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驰Mini/Micro LED技术与下一代光互联通信的关系

用户头像
戊戌先生
 · 广东  

Micro LED技术与光互联通信的结合,确实是当前半导体和光电领域一个令人兴奋的突破。它不仅仅是显示技术的升级,更是为应对AI时代海量数据传输瓶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光子引擎”解决方案。

下面这个表格清晰地对比了传统通信方案与新兴Micro LED光互联方案的核心差异。

💡 为什么Micro LED适合光通信?

Micro LED之所以被视为下一代光通信的潜力光源,源于其天然的物理优势与AI数据中心的需求完美契合。

极致低功耗与高可靠性:AI数据中心巨大的电力消耗中,数据传输占了相当比例。Micro LED作为光源,其功耗可比传统激光方案降低高达68%。同时,它对温度不敏感,器件寿命和稳定性远超激光器,可靠性提升可达100倍,这为数据中心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颠覆性架构:“宽而慢”替代“窄而快”:微软提出的MOSAIC方案是这一理念的代表。它不再追求单个通道的极限速度,而是通过数百甚至数千个低速的Micro LED通道并行传输。这就好比将一条拥堵的8车道高速公路,变成了宽阔、畅通的数百车道国道网,用“数量”换“速度”,最终实现了总带宽的飞跃,同时降低了每个通道的技术难度和功耗。

解决关键瓶颈:这种架构特别适合解决AI服务器集群内部(机架内)50米以内的高速互联需求,恰好弥补了铜缆(距离短)与长距离光通信(成本高)之间的空白地带。

🔬 技术协同与产业动态

LED企业能够快速切入光通信赛道,得益于深厚的技术积累。

技术同源:制造用于显示的Micro LED芯片所必需的外延生长、晶圆级封装和巨量转移等技术,同样适用于制备光通信中需要的高密度、微米级的Micro LED光源阵列。

产业先行者:一些领先的LED企业已经率先布局。例如,兆驰股份利用其LED全产业链能力,开发可适配MOSAIC架构的Micro LED技术,并同时布局光芯片、光器件和光模块。聚灿光电华灿光电等也均在财报或互动平台表示,已就可见光通信或Micro LED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进行前瞻性研发。

:rocket: 未来趋势:“非显示”应用反哺“显示”应用

一个更有趣的趋势是,光通信这类“非显示”应用,很可能成为推动Micro LED“显示”应用大规模商用的催化剂。

突破成本瓶颈:Micro LED电视和AR眼镜至今未能普及,最大的障碍就是制造成本高昂,特别是“巨量转移”技术的良率挑战。光通信市场对价格的容忍度远高于消费电子市场。一旦Micro LED在光通信领域实现规模化生产,将有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设备投资和技术进步,从而摊薄研发成本,推动制造工艺成熟。

双轮驱动: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光通信等非显示应用为Micro LED提供了前期商业化落地和资金回流的场景;而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和技术成熟,又将加速Micro LED在高端显示领域的渗透,最终实现显示与非显示应用的“双轮驱动”。

$兆驰股份(SZ002429)$ $中际旭创(SZ300308)$ $寒武纪-U(SH68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