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行业正经历转型阵痛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1.90%,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74%),部分细分领域(如PVC、乙二醇、环氧丙烷)产能利用率甚至低于70%,是“反内卷”重点领域之一。
过去几年,我国化工行业呈现“大而不强”的显著特征。新增产能持续增加,供给能力逐步提升,但需求侧却面临双重挤压。2025年1-4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利润下降4.4%,价格连续多月呈现负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高端产品仍存在结构性缺口,需大量依赖进口。这种结构性矛盾的根源在于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传统需求领域(如建材、纺织)增长放缓,而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需求保持高速增长。
01 行业困局:内卷式竞争与结构性矛盾
供需失衡已成为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2025年上半年,化工行业面临“供强需弱”的局面,直接拖累企业盈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1.9%,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74%)。
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基础化工品产能利用率持续低迷的同时,高端产品仍存在结构性缺口。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4种预警产品清单显示:14种产品被列为高风险预警级别,10种产品处于较高风险预警级别。
数字化转型面临多重困难。信息技术与产业技术深度融合不足,工业技术软件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数智化技术模块在细分行业众多、生产规模不一、装备种类繁杂的石化行业中应用难度较大。
02 政策破局: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
中央密集释放“反内卷”信号,治理态度和意愿强烈。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国家发改委在2025年7月14日的文章《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中指出:“内卷式”竞争无视成本、价格、供需实际关系,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以严重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扰乱行业秩序。
老旧装置淘汰更新成为化工产业“反内卷”政策的核心之一。2025年6月23日,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的通知》。摸底评估对象为截至2025年5月30日,石化化工行业主体设备设施达到设计适用年限、或实际投产运行超过20年的生产装置。
03 转型路径: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
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主要方向。到2029年,预计绿色低碳产能占比将超过30%,单位产品能耗较2020年下降20%以上。这意味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将逐渐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与质量协调发展的方向。
高端化发展是突破困局的关键。近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带动新材料需求增长。炼化龙头依托炼化原料,发展新能源所需“膜”类新材料。人形机器人发展带动轻量化材料PEEK材料、MXD6材料、碳纤维等产业化加速。
数字化转型正加速推进。AI平台能够精准计算从原料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模拟不同工艺路线、不同能源结构下的碳排放情况,为企业制定科学、经济的碳减排路径提供决策支持
04 未来展望:从石化大国到石化强国
中国石化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行业将朝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实现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的转变。
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包括环渤海湾、杭州湾、海西湄洲湾、泛大亚湾和“能源金三角”在内的“五大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与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同步,我国石化产业在产业高端化、生产绿色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等各方面,成为与北美、欧洲等世界石化“强极”并驾齐驱的引领者。
全球视角下,中国化工行业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2020-2030年中国乙烯产能预计新增近4000万吨,全球占比将从2015年的15%升至2030年的30%以上。2014-2024年间,中国从化工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贸易差额从逆差450亿欧元转为顺差350亿欧元。
相关产品:$石化ETF(SZ159731)$
石化ETF(159731)及其联接基金(017855/017856)紧密跟踪中证石化产业指数,按照申万二级行业来看,中证石化产业指数前三大行业分别为炼化及贸易(27.12%)、化学制品(23.87%)和农化制品(19.75%),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万华化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盐湖股份、中国海油、巨化股份、藏格矿业、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和恒力石化,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63%。有望充分受益于反内卷、调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万华化学(SH600309)$ $中国石油(SH601857)$
#924行情一周年,你赚了多少?# #反内卷 # #化工# @游戏ETF159869 @恒生ETF @红利佳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9.22。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中证石化产业指数2020-2024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为:29.49%、21.13%、-25.04%、-15.76%、5.51%。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基金产品未来表现。
风险提示:1.以上基金为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本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3.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4.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6.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7.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联接基金风险提示:作为目标ETF的联接基金,目标ETF为股票型基金,因此ETF联接基金的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ETF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的风险等。A类基金申购时一次性收取申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二者因费用收取、成立时间可能不同等,长期业绩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请详阅产品定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