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我国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明确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这一目标作为中国覆盖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气候治理与能源转型进入新阶段
高比例消纳要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调节资源需求日益增大,
煤电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各类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仍需加快部署建设,充分发挥大电网配置能力,
优化布局并加快实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提升配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承载力,进一步挖掘需求侧的调节能力,
并健全完善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调度机制,推动电力系统向源网荷储协同和供需柔性互动转型。
加强源网荷储协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系统调节与互济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等灵活资源建设,推动电网智能化改造和跨省区输电通道优化,增强新能源承载能力。通过市场机制激活用户侧资源,推广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实现“源荷互动”。
总结加大绿电建设力度,加强多能互补,加快调节资源的建设。绿电越多,调节资源会用的越多。未来调节资源应该是比绿电发电端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