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科技(SZ300684)$ 与$飞荣达(SZ300602)$ 对比
结合近期市场动态、机构研报及公开数据,中石科技(300684.SZ)与飞荣达(300602.SZ)在业绩、技术布局及液冷散热领域的对比分析如下:
一、2024年业绩表现对比
中石科技:高增长与盈利改善显著
• 营收与利润:2024年营收15.66亿元(同比+24.5%),净利润2.01亿元(同比+173%),毛利率提升至30.95%。2024年Q1营收同比+109%,净利润同比+11倍,显示强劲复苏。
• 核心驱动:
1. 液冷订单放量:数据中心液冷业务收入同比+40%+,鄂尔多斯2000万元级项目交付。
2. 消费电子回暖:石墨膜切入苹果AI耳机、MR设备,单机价值量提升至10元。
3. 半导体突破:氟化液制冷机组供货北方华创、上海微电子,国产替代加速。
飞荣达:规模扩张与盈利承压并存
• 营收与利润:2024年营收50.31亿元(同比+15.76%),净利润1.89亿元(同比+83%),但毛利率下滑0.29个百分点至19.18%。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40.4%至3.52亿元,反映供应链付款压力增大。
• 核心驱动:
1. 液冷技术领先:华为两相冷板主力供应商(2023年份额35%),微槽群复合相变技术专利11项(行业第一)。
2. 多领域布局:电磁屏蔽材料(占比26%)、热管理材料(占比37%)、轻量化材料(占比14%)均衡发展。
3. 海外拓展:微软AIPC、英伟达GB300液冷模组验证中,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5%。
二、性价比分析:中石科技估值优势凸显
估值指标对比
指标 中石科技 飞荣达
当前PE(TTM) 43.83倍 75.69倍
当前PS 7.32倍 3.70倍
2025年PE预期 22倍(机构预测) 36倍(机构预测)
• 中石科技:估值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电子行业PE中位数50倍),且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速达46.8%(中邮证券预测2.95亿元)。
• 飞荣达:尽管营收规模更大,但高估值反映市场对其技术壁垒的溢价,需警惕订单落地不及预期风险。
机构评级与目标价
• 中石科技:近6个月获6家机构“买入”评级,目标价隐含30%+上行空间。
• 飞荣达:机构目标价25.72元,当前股价30.06元已透支部分预期。
三、未来前景:液冷赛道双龙头,技术路线分野
液冷散热市场增长逻辑
• 行业空间:2024年上半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同比+98.3%至12.6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102亿美元。冷板式(当前占比95%)与浸没式(预计2025年占比18%)双轮驱动。
• 政策催化:中国要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1.3,液冷方案PUE可降至1.05-1.2,显著优于风冷的1.5。
中石科技:冷板式主导,性价比突围
• 技术布局:
1. 冷板式液冷:已批量供货英伟达A100/H100液冷板,单机柜价值量8万元,通过富士康间接进入GB200供应链。
2. 导热材料优势:石墨膜导热系数达1200W/(m·K),适配AI服务器高功率需求,苹果AI耳机项目贡献增量。
• 客户结构:深度绑定苹果、英伟达,数据中心客户包括字节跳动、腾讯。
飞荣达:两相液冷技术领先,华为生态核心
• 技术布局:
1. 两相液冷模组:独家微槽群复合相变技术(专利CN114XXX),散热效率较冷板式提升30%,适配100kW+高功率机柜。
2. 全场景覆盖:冷板式(50-100kW)、浸没式(100kW+)及喷淋式方案均有储备,技术路线更全面。
• 客户结构:华为AI服务器散热独家供应商,同时切入微软、浪潮供应链,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5%。
四、稳定性对比:财务健康与业务多元化
中石科技:轻资产高周转,财务风险低
• 财务指标:负债率16.24%(行业低位),经营活动现金流1.90亿元,自由现金流转正。
• 风险点:前五大客户占比56.78%,客户集中度较高。
飞荣达:重资产扩张,现金流承压
• 财务指标:负债率49.3%,应收账款20.73亿元(占总资产26.4%),现金流压力较大。
• 优势:业务覆盖通信、汽车、储能等多领域,抗周期能力较强。
五、产品差异与技术含量
产品竞争领域
• 直接竞争:冷板式液冷模组、导热垫片、电磁屏蔽材料。
• 中石科技:聚焦导热材料(占营收92.87%),液冷模组以冷板式为主。
• 飞荣达:产品矩阵更全面,液冷模组、电磁屏蔽件、充电设备均衡发展。
技术含量对比
• 飞荣达:
1. 两相液冷专利:11项行业领先,适配AI训练集群(如华为昇腾910B),技术壁垒更高。
2. 微槽群复合相变技术:散热功率达1400W,较传统冷板提升50%。
• 中石科技:
1. 导热材料技术:石墨膜导热系数行业领先,但液冷模组技术复杂度略低。
2. 半导体液冷突破:氟化液制冷机组精度±0.02℃,国产替代空间大。
六、液冷散热未来前景:飞荣达技术领先,中石科技弹性更大
飞荣达:技术驱动长期增长
• 核心优势:华为生态深度绑定,两相液冷技术适配高功率场景,预计2025年液冷业务收入占比超30%。
• 风险提示:海外专利壁垒(如3M氟化液垄断)、订单交付周期长。
中石科技:性价比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
• 核心优势:冷板式液冷成本低、适配性强,预计2025年数据中心液冷收入达2亿元,同比+100%。
•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波动、半导体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七、综合结论
1. 性价比:中石科技估值更低(PE 43倍 vs 飞荣达76倍),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速更高(46.8% vs 飞荣达约25%),短期弹性更大。
2. 技术领先性:飞荣达在两相液冷、微槽群技术上占据优势,长期更受益于高功率场景渗透。
3. 稳定性:飞荣达业务多元化更优,但中石科技财务风险更低。
4. 液冷前景:
◦ 短期(1-2年):中石科技冷板式液冷放量更快,受益于数据中心改造需求。
◦ 长期(3-5年):飞荣达两相液冷技术适配AI训练集群,增长空间更大。
投资建议:
• 短期:优先关注中石科技,其冷板式液冷订单落地确定性高,且估值具备安全边际。
• 长期:飞荣达技术壁垒更高,若华为昇腾、英伟达GB300订单超预期,有望打开50亿+增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