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瓷电子(SZ003031)$ 中瓷也是妥妥的光刻机概念了!
中瓷电子(003031.SZ)在光刻机领域的核心应用体现在其精密陶瓷零部件的研发与供应上,这些产品是光刻机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的重要突破方向。以下从技术路径、核心产品、竞争优势及国产化进展等维度展开分析:
材料体系
氧化铝/氮化铝陶瓷:采用高纯度氧化铝(95%以上)和氮化铝(导热率≥170 W/m·K)作为基材,通过流延成型、高温烧结等工艺制备,满足光刻机对耐腐蚀、高精度、低热膨胀系数的要求。 金属化工艺:开发厚膜印刷(Ni内电极)、钎焊组装(AuSn焊料)等配套技术,实现陶瓷与金属的可靠连接,适配光刻机复杂工况。
核心产品
陶瓷加热盘:用于光刻机晶圆烘烤模块,控温精度达±0.1℃,替代进口产品(如日本京瓷),已批量应用于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的刻蚀设备。 静电卡盘:通过高压静电吸附固定晶圆,吸附力均匀性误差<5%,良率提升至90%+,适配EUV光刻机的高精度需求。 陶瓷环/臂:作为光刻机精密运动部件,耐受高频率振动(>10 kHz)和化学清洗环境,国产化率不足20%。
全产业链自主化
覆盖“陶瓷粉体-成型-烧结-金属化-封装”全链条,突破海外对高纯度粉体(如日本堺化学)的垄断,成本较进口降低30%-40%。 建立氧化铝/氮化铝核心材料数据库,适配不同光刻机型号(如ASML的DUV/EUV系统)。
性能对标国际
精度:陶瓷部件尺寸公差控制在±1μm以内,表面粗糙度Ra<0.4μm,达到ASML供应链标准。 可靠性:通过1000小时高温高湿(85℃/85%RH)测试,寿命较国产竞品提升50%。
工艺平台壁垒
独有的高温厚膜金属化工艺(厚度误差<±2%),解决陶瓷与金属界面热应力匹配问题,适配光刻机快速升降温需求。 钎焊组装良率95%+,支持批量交付(月产能超2000件)。
当前进展
批量供货:2024年陶瓷加热盘、静电卡盘等产品已进入中微公司、上海微电子供应链,替代率约15%。 技术验证:通过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工艺验证,计划2025年进入EUV设备供应链。
市场规模与潜力
需求测算:单台EUV光刻机需陶瓷零部件价值约1200万元,2025年全球EUV出货量预计超150台,对应市场规模18亿元。 国产化空间:当前国产化率不足5%,若2030年提升至30%,市场规模将达5.4亿元(CAGR 25%)。
主要竞争对手
珂玛科技:聚焦静电卡盘,但材料体系依赖进口,成本较高。 京瓷:全球市占率超60%,但交期长(>6个月)、定制化能力弱。
核心挑战
粉体纯度:高纯度氮化铝粉体(AlN≥99.99%)仍需进口,国产粉体缺陷密度高30%。 设备验证周期:光刻机供应链认证需2-3年,新进入者面临时间壁垒。
技术突破:2025年计划量产适配28nm以下制程的纳米级陶瓷部件,热导率提升至200 W/m·K。 产能扩张:2025年新建半导体陶瓷产线,目标年产能5万件,支撑国产光刻机产业链自主化。 政策红利:受益于大基金三期对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的扶持,2025年相关业务营收或突破4亿元(同比+50%)。
中瓷电子通过全产业链自主化+高精度工艺,在光刻机陶瓷零部件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未来3年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成为光刻机核心部件国产化的重要推手。短期需关注粉体自给率提升及客户验证进度,长期成长空间取决于技术迭代与全球供应链渗透能力。$茂莱光学(SH688502)$ $福晶科技(SZ0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