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点了几次达美乐的外卖,体验感非常不错,半个小时内送达,且披萨创新性极强。对这家公司产生了兴趣。刚好他在港股有上市,叫达势股份,今天对几个疑问进行一些梳理。
一、披萨这个行业在中国怎么样?
1. 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①2024年中国披萨市场规模达48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6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5.5%,未来五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② 门店数量超6万家,覆盖从一线城市到县域市场。相比发达国家(如美国每百万人232.4家),中国目前每百万人仅11.7家门店,渗透率不足日韩的1/3,市场空间巨大。 下沉市场爆发: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核心增长极,2016-2022年门店增速达10%(高于一线城市7.6%),预计2025-2027年将新增1.5万家门店。
③线上渠道主导:2022年线上订单占比首次超越线下(58.1%),外卖渗透率提升(如达美乐“30分钟送达”模式)推动便捷消费。
④预制食品扩展:冷冻披萨从家庭餐桌延伸至露营、办公室等场景,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破80亿元,2027年达120亿元。
⑤ 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潜力未完全释放,人均门店密度仅为一线城市1/5,品牌渠道下沉(如社区小店模式)是关键。
以上数据可见,披萨这个单品在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年复增长率在15%左右,可以说是一个朝阳行业。
二、达美乐披萨这个品牌怎么样?商业模式有什么不同?独特性在哪里?
1.产品口碑:消费者普遍认可其披萨口味(如榴莲披萨、咸蛋黄嫩鸡披萨用料扎实),饼底选择多样(手拍松软、薄脆酥香),本土化创新成功(如小龙虾披萨、京味烤鸭披萨)。
高性价比:通过每周二/三7折活动、会员优惠券等策略,单张披萨价格约40-60元,显著低于必胜客同类产品。
服务承诺: “30分钟必达”:超时即送免费披萨券,结合GPS实时追踪和无接触配送,强化消费者信任。
数字化体验:小程序/APP支持定制配料、订单追踪,线上订单占比超80%。
2.商业模式的核心差异
达美乐的商业模式突破传统餐饮框架,以 “供应链+科技”双轮驱动 为核心:
1. 供应链:盈利中心而非成本中心
自建供应链系统:全球布局中央工厂(如面团加工中心、蔬菜处理中心),标准化配送至门店,降低门店操作复杂度。
期货采购与利益共享:
大宗采购面粉、奶酪等原料,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价格协议以抵御波动。
将供应链50%税前利润分给加盟商,绑定利益并确保原料统一采购,加盟商续签率高达99%。
物流效率:自营车队覆盖99%门店,夜间配送减少运营干扰。
科技赋能:伪装成披萨店的软件公司
技术团队规模:总部800名员工中超400人负责技术开发。
创新应用: 2007年推出全球首个在线订单追踪系统,2015年数字渠道订单占比60%;
测试无人机、自动驾驶送餐车(DXP)、智能家居设备下单等;
社交媒体营销(如Twitter表情下单、AR互动游戏)提升年轻用户粘性。
从以上资料中,我认为最让我感到其商业模式厉害地方在于,其供应链的资产并非累赘,而是每年能产生5%利润的保底器,而其小门店+外卖为主(线上95%)的轻运营模式让他在运用少于必胜客一半店面面积和员工人数的情况下达到近似的店面营业额。而且其对于数字化的运用在餐饮业中绝对的领先位置。最重要的在于,管理团队对加盟商加盟费分期支付和供应链返利,让其加盟合作年限平均达到十几年,都可以看作是其企业文化优秀的地方。
三、达美乐的资产负债表如何?
我们先看其负债端,决定一个企业生死存亡最重要的地方便在于有息负债,可以看到达美乐24年财报负债率在 54%,26.3亿负债中,15亿的流动负债,11亿的非流动负债,其中用于门店扩张的短期有息负债2亿,租赁负债13.7亿,经营性负债11亿。对比其10亿的账上现金,可以说其负债端是十分安全的。
下面我们来看其资产端,除了刚刚说的10亿现金外,非流动资产有35亿,厂房设备8亿,商誉3.6亿,无形资产 22亿。这里面能看到达美乐资产端有大量的无形资产,其主要是其品牌的特许经营权。可以说其资产结构需要品牌以及管理层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达美乐披萨的核心成本结构是怎么样的?
原材料占比27%
员工薪酬开支27%(较峰值下降13%)
租金9.9%
特许权费用3.4%
广告5%
水电能耗3.8%
物流5%
门店经营利润13.5%
五、经营性现金流情况如何?
我们可以看到达实股份的资产负债表中几乎没有应收帐款,且近年来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增速极快。
对于一个还在迅速扩张的企业进行估值,市盈率很明显是不可靠的指标,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就成了主要的估值指标,目前八亿的经营性现金流金额对应110亿市值为13.75倍,若按照每年20%的增速维持三年,我想这会是一笔很不错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