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有盒book
 · 上海  

$中国移动(SH600941)$ $中国电信(SH601728)$ $中国联通(SH600050)$ 三大运营商半年报终极对决:中国联通凭何实现「碾压式领先」?
一、战略转型:新兴业务占比「断层式」领跑
从业务结构看,中国联通已彻底蜕变为科技型企业,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仍深陷传统业务泥沼。2025年上半年,中国联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高达86%,其中算网数智业务收入454亿元(占比26%)、国际业务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1%),彻底颠覆传统通信运营商的营收结构。反观中国移动,其数字化转型收入仅占通信服务收入的33.6%,且主要依赖移动云等基础业务,高端行业解决方案占比不足15%。中国电信虽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171%的爆发式增长,但整体新兴业务占比仍不足50%,传统语音和流量业务贡献超半数营收 。
这种差距的本质是战略定力的差异:中国联通早在2020年就确立「强基固本、守正创新、融合开放」的战略,将70%以上的资本开支投向算力网络、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而中国移动仍将584亿元资本开支(占总投资的85%)用于5G基站等传统基建,中国电信则在量子通信等细分领域分散资源 。
二、盈利能力:高质量增长与股东回报双优
在净利润绝对值上,中国移动(842亿元)、中国电信(230.2亿元)仍高于中国联通(144.84亿元),但剔除折旧摊销等非现金成本后,中国联通的经营性现金流利润率达28.7%,远超中国移动的21.3%和中国电信的24.1%。更关键的是,中国联通将净利润的**60%**用于现金分红,且中期股息同比提升14.5%至每股0.2841元,这一分红增速是中国移动(3.2%)的4.5倍、中国电信(5.8%)的2.5倍 。这种「高增长+高分红」的组合,在全球通信行业极为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联通的盈利质量更具可持续性:其战略性新兴业务毛利率达42%,是传统通信业务(18%)的2.3倍;而中国移动的数字化转型业务毛利率仅29%,中国电信云计算业务毛利率不足20% 。这意味着随着新兴业务占比提升,中国联通的盈利能力将进入加速释放期。
三、用户价值:5G与物联网的「双引擎」驱动
在用户规模竞争陷入红海的背景下,中国联通通过价值经营实现突围:其5G用户渗透率达83%(2024年三季度数据),显著高于中国移动的59.6%和中国电信的81.6% 。更重要的是,中国联通5G用户的ARPU(每用户收入)达68元,较2024年同期提升12元,增幅是中国移动(4.5元)的2.7倍、中国电信(3.2元)的3.8倍 。这得益于其「连接+内容+权益」的生态运营模式,例如通过元景大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AI服务,带动增值业务收入增长41%。
在物联网领域,中国联通以12亿连接数稳居全球第一,且在RedCap(5G轻量化)技术商用上领先行业6个月,已在智能抄表、车联网等领域落地超2000个规模化项目。相比之下,中国移动虽以46%的全球连接数占比位居第一,但主要依赖低价值的智能穿戴设备连接;中国电信则因技术路线摇摆,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市场份额不足联通的1/3 。
四、科技创新:AI大模型的「降维打击」
中国联通在AI领域的投入已形成代际优势:其自主研发的元景大模型体系参数量级从千亿向万亿演进,形成覆盖城市治理、工业制造等领域的35个行业大模型,落地100多个标杆案例。例如,在船舶设计领域,元景大模型将仿真效率提升8倍,帮助某造船厂缩短30%的研发周期;在教育领域,通过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使学生成绩提升率达27%。这种「通用大模型+行业垂直模型」的双轮驱动,使中国联通在AI赋能实体经济方面领先同行至少18个月。
研发投入的精准性是关键:中国联通将13%的营收投入研发,其中75%用于AI大模型和行业应用开发;而中国移动虽投入203亿元研发费用(2024年前三季度),但60%用于5G网络优化等传统领域,真正用于AI的不足30% 。这种资源配置差异,使得中国联通在AI领域的产出效率是中国移动的2.1倍。
五、资本效率:「小投入大产出」的典范
中国联通以5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25年计划)实现了与中国移动(1640亿元)、中国电信(935亿元)相当的业务增长:其算网数智业务收入增速(19.5%)是中国移动(6.6%)的2.9倍、中国电信(13.2%)的1.5倍;物联网连接数净增(2.1亿)是中国移动(1.2亿)的1.8倍、中国电信(0.8亿)的2.6倍 。这种「轻资产、高回报」的模式,得益于其「网络共建共享+算力集约化运营」策略——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基站超120万个,节省投资超2000亿元,同时通过「云网一体」架构使算力调度效率提升40%。
结论:重新定义通信行业的「联通范式」
当中国移动仍在为传统业务增长乏力而焦虑、中国电信在细分领域艰难突破时,中国联通已通过战略重构、价值经营、技术跃迁实现了「换道超车」。其86%的新兴业务占比、42%的毛利率、83%的5G渗透率、12亿物联网连接数、万亿级元景大模型等核心指标,构成了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对于投资者而言,中国联通不仅是低估值(PE仅8.5倍)、高分红(股息率5.2%)的防御性标的,更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硬核科技股——其在AI、物联网、算网融合等领域的突破,将深度受益于国家「东数西算」「AI+」等战略红利。正如里昂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的:「中国联通正在重新定义通信运营商的估值逻辑,其合理估值应向科技公司靠拢。」
在5G-A商用元年、AI大模型爆发的关键节点,选择中国联通,就是选择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供应商,选择未来十年最具确定性的增长赛道。这不是简单的通信服务选择,而是一场关于技术趋势、战略眼光与投资智慧的终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