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好有空加更一篇,来说说我对囤币股接下来投资策略的看法。
我提到的囤币股主要指的是姨太和索尔的囤币股,因为这两大公链在这波“华尔街上链”的行情中受益的确定性是最高的,这个观点我从五月开始多次强调,现阶段仍然维持,此为战略层面。战术层面,我的投资策略就是基于基本面估值、量价指标、链上数据等信息在杠杆持币(通过两倍ETF和期权)、囤币股、现金之间进行切换。目前我选择满仓不留现金,主要持有囤币股,以太和索尔差不多六四开。
因为囤币股最近表现不佳,市场也弥漫着FUD的情绪,现在市场的主流看法是:1、囤币股的行情已经结束。2、囤币股只有龙头才能获得溢价。
我认为这两个观点用来解释过去的行情有合理性,因为:1、囤币股的hype行情已经结束,之前囤币股行情的主要推动因素为散户炒概念的追涨杀跌。2、龙头囤币股应该获得龙头溢价,此逻辑可参见Tom Lee对MSTR的mNAV溢价的解释,说得非常透彻了。(姨太的龙头是BMNR,索尔龙头未定,虽然FORD来势汹汹,但PIPE还未完成,因此基于交易量的流动性溢价还无法兑现)
但用这两个观点来指导未来的交易, 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我的看法是:
囤币股的主升浪还未开始。不同于大饼,姨太和索尔都是生息资产。现在姨太和索尔囤币股,市场仅仅在交易他们囤币的能力,而他们生息的能力并没有被定价。例如,SBET这种与姨太和LINEA生态深入绑定,具有很强生息能力预期的公司,还在小于一倍mNAV的被折价交易。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散户投资者因为对ATM恐惧而杀跌,进而互相踩踏。
但这样的下跌原因正好预示了未来的投资机会:囤币股到目前为止还只是散户追涨杀跌的工具,机构投资者还没有大幅入场。我认为随着监管放松和更多的机构和资产上链,姨太和索尔的币价会进一步创新高,到时候会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买入囤币股。为何?很多机构投资者因为无法直接投资币圈、投ETF的话也只能吃到一部分native staking的收益,所以他们会逐步进场买入囤币股,以期获得更高的持币收益(通过restaking、deFi等等)。而机构的逐步买入会成为下一个囤币股主升浪的主要原因。
机构的入场会改变囤币股的投资逻辑,因为机构买的不仅是他们的囤币能力,而且还有他们的生息能力。因此,下一个(基本面驱动的)囤币股主升浪的来临必将伴随着非龙头囤币股的估值修复。当然,主升浪来的时候,龙头囤币股的估值也会提升,甚至可能提升得更多。但从风险收益比角度,我认为深度参与生态系统建设、有生息能力的囤币股的风险收益比要更好。比如当下,我认为一倍mNAV之下的SBET可以无脑买入。
基于上述投资思路,我接下来的交易策略为(以姨太为例):1、目前主要配置BMNR,其次为SBET,同时基于两者周报的时间差做超短线的交易策略。2、当币价突破新高,同时大多数囤币股估值都修复到一倍mNAV以上(飞轮再次旋转时),逐步卖出BMNR,主要配置SBET,其次配置一些更小的囤币股(ETHM ETHZ BTCS BTBT等等)。3、当非龙头囤币股估值超过1.5mNAV之后,逐步卖出囤币股,转而配置ETHU。4、依据情绪面和技术面指标,逐步止盈ETHU,套现离场,金盆洗手。
最后的最后,坚定看多姨太和索尔,祝大家赚到盆满钵满。
$BitMine Immersion(BMNR)$ $SharpLink Gaming(SBET)$ $2X ETHER ETF(ET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