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5年10月初的关键时点,港股创新药板块正经历从"估值修复"向"业绩驱动"的重要切换。与2021年由资本催生的泡沫截然不同,本轮行情建立在全球化变现、技术壁垒和盈利验证三大坚实支柱之上。经历年初至今的显著上涨后,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这场牛市还能走多远?
01 估值现状:龙头稳健与概念炒作的分化
龙头企业估值:价值重估与分层视角
当前港股创新药龙头的估值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但整体仍处于合理区间,其支撑逻辑从“故事叙事”全面转向“业绩验证”。
盈利标杆估值稳健:对于已跨越盈亏平衡点的企业,市场开始采用PE估值。根据最新数据,恒瑞医药的动态市盈率约58倍,作为业务模式更综合的龙头,其估值反映了市场对稳定盈利能力的认可。相比之下,部分已盈利的Biotech龙头,其PE也与其业绩增速相匹配。
高成长管线价值仍存空间:对于仍处于强劲商业化放量阶段的公司(如康方生物、荣昌生物),PS(市销率)是更合理的估值标尺。市场给予其8-12倍的PS,并非单纯概念炒作,而是基于其重磅产品已验证的销售放量速度及通过BD交易持续变现管线价值的能力。
“越涨越便宜”的板块特征:一个关键现象强化了估值合理性。2025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指数在点位攀升的同时,其动态市盈率却从高位显著下降。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企业盈利(EPS)的增速超越了股价涨幅,是典型的盈利驱动带来的估值良性消化,凸显了板块在业绩支撑下的安全边际。
概念炒作风险显现
部分无营收、无产品、无BD的“三无”企业估值泡沫化。
临床早期公司市值透支未来3-5年成功概率,风险收益比失衡。
需警惕单纯依靠题材炒作、缺乏实质业绩支撑的小盘股。
创新药行业本质 作为“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投资者必须区分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与单纯的概念炒作。当前市场环境下,业绩能见度高的龙头企业,其估值安全边际明显优于概念股。
02 BD交易规模:从历史数据到未来预测
2025年BD交易创纪录已成定局
上半年交易总额480亿美元,已超2021年全年
预计全年BD规模将突破8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50%
ADC、双抗、细胞治疗成为授权交易主力领域
BD常态化的深远影响
为企业提供持续现金流,降低纯融资依赖
中国创新药企从"技术追随者"升级为"价值输出者"
海外大药企将中国biotech视为重要合作伙伴和创新来源
03 牛市周期对比:本轮行情的位置与空间
与上一轮牛市的深度对比:
当前处于牛市什么阶段?
从2025年初算起,本轮行情仅运行约三个季度,相较上一轮6年的长周期,当前仍处于牛市前中期。基于以下判断:
龙头企业刚实现盈利拐点,业绩释放周期刚刚开始
全球化收入占比从10%提升至30%,仍有巨大空间
技术平台价值刚开始被全球市场认可
04 未来一年展望:业绩驱动下的结构性机会
龙头企业的发展空间
百济神州:利润转正只是开始,已进入利润爆发的拐点,泽布替尼全球峰值有望突破50亿美元,百济整体业绩突破100亿美元规模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强。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有望成为国产GLP-1领头羊,销售峰值看50亿元+,2027年国内业务实现200亿的确定性在不断增强,还没考虑海外业务部分(可能会有IBI363、IBI343等重磅大BD,海外三期临床的意外惊喜)
康方生物:双抗平台价值有待充分释放,依沃西海外价值被低估
荣昌生物:BD创新模式刚验证成功,后续管线价值将逐步体现
长牛格局的支撑逻辑 "未来10年都是创新药牛市"的说法虽显乐观,但有其合理性:
中国创新药企全球市占率仍不足5%,提升空间巨大
技术积累进入收获期,每年都有新突破
人才、资本、政策形成正向循环
潜在风险与挑战
中美关系:中国创新药企威胁到美国公司时,可能招致打压
宏观环境:美联储政策、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影响
投资者情绪:涨幅过大后的获利了结压力
05 四家龙头企业的关键跟踪指标
百济神州
泽布替尼季度销售增速是否维持30%+
索托克拉、BGB-16673等下一代管线临床进展
实体瘤管线是否能有突破
信达生物
玛仕度肽商业化放量速度,200亿国内业务营收实现目标是否能实现甚至提前
IBI363、IBI343等核心管线海外三期已经BD进展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情况
康方生物
依沃西海外三期数据的进一步读出是否能有惊喜,提振投资者信心,二次BD结果及条款
双抗ADC平台临床数据读出
自身商业化能力验证
荣昌生物
泰它西普海外临床推进情况
RC28商业化初期表现
现金流改善进度
结语:在分化中寻找真正的长期赢家
港股创新药板块正站在长牛征程的起点。与上一轮"鸡犬升天"的行情不同,本轮牛市将是基本面驱动下的结构性行情。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荣昌生物这四家企业,凭借其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有望成为这轮长牛的领头羊。
未来一年的投资机会,不在于板块性的β行情,而在于个股的α收益。能够持续验证其商业模式、兑现业绩承诺的企业,将在这场"业绩驱动"的牛市中获得持续溢价。
在这个创新药的新纪元,唯有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而当前,我们可能只是站在了这个长周期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