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000字详细地分析了当前的洋河,顺便回答:洋河还有未来吗?
答案在文末,相信看完全文,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一、洋河半年报摘要
8月18日晚,洋河股份发布中报,公司2025年度上半年实现:
营业收入147.96亿元,-35.32%;净利润43.44亿元,-45.34%。
净利润下降幅度大,主要原因是中高档酒降幅大于普通酒,前者营收下降39.2%,后者下降21.94%。
因为利润主要是中高档酒贡献的,中高档酒买的少,自然利润就比收入跌得厉害,毛利也连续两年下跌了,从23年的88.3%到25年H1的86.51%。
整个公司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不到五分之一,产量下降51.63%,库存下降33.96%;
按地区来看,省外下滑42.55%,省内下滑25.79%;省外经销商也减少了200多家。
二、洋河业绩持续低迷的原因分析
简单来说,洋河的问题是:次高端下行大势下的竞争失利。
管理层在半年报里说环境不好,可是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华东名酒,为什么今世缘、古井贡、洋河三家只有你洋河一泻千里?
所以:大环境是次要因素,竞争失利才是主因。
为什么洋河的次高端会一泻千里?
因为年份原浆、国缘开系列都是盯着梦之蓝所在的300~500价位段打的。
但是洋河还要花资源去守海之蓝,推手工班,岂有不败之理?今年更是当起了缩头乌龟,用光瓶酒来安慰自己和投资者。
洋河的溃败,本质是次高端的防守溃败。
1、省内外竞争压力巨大
年份原浆和开系列,都占据了所在企业80%左右的销售规模,古井贡和今世缘,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踩着洋河的尸体向上发展的。
同样的定位,同一片市场,需求就那么大,经销商就那么多,古井贡、今世缘增长,洋河自然就负增长,很简单的道理。
具体展开看下:
(1)今世缘国缘
对开价格280,规模接近50亿;
四开价格455,规模突破50亿;
开系列合计规模超100亿;今世缘省内规模106亿;2020年这个数据还是47.67亿;
(2)古井贡年份原浆
古井贡的古8价格180,规模突破50亿;
古16价格350,规模近30亿;
古20价格500,古20规模业突破50亿,年份原浆系列合计规模超130亿。
古井贡在河南、山东、河北、浙江规模都超过了10亿,在江苏市场超过了25亿;
江苏省白酒市场规模24年620亿,洋河127亿,今世缘106亿,古井贡25亿,三家合计近260亿;
20年今世缘的省内规模还只有洋河的一半,24年已经和洋河平分秋色了。
省内被今世缘不断施压,省外被古井贡不断蚕食,这就是目前的洋河。
2、竞争策略失效
(1)越级竞争成笑话
过去四年,毫不客气的说,洋河的战略部署就是一塌糊涂;
梦6+这张牌刚打出去没几年,有点起色,还没在次高端站稳脚跟,不想着去升级梦6+、培育经销商。
反而去搞什么手工班、真年份,想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直接入场超高端,然后就是业绩一泻千里,跌跌不休。
因为品牌定位一旦形成,要想改变是很难的事,尤其是在消费降级大背景下推超高端,基本等同于浪费钱。
超高端的茅台用1935推高端市场都失败了,更何况次高端、中端的洋河推超高端呢?顺势而为才会更有效率。
三个百亿大单品也是我24年听过的最滑稽的笑话,分散发力还想面面突破,只能说有些人还是懂许愿的,再折腾下去一个百亿都保不住。
任何生意,抓住定位,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断突破质量、优化服务和体验,才是长久之计。
高端化不像全国化,全国化是把江苏的经验复制到其他省份,高端化是二次创业。也许从常识来看,张排比根本不懂做生意。
茅台有红色故事,国窖有国宝窖池,五粮液有浓香高端先发优势抢占用户心智,洋河做超高端凭什么?
凭所谓的酒质?真年份?手工班烂大街的非遗?超高端白酒本质是奢侈品,需要的是故事和时间。
行业下行之际,根本就没有留时间给你瞎搞。就算比亚迪推仰望,人家的前提也是王朝和海洋基本盘稳固的前提下。
在上周一的高级会议上,新董事长说: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惨淡的成绩(公司与今世缘的历年来数据的全面对比)不是今世缘做得多好,是我们做错了。是公司管理层、执行层出了问题,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结果。”
张排比已经是过去式了,新来的董事长能力高低不知道,光是这一份临危受命的压力,应该不会再步前任的后尘了吧。
(2)降级竞争自我安慰
2025年,洋河推出了全新的高线光瓶酒,有要跟汾酒的玻汾一决雌雄的意思,定价50多,滴滴三年陈。说好听点叫活下去,说难听点叫舍本逐末。
原来海之蓝滴滴三年陈,卖130元,现在光瓶酒滴滴三年陈卖海之蓝一半的价格,这让消费者怎么选?
错误修正:经过反复核对多年的官方数据,七代海之蓝用的是陶坛存储的基酒;光瓶酒用的是不锈钢罐存储的基酒,跟洋河大曲一致。
但是,问题来了,京东宣传页面,线下门店,都没标注出这两者基酒的差异,客服也不清楚,那么客户如何去界定这两者的差异?
一旦光瓶酒上量,肉眼可见的吨价下跌。
玻汾一年卖两亿瓶,就算对洋河的新的光瓶酒极度乐观,三年内做到一亿瓶,大概也就60亿的规模,按10%的净利率,也就6个亿的利润,能改变任何问题吗?
超高端放炮失败,不去誓死捍卫次高端,反而当缩头乌龟搞光瓶酒,打赢了光良,增加那60亿规模,又能干什么呢?跟今世缘、古井贡的斗争形势会改变吗?
