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行业出现了多只牛股,而零食却极其稀少

用户头像
福特万里行
 · 湖北  
创作声明: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

饮料行业涌现出众多超级成长股,而零食行业却相对滞后,这一现象是由产品特性、市场结构、消费趋势、供应链管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六个核心维度展开分析:

一、产品标准化程度与规模效应

饮料行业的产品高度标准化,同一品类的口感、包装、生产流程可复制性极强,这使得头部企业能够通过规模化生产大幅降低边际成本。例如,农夫山泉的瓶装水生产线可实现每分钟数千瓶的产能,单位成本仅为 0.3 元左右。而零食行业品类复杂多样(如薯片、坚果、糕点等),每种产品的原料配方、加工工艺、储存条件差异显著,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以三只松鼠为例,其 SKU 超过 500 种,需管理数百个供应商,供应链复杂度远高于饮料企业。

标准化程度的差异直接体现在毛利率上。饮料龙头企业的毛利率普遍在 40%-60% 之间(如农夫山泉 2024 年毛利率为 60.2%),而零食企业的毛利率多在 20%-30% 区间(如盐津铺子 2025 年上半年毛利率为 26.9%)。高毛利为饮料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用于研发、营销和渠道扩张,形成良性循环。

二、消费场景与需求刚性

饮料的消费场景更具高频刚需属性,覆盖解渴、提神、佐餐等日常需求。例如,包装饮用水是家庭和办公场景的必需品,能量饮料则与体力劳动、运动场景强绑定。这种刚性需求使得饮料品牌更容易通过重复购买建立用户粘性。东鹏饮料旗下 “东鹏特饮” 凭借对货车司机、建筑工人等蓝领群体的精准定位,2024 年销售额达 133 亿元,占总营收的 84%。

相比之下,零食的消费场景更偏向非刚需的情感满足,如休闲娱乐、社交分享等。消费者对零食的需求受情绪、场景变化影响较大,品牌忠诚度较低。例如,洽洽食品 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 13.76%,主要原因是传统瓜子产品在新兴零食量贩渠道中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三、健康化趋势的适应性差异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低糖、低脂、功能性成为食品饮料行业的核心趋势。饮料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快速响应这一变化:农夫山泉推出 “东方树叶” 无糖茶,2024 年销售额突破 50 亿元;东鹏饮料推出 “补水啦” 电解质水,占营收比重提升至 9.45%。这些新品不仅符合健康需求,还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开与传统产品的价格竞争。

零食行业的健康化转型则面临更大挑战。高糖、高脂、高盐是零食的传统口味基础,替代原料和工艺的研发成本高昂。例如,卫龙为降低辣条的钠含量,需投入大量资金改进配方和生产设备,导致 2024 年毛利率仅为 28.5%,低于饮料行业平均水平。此外,消费者对健康零食的口感要求苛刻,市场接受度存在不确定性。

四、市场集中度与品牌壁垒

饮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极高,头部企业通过品牌和渠道双壁垒形成垄断地位。碳酸饮料市场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合计占据 90% 以上份额;包装饮用水市场,农夫山泉、怡宝、娃哈哈 CR3 超过 60%。这种集中度使得新进入者难以突破巨头的渠道网络和品牌认知。

零食行业则呈现高度分散化特征。2024 年,中国休闲零食行业 CR5 仅为 12.3%,远低于饮料行业的 35.7%。分散的市场结构导致品牌竞争激烈,企业需持续投入营销费用以维持市场份额。例如,盐津铺子 2025 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达 22.3%,而东鹏饮料同期仅为 18.7%。

五、供应链管理复杂度

饮料的供应链管理相对简单。原料来源集中(如水、糖、浓缩果汁),生产流程标准化,物流配送以大包装为主。例如,农夫山泉在全国布局 10 大水源地,通过 “水源地建厂” 策略缩短运输半径,物流成本占比仅为 8%。

零食的供应链则面临多品种、小批量、高周转的挑战。以三只松鼠为例,其坚果类产品需从全球 20 多个国家采购原料,涉及海运、报关、仓储等复杂环节,库存周转天数达 75 天,远高于农夫山泉的 40 天。此外,零食的保质期普遍较短(如薯片约 6 个月,面包约 1 个月),库存积压风险显著高于饮料(如瓶装水保质期通常为 2 年)。

六、渠道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饮料行业在新兴渠道中占据天然优势。标准化产品适配量贩零食店、便利店等标品渠道,且饮料作为引流品类,毛利率虽低(约 5%-10%),但可通过高销量带动整体营收。例如,零食很忙的饮料区以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等大牌为主,占比达 70%,成为门店流量入口。

零食企业在新兴渠道中则陷入 “低价内卷” 困境。量贩零食店要求白牌零食毛利率达 30%-35%,但头部品牌为维持品牌形象不愿大幅降价,导致市场份额被中小品牌蚕食。例如,洽洽食品 2024 年在量贩渠道的收入仅占总营收的 15%,且毛利率不足 20%。此外,零食的散装销售模式(如称重糖果)虽能降低包装成本,但难以建立品牌认知,进一步削弱了头部企业的优势。

总结:行业特性决定成长逻辑

饮料行业的超级成长股本质上是标准化产品、高频刚需、健康转型、规模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零食行业因产品碎片化、需求弹性大、供应链复杂等特性,难以复制饮料行业的成功路径。未来,零食行业若想突围,需在健康化创新(如魔芋零食、植物基产品)、供应链整合(如中央工厂模式)、渠道差异化(如零食量贩店自有品牌)等方向寻求突破。但短期内,饮料行业仍将凭借其独特的行业禀赋,维持在资本市场的领先地位。

$农夫山泉(09633)$ $盐津铺子(SZ002847)$ $甘源食品(SZ00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