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最大的焦点还是寒王和茅台股价天王山争霸,盘中还是触发了较大的调整,但寒王下午发力大涨15%收盘价1588元,已超茅台近142元,看来短期内A股第一高价股股王的宝座是稳了,就看能维持多久的泡沫了,拉长时间看最终股价还是会反映公司真实的价值的。正好趁着最近几天港股及A股市场调整,特别整理了一下港股创新药中报情况,已做记录。
港股市场汇聚了一批以“自主研发+全球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业。2025年中报数据陆续披露,行业格局逐渐清晰。现金储备与出海能力成为创新药企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指标,行业梯队分化加剧。
本文基于销售额、研发投入、重磅管线进展、现金储备、市值五大核心指标,筛选出10家“纯正创新药公司”(排除依赖仿制药/生物类似药的企业),并划分为三大梯队,解析行业格局与未来潜力
本次筛选聚焦以创新药(1类新药/全球新)为核心收入来源、研发投入占比高、拥有至少1个进入III期临床的重磅管线的企业。
最终纳入以下10家(按市值排序):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荣昌生物、诺诚健华、先声药业、再鼎医药、亚盛医药、云顶新耀。(先声药业因近年加速创新转型,创新药收入占比达77.4%,故纳入)
中报核心指标对比与梯队划分
核心数据(2025年中报):
销售额:175.18亿元人民币(同比+46%)
研发投入:10亿美元,折72亿元人民币左右
重磅管线:泽布替尼全球持续放量,替雷利珠单抗增长稳定;BCL-2抑制剂(sonrotoclax)等多项临床数据值得期待
现金储备:47亿美元(约合340亿元人民币),加上最新的BD收入8.85亿美元首付款,财务安全垫非常丰厚,考虑已经实现扭亏为盈,此项参考意义已不大。
市值:约2700亿港元(按港股股价计算市值)
优势:全球化能力最强,泽布替尼在全球超65个市场获批;产品管线覆盖广泛,从靶向药、免疫检查点到ADC均有布局;商业化团队高效,海外市场以自建团队为主。目前在血液瘤领域百济独一档,而市场唯一的担忧是实体瘤领域除了PD-1替雷利珠之外还没有重磅产品出现,相信在百济的BIC战略下一旦有新药出来肯定效果不差的。
1. 信达生物核心数据(推演及行业对比):
销售额:59.5亿元人民币
研发投入:10亿人民币
重磅管线:GLP-1赛道(玛仕度肽)、新一代IO双抗IBI363,细胞治疗(BCMA CAR-T),整体管线综合性强,重点突出等
现金储备:约110亿元人民币
市值:约1560亿港元
优势:双赛道布局,PD-1基本盘稳定,新一代IO双抗IBI363启动全球三期临床,GLP-1赛道潜力巨大;细胞治疗有望突破;与多家国际大药企合作紧密。2027年200亿销售额的国内目标目前看来还是能冲刺下的,再加上几个新药出海的预期重燃,信达的上限也在提高中。
2. 康方生物核心数据(推演及行业对比):
销售额:14亿人民币
研发投入:7.3亿人民币
重磅管线:卡度尼利PD-1/CTLA-4,依沃西PD-1/VEGF等重磅药物,双抗平台持续产出
现金储备:71亿人民币
市值:约1400亿港元
优势:双抗技术全球领先,产品具“高效低毒”特性;研发效率高;成功BD出海,与默沙东等大药企合作,产品待海外上市(三期中,头对头K药),期待实现真正的海外上市,未来可能是星辰大海。
代表企业核心数据(推演及行业对比):
荣昌生物:核心产品为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上半年销售额7.8亿元,同比+35%5)和泰它西普;深耕ADC/自身免疫病;市值约500亿港元。
复宏汉霖:2025上半年营收28.195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3.901亿元;核心产品包括汉曲优®(曲妥珠单抗)和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PD-1抑制剂);市值410亿港元。
先声药业:2025上半年总营收35.85亿元,创新药收入27.76亿元(占比77.4%),同比增长26%;拥有10款已上市创新药;现金储备未明确披露;市值325亿港币。
诺诚健华:上半年实现营收3.5亿,增长38%,核心产品为BTK抑制剂奥布替尼;聚焦血液瘤/自身免疫病;未来BD有望贡献持续收入,市值约300亿港元。
亚盛医药: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其中耐立克销售收入达2.17亿元,同比增长93%。核心还是两个重磅药耐立克和利生妥全球三期注册临床的进展,决定其上限;市值约300亿港元。
再鼎医药:上半年产品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5%,依赖PARP抑制剂则乐及肿瘤免疫药物爱普盾;聚焦基因/细胞治疗,纯靠License-in来看是否能跑通实现盈利目前看还是很有难度的;市值约300亿港元。
云顶新耀:半年报即将更新,2024年凭借肾病药物耐赋康的强劲销售实现7亿元营收,成功实现商业化盈利;市值约240亿港元
共同特点: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多在几十亿量级),聚焦细分赛道,管线多处于临床II-III期阶段(特别海外临床),商业化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仍在建设中,现金储备需密切关注。
2025年中报勾勒出港股创新药行业的分层图景:
百济神州凭借全球化运营独占鳌头;
信达与康方在特色赛道奋起直追;
第三梯队则需在残酷的“现金与研发赛跑”中寻找差异化优势。
真正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企业,才能在这场马拉松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