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的经验看,出海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利润率抬升作用明显,在当下“逆全球化”形势中,一旦讲通全球收入敞口逻辑,会带来港股公司二级市场端配置的稳定性和估值溢价。
透视复星国际2025年中报,这家大型企业已进化成了当下阶段的全球化“新物种”。
8月27日,$复星国际(00656)$ 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总收入872.8亿元,产业运营利润31.5亿元,归母净利润6.6亿元。尤其亮眼的是,海外收入达到466.7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从2024年同期的47%进一步跃升,突破50%大关,来到53%!
十年复合增长率超55%,深耕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收入的半壁江山来自海外,#全球化# 不再只是一句战略口号,而是扎实的业绩支撑和增长引擎。
这一结构性转变,不仅标志着复星“全球资源嫁接中国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更在逆全球化充斥杂音的当下,凸显其全球化能力的稀缺价值。
#创新药# 出海,复星全球化战略中最锋利的矛
医药板块一直是复星出海的标杆,$复星医药(SH600196)$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人民币17.0亿元,同比增长38.96%。旗下复宏汉霖业绩更是亮眼,营收28.195亿元,其中海外产品利润激增超200%,BD合同现金流入同比大涨280%。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底层能力密不可分,体现在多个方面:
(1)市场覆盖广:例如明星产品汉曲优,已累计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构建起全球化销售网络;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H药斯鲁利单抗(汉斯状)实现全球销售收入人民币5.977 亿元。
(2)管线实力强:例如处于全球II期临床阶段的PD-L1靶向ADC(抗体偶联药)HLX43,正在中美日澳等国家开展非小细胞肺癌、胸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该产品在药物安全性、药物疗效以及研发进展上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有潜力率先成为“广谱抗癌药”。
(3)研发合作深:与亿胜生物科技合作开发的重组抗 VEGF 单抗 HLX04-O,于 2025 年 8 月获中国上市注册申请受理,通过跨领域合作拓宽研发边界。
(4)商业协同强:通过与 Abbott、Dr. Reddy’s、Lotus、Sandoz 等国际药企战略合作,将多款核心产品推向全球主要市场,既获得可观现金流,又借助合作伙伴本地渠道实现快速渗透,提升国际商业转化能力。
文化+高端服务,全球高附加值输出
最能体现复星国际全球运营能力的应该要数复星旅游文化,报告期内,收入达95.3亿元,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42.0%。
旗下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继续扮演全球高端休闲消费的领头羊角色,报告期内营业额及经营利润均实现强劲增长,营业额达92.5亿元,经营利润12.7亿元,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11%,这数据背后是一价全包模式的持续升级与全球化运营能力的厚积薄发。
$豫园股份(SH600655)$ 则扛起了文化出海与消费品牌国际化的大旗。2025年,豫园灯会继成功登陆巴黎后,相继在越南河内、泰国曼谷落地,在曼谷吸引超400万人次观灯,成为中国软实力输出的典范。
在金融服务板块,复星葡萄牙保险作为海外金融支点,本土及国际业务稳步增长,净利润达到欧元1.33亿元,同比增长27.6%,国际业务占总业务量比重达28.2%%,海外毛保费达欧元9.24亿元。这一成绩不仅是对标普 “A” 评级的最佳回应,更印证了复星“全球组织+本地运营”模式的成功。
从这半年报看,复星国际的全球化已经从铺摊子进入收果子阶段,海外收入超过50%、核心子公司利润兑现、新兴市场还在补增量,业绩确定性在变强。
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中国的企业要想长久生存,想强大、被尊重,一定要有出海的能力,不能只关注中国市场。
回到复星的估值层面,今年港股市场火热,复星国际的全球资产价值以及多业务协同的潜力未能充分在市值中体现,随着“全球运营+价值兑现”这套逻辑持续跑通,海外利润占比再提、新兴市场布局再落地,复星国际未来盈利修复和估值抬升空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