周末这两天,雪球上关于广生堂的讨论,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大致汇总一下这些观点,并说说个人的看法。
网上观点1、广生堂这么一个小公司,即将公布中报,从公司的体量、中报的端倪去揣摩创新药的发展,认为失败的可能性偏大。
个人观点:持有这个认知偏见的,主要是用历史来评价一个事物。这些朋友觉得既然连国内一线药企都做不到,凭什么广生堂会做到。历史上,各种逆袭是非常多的,高铁从日本、德国、法国垄断时代到中国高铁全球霸主的逆袭;两弹一星的逆袭、光伏从“”两头在外”到世界霸主的逆袭,量子通信、搜索大模型等,这么多案例,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往往过于悲观。但是,我们看问题,要批判地地去看。实际上,广生堂做乙肝药物很多年了,临界点就是获得三期临床试验批文(股价高开又低走),再到获得两个突破性认证,然后走势一路开挂所向披靡。从立项到一期、二期、三期不断推进,然后从双认证,到定增落实(即将)、国际BD授权落地(未来要做的)、药品国内上市、FDA批文等,它会一步步从所有人的猜疑中,走向成功。
即使药品成功,网上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给它定估值,这个是人们投资未开窍的问题。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就是投资的魅力。如果你等到批文上市再来买,就跟赛力斯M9登顶50万SUV销冠再买东风小康一样的道理。投资,多空的张力,往往来自预期差。一个价值100亿的公司,现在95亿,你会去买入吗?如果一个价值100亿的公司,现在10亿呢?理智的人都会选择!
网上观点2、广生堂估值万亿、10万亿,什么时候都值得ALL IN !
个人观点:出现这种观点的,往往是满打满算的估值方式出了问题。一个公司的估值,是以满足最低条件那个估值来衡量的,2亿多的患者,不可能都去医治。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能有20%的患者积极去医治,就已经是不错的成就了。当然,后面肯定不止这个数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药品肯定会降价的,不能把所有获得医治的患者都按1万元的疗程来测算,或许后面1/2千就可以了呢?国内1500万患者会去医治是我给广生堂保底的估值基数了,从这个基数来测算,它大概获得多少商业汇报。
至于国外,那是另外一件商业拓展的事,目前不能作为估值的关键因素。如果国外BD都落地了,那么,很简单,从患者基数、分润前提来考虑,应该是可以再造一个国内商业汇报的。但是,现在未实现,就是0,可以忽略不计。
早两天我在帖子里面提了一个问题“广生堂会在什么时间节点才开始调整,或者说才开始把攀登的步伐放缓?大家有没有好好想过这个问题?”======>其实,我第一篇关于广生堂的帖子,基本都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看看吉利德科学$吉利德科学(GILD)$ 的药品研发、上市与股价走势的一个关联走势,如果你认定广生堂最终药品成药获批,那么投资者离场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批文获得。通俗点说,就是利好兑现那个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离广生堂巅峰估值基本上比较贴合的。批文获得后那一倍或者50%就不是我们追求的了。其他时间段,就好好享受这种涨得发慌的感受!!!
还有其他一些观点,我觉得没有什么讨论价值,就不一一罗列了。投资,别人认同未必能给你心安获利,K线是对你的认知唯一的一个评价标准!!!$广生堂(SZ30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