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的新董事长7月1日上任,老董事长已经卸任;所以这份半年报已经有人提前担责了,也就没有美化的必要了,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通过洋河也可以看一看目前白酒行业到底怎么个情况。
一、洋河股份半年报基本情况
8月18日晚,洋河股份发布中报,公司2025年度上半年实现:
营业收入147.96亿元,-35.32%;
净利润43.44亿元,-45.34%。
净利润下降幅度大,主要原因是中高档酒降幅大于普通酒,前者营收下降39.2%,后者下降21.94%。
因为利润主要是中高档酒贡献的,中高档酒买的少,自然利润就比收入跌得厉害,毛利也连续两年下跌了,从23年的88.3%到25年H1的86.51%。
整个公司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不到五分之一,产量下降51.63%,库存下降33.96%;
按地区来看,省外下滑42.55%,省内下滑25.79%;省外经销商也减少了200多家。
省外下滑的比省内厉害,主要是因为省外主销产品是海天系列,属于中高档酒。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公司没有半年度的分红方案,这也是意料之中;毕竟,贵州茅台开了个头,半年度它不分红,其它头部酒企也就跟着半年度不分红。
二、从财务数据中嗅到的"过冬"气息
洋河股份这个业绩,应该说也是意料之中的,公司毛利率依然保持稳定。
前董事长张联东强调上半年去库存,从合同负债看,2024年半年报大概为上年末的36%,2025年半年报大概为上年末的56%。
也就是说今年比去年同期"少"发了20%的货,而且2024年末的合同负债本就低于2023年末的合同负债。
结合公司内产量、库存以及合同负债来看,去库存并不是信口开河,因为如果再发20亿的货出去,净利润就接近50亿了,同比负增长25%左右,数据会好看一些,但洋河没这么做。
除此以外,公司的各项开支也在缩减,比如管理费、营销费用,但研发费用增加了58.6%。
货币资金170多亿,23年末是258亿,22年末是243亿,所以2025年半年度是近年来首次低于200亿。冬天还未过去,各家都在节衣缩食,想办法度过寒冬。
三、白酒行业的消费降级还将持续
依据中国酒业协会《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整体销售收入同比下滑 12.5%,但中低端白酒市场却逆势上扬,销售收入增长了 8.3%。
100-300元价格带中低端白酒市场动销情况已超越300-500元中高端白酒,占比达24%,成为大众消费主战场。
这也意味着,次高端产品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洋河在半年报里没有提,但是个人推测海天梦当中,梦之蓝应该是负增长大头。
如果说高端白酒是商务、政务消费的主战场,中低端白酒则是日常消费的重点区域。
家庭小酌、朋友聚餐、小型宴席、餐饮搭配等大众消费场景为100-300元价格带中低端白酒持续输送消费动力,让这一价格带白酒稳居白酒畅销榜单前列。
相比其他价格带白酒的价格倒挂严重,中低端白酒受行业调整期影响较小,在消费疲软、高端白酒遇冷的大背景下,中低端白酒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与适应能力。
白酒正在进入消费、价格双理性时代,性价比跃升成为核心需求。
100-300价格带已成市场主要畅销产品,名酒价格下沉已成大势所趋,这也是洋河推出百元内(42度只要59元)年份高线光瓶酒的大背景。
光瓶酒市场,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玻汾,还有最近这两年比较火的光良酒,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只做光瓶酒的品牌,2023年,光良酒累计卖了3亿瓶,2024年,累计卖了4亿瓶,也就是说光良酒2024年卖了1亿瓶。
四款主打产品分别是光良19、29、39、59,依次对应19%,29%,39%,59%的三年基酒占比,比如说光良59产品,就是59%三年基酒占比。
我看了一下,42度光良59产品京东上的价格是85元/瓶,而洋河光瓶酒,广告是滴滴三年陈,品牌上有优势,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没太大难度。
四、洋河未来怎么办?
洋河的问题,说白了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高端品牌拉力不足,抗压能力差;低端没有像玻汾那样的全国大单品;核心单品海之蓝、梦之蓝在100-600的区间,属于是受消费降级影响最大的区间。
为什么这么说?
