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暴亏往往需要用一生来忘却

用户头像
wangdizhe
 · 北京  

wangdizhe(北仪小孩)

现在市场基本有种认知,觉得9月3日之前,没有太多风险。。。但在这之后,可能会有压力。。。对不对的谁知道呢,但都“思牛心切”。。。经济越差,越想赶上牛市抢一笔钱。这样活的滋润。。。

融资融券余额冲上2万亿,杠杆资金还在上冲。。这部分钱,是最敏感的,没法做长线,只能炒短超概念。。。主要玩的就是小微盘股票,所以万得微盘指数近期持续创出历史新高啊。。。

同时,由于利率走弱,经济下行,导致保险机构普遍遭遇“资产慌”。。根本没那么多高息债基来配资,所以只能被迫加大“权益仓位”,他们主要就买“高股息标的”。。。b股机构不让买,否则的话,b股高股息标的,会被机构买光的。。。考虑到持仓比例限制,所以主要A股抢高息蓝筹(比如银行这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债券利率走低的话,护盘资金反而轻松了,因为有险资机构需要配置“固收仓位”,这样即便行情短期走弱,也有帮着他们护盘的,不用买沪深300etf托底了。。一般而言,银行股股息3.5%以下的话,保险机构才会停止抢筹。。。抢吧,我继续拿着交通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股,就当做轿了。。

。。。。。。

另外,市场其实对于下半年经济压力,已经有所预期。。。也就是即便ppi数据下半年一直为负数,多头也“不太在乎”。。。他们看重的是明年上半年,是否能结束通缩。。。这要是在去年9月份之前,简直不敢想啊,那时候都是“业绩先验”。。。但情绪一起来,就切换为“业绩后验”了。。。如果你要问他为啥那么有信心了,会给你讲一堆逻辑分析,比如最常见的就是“股市行情启动优先于宏观周期”,这也是书面上正统说法。。。

但其实是那么简单吗?比如没有924,信心能拔起来吗?是很复杂的,因为股市行情甚至会反过来影响宏观周期。。。比如行情创新高了,很多人就觉得自己有钱了,因此才敢去消费,进而拉动ppi加速转正。。。所以股市行情,和宏观是相互影响,一种复杂的“纠缠关系”。。。只能一步步来验证,ppi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基本上和a股整体上市公司roe数据变化同步。。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数据不转正,那A股就缺乏“业绩支撑”。。

。。。

在一个经济增速放缓的时代。。。更没有人敢错过一个牛市,人们对于“错过”的恐惧,不低于“浮亏”。。因为如果2005年你错过了A股历史最佳抄底时刻,也没什么,你可以去买房啊,去开网店啊,甚至去努力打工。。。“功成名就”的道路很多,整体而言损失的“机会成本”也不大。。。但现在呢?在楼市中煎熬,在实业中内卷,成为一种常态,挣钱的门路很少的。。。

因此“衰退期牛市”挺有意思,所有人都知道贵了,但也更明白“机不可失”。。就像一座山一样,它就高高的耸立在那里,人们也怕坠崖的风险,但不知怎么的,总会有一种“攀登而上”的冲动。。。那种冲动,并不是来自于投资逻辑,而是一种生命的“本能躁动”。。。掺杂着很多正向的东西,比如上进心和责任感。。。在旁人眼里,那是一群赌徒,但在当事人自己眼中,那叫“奋斗”。。。

不理解这种躁动,就没法理解那种“舍生忘死,知高而上”的行为。。。每个人的原则,其实都有模糊的“边界”。。。一旦突破这个界限,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就被打破。。。比如pe一般公允估值是20倍,如果一只股票18倍,他觉得接近公允估值,可能要等回调到10-15pe才会买。。。但如果连续上冲,直接拉到40pe,超过标准估值一倍,而且“业绩出众+技术线走势良好”,外加论坛里,很多晒单挣钱的,大v再来几篇“深度分析”,券商出几份深研报告,身边的朋友再多吹捧一下这个票。。。他所“观测到的世界”,遍布“40pe估值合理的论证”,这其实是一种“认知洗脑”。。同时,更重要的是,由于他想等回调,可不但没回调,还涨上去了,正是由于信奉巴芒那套东西,导致自己因为“严谨理性”,而没挣钱。。。

面对舆论的围殴,以及利益折损。。。人们往往开启一段“不得不”的反思。。。在某个夜晚,冲个澡,趟床上,望着天花板,琢磨自己认识的某某人,仅仅因为“不畏高,敢赌”,就在A股挣了钱。。。辗转反侧啊,夜不能寐。。。如果行情继续推,比如冲到50-60pe,身边的同学,同事,亲戚,在股市上挣钱的越来越多。。。微信朋友圈,雪球论坛上,晒交易单的比晒吃喝玩乐的还多了,那种不淡定感油然而生。。。熟人的刺激,最容易成为“压垮理性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越是了解,越能激发嫉妒感和较劲感。。。而且牛市往往在冲顶阶段,会越冲越快,它不能慢,因为突破关键点位时候,如果磨磨蹭蹭,反而会遭遇赎回抛压,用逼空的方式往往更有效 。。。所以“继续犹豫的成本貌似变得更贵”了 。。另外,发生趋势反转的初期,会有一些震荡回调,一些人反而觉得是上车机会,比如pe从60跌到50了,觉得“机不可失”,因此也会买入或者补仓。。。所以在牛市顶部的“左右两端”,其实往往赔钱的最多,都是买的贵。。

顶部左侧,是一种“不能再等”的急迫,顶部右侧是一种“机不可失”的焦躁。。。这个时候他早就忘了20pe的公允估值点,甚至提起巴芒就有仇,第一是不敢想“价值投资”那套东西,因为按照老巴13pe以上不买的逻辑,他50pe买入,如果均值回归是要脚踝斩的 。。。所以强迫自己相信“这次不一样”,只有忘记常识,才有勇气坐在赌桌上下注的。。。第二,在这种心态下,趋势走弱背景下,容易补仓在“半山腰”,很多人其实是在顶部右侧一点,补仓的时候扩大的亏损额度,而且这种一般都是重仓亏。。。因为高点在60pe也敢买,所以看着40-50pe也愈发觉得“低估”呢。。。遇到浮亏,成人哪里那么容易就承认自己错呢,在成长的道路上,遍布着不怀好意的教唆,以及轻蔑的贬低,没点“对抗这个世界的倔强”,就不会长大的。。。。所以高点回调15%-30%的时候,充满诱惑的,很多人会补仓,会赌那是一个阶段回调,后面还会再反弹,甚至再创新高。。。

但其实,所有不在“绝对低点下重仓”的行为,都是危险的。。。那些“相对低点位”往往充满色诱。。。在浮亏的时候,人们不仅想翻回本来,还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相对高位补仓,具有“双重的诱惑”,其吸引力甚至高于“高位建仓”本身。。。

上面这些描述,是很多人,在股市上的真实经历。。。盈利时候,没几个人能长久的记住那些“晒单的嘚瑟”。。。但其实几乎每个人,都能牢牢的记住自己“暴亏的经历”。。。。那些隐痛,唯有时间能慢慢缓解。。。那些印痕,也只有“阿尔茨海默病”才能彻底清除。。。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指数(HKHSI)$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