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资产重估与人工智能科技崛起的投资机遇

用户头像
钟华守正出奇
 · 广东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领域的重要驱动力,正引领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顺应形势,为把握住人工智能发展的的历史机遇,从高层会议到小学生都在普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热潮起源于美国,智能驾驶、智能家居和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赛道,随着电动车智驾、GPU芯片、DEEP SEEK大模型和宇树机器人等标志性事件,世界开始认识中国的AI研发制造优势(新质生产力),中国资产的重估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

中国资产重估: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以旧换新补贴、设备更新优惠贷款等财政措施推动了产业升级和企业盈利增长;货币政策的降准降息、适度宽松则为市场注入了充足流动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暖也对相关产业链产生了积极影响,增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随着提高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障等,14亿人消费需求潜能将逐渐释放。叙事重构与 AI 革命成为重塑中国资产价值逻辑的两大核心驱动力。中美博弈科技竞赛促使中国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共同推动了中国资产的重估,使其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资金永不眠,寻找具有长期投资潜力的领域和标的,而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成为了资金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科技崛起:自主创新引领未来:中国科技崛起的背后是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政策支持。从政策叙事来看,新质生产力、新国九条、9.24 政策、民营企业座谈等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美国OPEN AI公司近年ChatGPT等大模型开启人工智能新纪元,而DeepSeek的技术突破不仅重塑了国内AI产业的技术路线图,更是深刻改变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资产的估值逻辑。突破过去国内科技资产的估值体系局限("依附型创新"靠海外技术平台的)。宇树机器人、智元机器人、阿里万相大模型等标志性事件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市场中崭露头角,与国际巨头展开竞争。从交通领域的智能驾驶,到通信行业的 5G/6G 技术迭代,再到医疗行业的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科技创新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与产业形态。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制造如机器人等,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更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体现,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美股科技巨头英伟达META苹果谷歌微软特斯拉等加大AI资本开支,将带动供应链受和下游应用受益, 虽短暂缓和,今年又宣布强化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中国用全产业:上游(算力芯片、光模块)、中游(大模型开发)、下游(机器人、智能终端)的完整生态链实现差异化竞争,不断科技创新来应对。

科技引领创新:AI 产业迎来风口: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引领创新的核心领域,AI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助力企业提升盈利能力。交通运输、通信、汽车、电子行业 2024 年报净利润增长企业占比分别达 73.21%、68.97%、67.42%、64.75%。部分反映了 AI 技术在推动行业发展、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从交通领域的智能驾驶,到通信行业的 5G/6G 技术迭代,再到医疗行业的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科技创新不断突破传统边界,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与产业形态。以智能驾驶为例,通过传感器、算法、通信等多领域技术的融合创新,不仅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还带动了汽车产业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型,重塑了整个行业的价值链。头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链,推动国产大模型应用,强化新质生产力水平。这表明人工智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持续关注各地数据中心、运营商和各互联网大厂等的资本开支,阿里巴巴超过3800亿元的资本开支计划,主要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腾讯控股2025年一季度资本开支同比接近翻倍,增加了131亿,达到275亿,大部分是AI相关,国产大模型等DAU表现超预期,证明了国产算力产业链趋势持续强化。全球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风口和转折点已经到来,AI 智能工厂,智能决策,智能教育和医疗等等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随着自主可控持续推进,以及下游AI、物联网、消费和泛工业需求逐步恢复,行业收入、利润大幅增长,延续去年第四季度的增势,芯片设计、#半导体# 设备、晶圆制造等领域2025年一季度报增长表现亮眼。

随着传统消费升级逻辑的弱化,新一代科技驱动和新消费领域正成为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新动力。人工智能、硬核科技、高端制造和新消费模式等板块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潜力。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核心,正在重塑多个行业的生产和服务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硬核科技领域(如半导体、新能源等)则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全球供应链重构,逐渐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中国企业在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此外,新消费模式(如线上零售、数字娱乐等)凭借数字化转型的优势,满足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升级。这些新兴领域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传统认知,还为其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标的。未来,随着持续获得政策扶持和技术、资本投入,持续向头部企业聚集,将进一步巩固中国股票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并带动整体市场的长期增长。

#人工智能# 还处于发展初期,很难判断哪些公司能发展成为美国7家科技巨头那样的中国AI科技龙头,选择人工智能相关个股的 ETF 基金也许是当下很好的投资选择。介绍几个人工智能ETF,不构成投资建议:

$人工智能AIETF(SH515070)$ 覆盖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全市场人工智能赛道;包括上游算力占比30%、软件和计算机设备各占比近20%,通讯、大模型开发和下游机器人应用等,权重股包括寒武纪海康威视韦尔股份等知名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竞争力。其跟踪CS 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市盈率相对其他较低,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聚焦创业板 AI 硬件 + AI 软件等 AI 中上游产业链,权重股包括光模块、云计算、云服务、存储芯片等细分领域龙头,弹性大$新易盛(SZ300502)$中际旭创软通动力等优质企业在光模块、云服务等细分龙头,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保证ETF 的投资组合稳定性时也不失高成长性,持仓股盘子小、弹性大。

科创人工智能 ETF华夏(589010)覆盖算力芯片、大模型、机器人等全链条,权重占比超 70%,包括$寒武纪-U(SH688256)$云从科技石头科技澜起科技芯原股份金山办公等等科创板核心企业,短期波动中孕育超额收益。科创 AI 企业年均研发强度是传统行业的 7 倍,高投入保障了长期竞争力,ETF 投资组合具有更强的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半导体占比 50%多,软件服务占比 27.0%左右,反映了科创人工智能产业在半导体和软件服务领域的重点布局和发展优势。

中国资产重估与科技崛起的背景下,科技+安全资产的资本投入方向将持续增强,以算力、芯片、服务器、电力设备为代表的核心领域仍是政策核心着力点;当前AI行业的核心资产,从依赖政策博弈或流动性推动估值,通过工程化能力、盈利兑现节奏与商业模型闭环,逐步形成自身的“定价锚”。标志着AI龙头正在完成从主题投资向长期配置资产的转化。人工智能ETF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分享科技创新红利的多元化优质工具,省心省力。然而,投资者也需注意投资风险。尽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市场波动、政策变化、技术迭代等因素都可能对产生影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合理配置资产,避免盲目跟风投资,追涨杀跌。同时,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以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AI @明大教主 #机器人震荡走强,板块内多股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