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福莱特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37亿元,同比-27.66%;实现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82.58%;实现扣非净利润2.27亿元,同比-84.64%。
25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8亿元,同比-26.41%,环比-10.33%;实现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79.02%,环比+46.02%;实现扣非净利润1.25亿元,同比-82.61%,环比+22.58%。
2025H1,光伏玻璃行业供给阶段性过剩,供需错配导致光伏玻璃价格持续走低。根据索比咨询,2025H1,2.0mm光伏玻璃均价为12.88元/平米,同比下降26.25%。2025H1,光伏玻璃价格处于低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下滑,盈利阶段性承压。
8月19日,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明确要求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显示光伏行业“反内卷”确定性提高。
但是,由于光伏产业链涉及的环节较多,而且上下游产能供需错配的情况不同,各企业的减产节奏和规模也不一致,光伏玻璃的‘反内卷’需要结合上下游的产业协同,因此光伏行业的反内卷大概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见效的概率较低。
目前头部企业带头减产,短期产能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但库存仍然较高,因此下游需求能否带动光伏玻璃去库存是接下来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2006年,福莱特通过自主研发成为国内第一家打破国际巨头对光伏玻璃的技术和市场垄断的企业,成功实现了光伏玻璃的国产化。公司在光伏玻璃的配方、生产工艺和自爆率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福莱特与一大批全球知名光伏组件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通威太阳能、隆基绿能、正泰新能、横店东磁等等。
福莱特与信义光能同处于光伏玻璃行业的第一梯队,两家公司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50%,盈利能力拉开二三线企业较大差距,规模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技术优势有望助力公司穿越周期。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为了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到2030年,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装机需要达到550GW以上;到2050年,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14,000 GW(14太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发电来源。
目前全球累计装机刚突破1,400 GW,这意味着未来二十年有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当然,能不能增长10倍谁也说不准,不过全球光伏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是肯定的。
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保证了福莱特在光伏行业地位的可持续性,同时,光伏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目前1.87倍市净率处于上市以来不到10%的百分位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一个位置,大概率也不会更低了。
随着国家反内卷的推进,光伏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不过,光伏行业的反转可能不会一蹴而就,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继续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