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暴增背后的隐忧:4.47亿业绩补偿缺口下的“巧合”?

用户头像
最长不超过几个亿
 · 云南  
创作声明: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

——巨额补偿压力下,业绩突然飙升是经营改善还是另有隐情?

近期,广东明珠(600382)因其子公司明珠矿业业绩的突然爆发而备受市场关注。根据公司最新公告,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2.15亿元至2.63亿元,同比增长858.45%到1071.44%

这一亮眼数据背后,却是公司深陷业绩承诺危机、实控人面临巨额补偿的尴尬局面。

业绩承诺:一笔沉重的旧账

要理解当前的局面,我们需要回顾四年前的一场交易。2021年,广东明珠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了实控人张坚力关联方大顶矿业的经营性资产包。

在那次交易中,张坚力及大顶矿业作出了明确的业绩承诺:明珠矿业2022年至2025年需累计实现净利润约16.77亿元

现实远不如预期美好。根据公司对2024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明珠矿业前三年(2022-2024年)业绩承诺完成率仅64.43%,2024年更是低至28.6%

截至2024年末,业绩补偿缺口已高达4.47亿元

实控人的补偿能力:画饼充饥?

面对巨大的补偿缺口,实控人张坚力的履约能力备受质疑。根据公司披露,目前质留在公司账户的分红款余额为1.47亿元,相较于4.47亿的缺口,无异于杯水车薪。

更令人担忧的是,实控人张坚力持有公司股权质押率已高达79.84%,近1.89亿股被质押,另有部分冻结。这意味着,通过转让股权筹资补偿的路径也充满障碍。

突然的业绩暴增:巧合还是精心安排?

在业绩补偿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明珠矿业2025年突然出现的业绩暴增确实值得深究。根据公司解释,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两大因素:

扩帮工程采出新矿带动铁精粉产销量同比增加;

技术改造提高铁精粉产量,并增加了块矿销售。

公司称,仅明珠矿业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就将达到2.44亿元到2.98亿元,同比增长280.43%到364.98%-5

这一业绩突然好转的时机确实微妙——恰恰在实控人面临巨额业绩补偿压力的关键时期。

历史阴影:治理黑洞难以忽视

广东明珠的治理黑历史为其当前局面蒙上了更深的阴影。2021年,公司实控人张坚力就曾因隐瞒系统性资金侵占超40亿导致公司“披星戴帽”,并遭证监会重罚。

虽经艰难“摘帽”,但此次业绩承诺危机的本质,仍是“关联交易+治理失控”这一旧疾的复发。

投资者的理性思考

面对广东明珠当前的局面,理性投资者应关注以下几点:

业绩补偿的确定性:4.47亿元的补偿缺口是否会因2025年业绩好转而减少?根据业绩承诺协议,明珠矿业需在四年累计实现净利润约16.77亿元,即使2025年业绩好转,要填补前三年留下的巨大缺口仍面临挑战。

补偿的保障措施:除质留的1.47亿元分红外,实控人是否有其他切实可行的补偿安排?高质押率的股权如何变现?

业绩可持续性:当前的业绩暴增是可持续的经营改善,还是仅为应对补偿压力的短期行为?

治理风险:如果业绩补偿无法如期兑现,是否会再次构成实控人对公司的资金占用,导致公司再度面临ST风险?

结语

广东明珠业绩的突然暴增,表面上看似经营状况的显著改善,但放在业绩补偿危机的背景下,不免让市场产生合理怀疑。如果业绩好转是真实的,为何恰巧发生在补偿压力最大的最后一年?如果是人为操纵,其目的不言自明。

无论真相如何,对于追求价值投资的理性投资者而言,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始终是需要警惕的投资标的。即使短期业绩亮眼,也难以掩盖其长期存在的治理隐患。

投资者在关注业绩数字的同时,更应聚焦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改善和业绩补偿的切实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