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环保(SZ300779)$
看到不少托把很常见的战略协议,夸大成央企背书,真是太离谱了,从固废从业者的角度说几句:
1 垃圾分类十三五规划都写进去了,十四五重点建设无废城市,当年推动的规格是顶级的,为什么现在没有一家公司商业化成功,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做到干湿分离,因为资源化收入远低于新增分拣成本,政府也没钱补贴。中资环成立的背景,也是因为资源化推不动,需要新央企这种资金成本低的下场来系统化探索。本人对惠城最大的质疑也在这里,绿色溢价能否覆盖新增分拣成本?(理论上可以没意义,大规模连续生产,一旦挑料,分拣成本就会大幅增加)。
2 和惠城签协议的是中资环新成立的二级公司,他自己啥业务都还没有,惠城这个又是少数项目建起来的循环项目,签个战略协议,只证明人家关注你这个项目,项目是真的,不代表你的项目一定可以赚钱。
3 固废行业央企也不少,垃圾发电的就有节能环境和光大环境,供销总社下面还有个中再资环,地方国资控股的就更多了,要知道,生活源垃圾,城管局基本通过三十年的特许经营协议框给了垃圾发电企业,新央企的二级公司是市场化主体,还没项目,他也没垃圾给惠城。惠城要是真的赚暴利,城管和垃圾发电企业肯定琢磨自己分选下,加钱卖惠城的,毕竟地方政府穷的垃圾费都给的费劲,巴不得可以多资源化换现金。
4 惠城的生活源塑料,需要和城管还有垃圾转运及发电企业去探索新机制,所以我挺关注九江瑞昌项目的,前几个月有人发帖说停了,奇怪也不奇怪,收集起来的混合垃圾可不是那么好分的,按照环保项目标准去看,当初那个示范项目的现场条件是很差的,环保投入不够。你要保证环保,那成本又兜不住。
5 不管是政府,还是代表国家意志的央企,又或者我们这种普通的固废企业,签个战略协议探索合作,都是基操,最终能转化落地的,有百分之一都不错了
6 产业角度,惠城掏了二十多亿搞这个项目我佩服,看不下去的就是还没正式商业化运营,庄家就把赚钱讲的这么言之凿凿,股价拉的仿佛已经成功且垄断,真的侮辱人智商。庄托特别喜欢夸大其词,央企二级签署合作协议,省政府组织发布会,都只能证明项目是存在的,到时连续化生产技术可不可行,商业化赚不赚钱,是企业自己的事,不存在背书一说。举个例子,中国天楹的重力储能上过新闻联播,列入了中央部位的首台套,账面投入二十来亿,这一两年年报也不怎么提了,个人我非常期待惠城的四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