高端酒有刚性的社交需求,降级也降不到哪里去,你总不能原本送别人茅台今年送别人汾酒吧?
但是我原本送梦之蓝,改成国缘开系列、古井贡年份原浆系列好像问题不大?
甚至国窖1573低度酒价格也下探到了600元跟梦6+同台竞技了,跟这三家比,梦之蓝的品牌优势还明显吗?
海天主要以自饮为主,以前工地生意好,房地产好的时候,工人们愿意花一百多买一瓶海之蓝犒劳自己,现在生意不好了,收入减少了,我喝玻汾也可以接受。
这就直接导致洋河比不过高端的茅五泸,也比不过中低价格带的汾酒甚至一众地产酒,比如河南仰韶。
说直接点,现在的洋河,就是一地鸡毛,或者说烫手山芋。
手里有产能、有品牌,但产能闲置着,高端品牌声量不断下降。
推出光瓶酒,跟玻汾、光良硬碰硬,属于是自降身段的无奈之选,先保利润活下去再说。
但是光瓶酒毕竟利润低,属于是能赚点是点,用来贴补家用尚可,指着赚钱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洋河的未来,还在海天梦上面,跟今世缘、古井贡、甚至国窖1573瓶刺刀的阶段还没过去,短期一年来看,洋河负增长大概率还要持续,因为海之蓝、梦之蓝还有下降空间。
洋河手里的类现金资产300亿左右,古井贡是200亿左右,今世缘100亿左右。
但是洋河还有2025年、2026年的70亿分红要兑现。
此消彼长之间,洋河的弹药储备优势可能就没有了。
前有狼后有虎,如果这几年梦之蓝品牌价值继续下滑,未来的洋河再想冲击高端白酒阵营,就难如登天了。
所以,务实的做法就是用低端酒的利润养海天梦,稳住形式,减缓下降速度。利用洋河产能大、品牌大、全国化的优势,对百元价格带的产品进行穷追猛打,抢下大几十亿的份额,先活下去。
用质量和品牌卷低端,用预算和营销拼次高端,不把今世缘和古井贡压下去,洋河很难翻身。
五、高端白酒怎么办?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与洋河梦之蓝节节败退相比,飞天茅台还算稳健,依旧供不应求,依旧完成任务。
但是作为茅台冲击次高端的排头兵,茅台1935的处境也非常不妙。
给我的感觉就是,高端白酒行业,短期不太能容得下新品牌了,高端缩量是绝对的趋势,如果茅台保持规模不变,只能是五粮液和国窖1573把份额让出来了。
但是国窖底度高度五五开,低度国窖在600元价格带乱杀;高度国窖在千元价格带且战且退;整体而言,凭借着低度国窖1573的变相降价,国窖1573的日子还能过下去。
五粮液,作为浓香老大,高端老二,在高度市场是压着国窖1573在打的,从24年和25年一季度来看,五粮液的情况好于泸州老窖,而且老窖24年中高档白酒营收同比增长2.77%,其他白酒增速7.15%,所以未来高端白酒要出局一家,大概率还会是高度国窖1573。
个人认为,未来3年内的高端白酒市场大概率继续缩量,先缩高度国窖1573,再缩五粮液,对茅台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
但是国窖1573借助品牌优势和低度优势,可以降维打击次高端的500-600元价格带,甚至更低度数的1573还可能突破500元,到达400元价格带,产生洋河在百元价格带一样的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茅五泸由于各自的定位和已经建立的品牌优势,就算在行业不景气的当下,业绩也不会出现洋河这种暴跌40%多的情况。
茅台三年内我是看不到负增长的可能性,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年度业绩大概率也不会突破10%的跌幅。
白酒行业不会消失,缩量背景下是优胜劣汰的游戏,低端不知名白酒品牌肯定要出局的,次高端市场也只有少数两三家可以站稳脚跟。
汾酒因为玻汾的布局占位优势,在这一轮消费降级当中边打边进,很有可能占据次高端的一席之地,剩下两个席位,不经过一番厮杀,是出不了结果的。
白酒行业捡钱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业绩分化和末位淘汰才是新周期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