为什么就不能鼓起勇气,在300-500价位段跟古井贡、今世缘死磕到底呢?为什么不抓紧升级梦之蓝水晶版和M6+呢?
三、未来怎么跟今世缘、古井贡竞争?
宏观大环境没太多变化,次高端缩量趋势今年肯定是继续的,甚至悲观一点未来五年都可能继续被消费降级笼罩。
想要破局,有些问题该解决还是要解决的。
1、渠道改革
首先还是要渠道改革,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诚意去招商。
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洋河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渠道,卖100多块海之蓝的烟酒店,卖不太出去四五百的梦之蓝。
稳住优质的现有供应商,多给他们一点利润卖7代海之蓝,比浪费基酒去打光瓶酒来的实在。
然后踏踏实实地去招商,也不用找多大的经销商,就照着年份原浆的经销商去找,一年找个200多家,三四年下来也有上千家,目前洋河的核心任务是守住次高端,尤其是是守住梦6+的市场地位。
等梦之蓝突破百亿了,再进一步规模超过海之蓝了,洋河的高端化就又前进了一小步。
而不是500+价位段的梦6+还没站稳脚跟,就越级去打1000+的超高端,一口气想吃成一个大胖子是不现实的。
2、核心品类更新
其次是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去迎接新的消费者,迎接下一代。
我现在不喜欢谈论洋河的产能和储能,因为不能转化为有竞争力产品的产能,不能为产品增加溢价的储能,就是浪费钱。
现在洋河打一个光瓶酒市场,五六十块一瓶的光瓶酒都要用存放了三年的酒去做,难评,从来没听过大品牌花大代价去跟小品牌(光良)竞争的。只听过大品牌低配高价,没听过大品牌高配低价,因为后者是傻瓜都能做好的事。
回顾历史,洋河产能扩张的背景是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洋河快速实现了全国化,海之蓝成为了“国民品牌”,直到现在,海之蓝也还是洋河股份定海神珍般的存在,渠道匹配度最高、品牌知名度最广。
第一代海之蓝,2003-2005,定价138元/瓶,上市首年7600万,2005年2.8亿;
第五代海之蓝,2018-2022,2018年销售额破百亿,2022年即达成年销1亿瓶,销售额120亿+
第六代海之蓝,2022-2025,2024年,年销1亿瓶,销售额预计130亿+。
第七代海之蓝,2025.3月新品上市发布会,目标200亿大单品。
2024年海之蓝销售应该是110多亿,核心大单品承压严重,这也是七代海之蓝推出的背景,洋河希望海之蓝可以带领洋河突围,至少保住行业头部的位置。
目前海之蓝也是洋河手里为数不多的还可以的牌,一百多块也是不能退让的领地。
天之蓝是一张奇怪的牌,24年收入应该是20多亿,25年跌破20亿是大概率的事。
梦之蓝06年推出,11年成为了中国驰名商标,18年突破百亿,那一年洋河营收241亿,梦之蓝占比41%。
而2023年梦之蓝占比三分之一,2024和2025大概率低于25%了,也就是说2024年洋河梦之蓝可能只有80亿左右;
25年上半年收入负增长35%,就算同比算下来,梦之蓝全年收入也要跌破60亿了。
也就是说25年一过,洋河的牌大概率就变成了百亿海之蓝+50亿梦之蓝+30亿其他。这就是新董事长的起点,怎么办?
海之蓝是洋河的今天,梦6+是洋河的明天,天之蓝和水晶梦是带着卖的。
海之蓝升级了,梦6+也抓紧吧,19年上市后就没升级过了,照着刘化霜的作业抄都不会抄吗?
3、战略聚焦
下一个十年洋河到底想要消费者见到怎样的一个洋河,想要在白酒行业占据一个怎样的位置?这很重要,不知道管理层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
洋河不聚焦的问题就在我们分析洋河的过程中:
每次我们分析洋河,都要考虑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梦之蓝还要考虑梦3水晶版、梦6+、梦之蓝手工班,现在还要讨论高线光瓶酒,怎是一个乱字了得?
对比之下,茅台我们关注飞天的价格和产能,五粮液和老窖我们关注普五和国窖的价格、销量,古井贡我们看年份原浆的销量,国缘四开占据今世缘半壁江山,就清晰很多。
洋河目前陶坛存储的基酒大概23万吨,陶坛库储存的基酒用于海、天产品质量的提升及其梦之蓝产品;
梦之蓝主体酒加海天调味用,一年大概消耗一万吨左右,也就是现在存的酒足够卖23年。
而不锈钢罐存储的基酒大概是70万吨,海天➕高线光瓶酒一年大概消耗6万吨左右,现在存的酒可以用10年以上。
庞大的储能给了洋河背水一战的底气,前提是:洋河要想清楚,到底要打谁,是国缘四开、年份原浆古20还是玻汾和光良。
赚自己该赚的钱,做对的事,守住次高端门户不后退,才是洋河应该做好的事,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凭借着海之蓝的口碑和品牌,洋河完全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犯不着拿着滴滴三年陈的招牌去50元的光瓶酒市场要饭,这对于200多亿规模、中高档酒占比85%、毛利70%多的洋河没有意义。
四、洋河还有希望吗?
洋河未来的净利润能守住50亿吗?或者说营收能守住200亿吗?说实话,我觉得大概率可以。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目前洋河最大的压力是今世缘和古井贡,洋河在品牌、规模、产能、储能优势的前提下,只要正常打,不作死,怎么看都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输得一塌糊涂。
如果还是一群娘子军,天天讲排比、耍官僚威风,那肯定就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