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在全球首个人形半马夺冠的消息刷屏了,天工Ultra是以优必选为大股东发起单位和总经理单位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制的。天工夺冠之后的两个交易日,优必选股价涨幅已接近20个百分点。
3月31日,很荣幸跟随雪球调研团走进了优必选,参加了优必选的业绩会和会后的问答环节。下面是优必选披露的一些信息(利益披露:以下仅为优必选披露信息,不代表个人意见,本人也未持有优必选股票或者相关金融产品,如果依此买入或卖出,需自身负责):
1、 优必选业绩情况:2024年,优必选实现全年总收入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全年研发投入4.7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36.6%,实现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亏损同比收窄8.3%。行业定制机器人业务贡献1.4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26.1%;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业务贡献4.77亿元收入,同比增长88.1%;人工智能教育业务贡献3.63亿收入,同比增长4.6%。
2、车厂70%的需求可以被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等形态解决,人形工业机器人主要运用于机械臂不能胜任的那30%,目前还不得不使用人工的工作,这些工作大多属于重复性、高危险性的工作,原本就不适合由人来完成。
3、人形机器人前景广阔,根据人社部、工信部、教育部此前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且呈上升趋势,而且用工成本在不断增加。
4、人形机器人最关键的部分是大脑和小脑,未来发展取决于于人工智能推理大模型和垂直领域多模态模型的发展。
5、人形机器人接受真实世界的数据,来训练AI,也叫实训,目前机器人下半身已经基本达到工作要求,难点在于上半身,深度摄像头、灵巧手、身体协调都是难点,未来要取得突破,取决于AI发展,AI发展快,机器人也发展快。
6、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目前主要聚焦于工业场景,未来将计划是打通商业场景、家庭场景。公司工业人形机器人实训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并开始小规模量产和交付:上半年小批量订单会逐步释放,包括东风柳汽在内,新能源车企今年会有小批量的采购;除工业场景外,优必选也开始逐步布局人形机器人在其他多个场景的落地,如教育科研,商业服务,家庭陪伴。
6、优必选目前现金充足,自2024年8月以来的六个多月内完成四次H股闪电配售,募资超过20亿港元。能够满足公司目前业务大概半年至一年资金需求,目前盈亏平衡不是公司追求目标,优必选对资金需求不如对订单的需求。
7、优必选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目前国内没有对手,世界范围内目前也只有特斯拉、Figure两家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去到工业场景实训。
8、目前优必选是人形机器人合作车企最多的公司,Walker S是最早进入全球最顶级灯塔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
9、公司目前单台人形机器人平均成本控制在50万以内,今年成本可能下降20%至30%。2024年人形机器人收入3000多万,2024年人形机器人交付十台,2025年规划人形机器人产能1000台,预计交付几百台;2025年,在各个场景都顺利落地的情况下,公司乐观估计2026年人形机器人交付将达数千台;2027年有望实现万台级别的交付。
10、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目前在工业场景中主要工作是搬运和码垛,接近人工效率的50%,未来S3机器人可能达到80%。工业场景的部署要算大账,叠加工厂招工难、员工培训、工作暴露在危险环境等因素,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效率已基本达到车厂要求。
11、现实场景训练人形机器人效果最好,优必选积累了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最丰富的实训数据。
12、人形机器人的群体智能是以人形机器人集群为物理载体,通过群体行为与外部物理环境密集交互而进化出的高阶具身智能,属于具身智能的一种。
13、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在被优必选提出之前,人形机器人的具身智能都是以单机为载体,追求单机自主,大家都忽略了以人形机器人集群bodies为物理载体的具身智能,将会带来何种新的智能行为表现。
14、优必选针对人形机器人群体协作场景,突破群体智能技术,近期在极氪5G智慧工厂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
15、优必选能够实现多机协同进厂“打工”,得益于其研发的群脑网络(BrainNet)架构、人形智能网联中枢(loH)等技术,强化群体维度下超级大脑的推理能力和智能小脑的技能供给能力,超级大脑基于多模态具身推理大模型,重点突破智能混合决策技术,实现复杂产线级任务的高维决策;智能小脑则基于Transformer模型,创新研发跨场域融合感知技术和多机协同控制技术,支持多机并行分布式学习,加速技能生成与迁移。
16、优必选自研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推理大模型,也让人形机器人具备类似人类常识的推理能力,支持多台人形机器人之间复杂任务的高效拆解、调度与协同。该推理大模型基于DeepSeek-R1深度推理技术,依托Walker S系列在多个车厂一线实训任务中积累的亿级高质量工业数据集进行训练与调优,增加多模态特性,并基于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快速训练专业工种,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多种工位的决策能力与泛化能力,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个人对于机器人行业的一点思考:人形机器人行业是一个机遇和风险并存的行业,目前依然还是早期阶段。谁能够在工业领域大规模部署应用,谁就能抢占先机,进而发展商用和家庭市场。人形机器人非常依赖于AI的发展,AI相当于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平台型公司很可能是掌握先进人形机器人AI技术模型的公司,硬件人形机器人厂商类似于现在的汽车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