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低估发现之伊之密:三大新兴产业背后的“工业母机”隐形冠军

用户头像
上岸王
 · 上海  

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电动汽车的炫目表象下,隐藏着一家掌握关键制造装备的中国公司——伊之密,它正以两项全球领先的技术悄然定义着未来产业的制造标准。

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工业母机作为“制造装备的装备”,已成为高端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伊之密(300415.SZ)作为中国模压成型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凭借其在大型七射注塑机和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技术上的全球领先优势,正成为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和电动汽车三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装备供应商。

______

01 技术壁垒:全球唯一的七射注塑技术

2024年底,伊之密交付了全球首台大型七射注塑机,这项技术突破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这款设备能够同时处理五种不同颜色或多种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硅胶),实现一次性精密注塑成型。这种技术对于生产具有复杂色彩和材质要求的人形机器人外壳部件来说,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实现设计梦想的画笔。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其他厂商能够提供同等级别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使得伊之密在这一细分领域处于全球垄断地位。

02 应用前景:为什么人形机器人需要多彩外壳?

当前市场上看到的人形机器人多为单色或双色,主要处于样品或小规模试验阶段。然而当这些机器人真正走向大规模量产并进入家庭、商业场所时,“卖相”将成为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正如电动汽车行业已经从单纯的性能竞争转向设计与性能并重的竞争,人形机器人也将经历同样的演变过程。

餐厅、咖啡厅、家庭等环境中的服务型机器人需要具备视觉亲和力,而多彩外观是提升这种亲和力的重要因素。伊之密的大型七射注塑机能够一次性成型出包含多种颜色和材质的人形机器人手臂、腿部、脸部、臀部等部件,满足未来市场对个性化机器人的需求。

03 轻量化革命: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技术

除了七射注塑技术外,伊之密在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领域同样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5年7月,公司交付了全球最大吨位(6600吨) 的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机。

镁合金是当前最理想的轻量化材料之一,密度仅为1.8g/cm³,轻于铝合金(2.5g/cm³),同时还具有有效吸收震动和噪音、抗磁等特点,高度适配新能源车、人形机器人结构件及电机、减速器等其他核心零部件。

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轻量化直接关系到机动性、准确性和续航能力。机器人的底座、结构框架、盖板、外壳、防护罩、机械臂等对轻量化要求较高的产品,与镁合金产品性能有很高的契合度。

04 市场潜力:百亿市场正在启动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成熟,对伊之密技术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根据市场分析,机器人镁合金市场规模想象空间可观(百万台有望达百亿市场规模)。

在汽车领域,镁合金应用趋势也十分明确。预计到2030年,车用镁合金市场规模可能达到500-1000亿元。

伊之密的技术不仅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和电动汽车领域,同时也为低空经济领域的飞行器提供了轻量化解决方案,这三个领域对重量和强度的高要求,正好是伊之密技术优势的发力点。

05 财务表现:稳健增长的技术型企业

伊之密不仅技术领先,财务表现也同样出色。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0亿元,同比增长20.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增长19.04%。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支出为1.24亿元,同比增长29.0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21%。过去7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10亿元。

伊之密的国际化战略也成效显著。上半年,公司境外收入5.90亿元,同比增长14.34%。目前公司业务已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06 风险与挑战:技术突破与市场竞争

尽管伊之密目前在两项技术上保持领先,但风险依然存在。

大型七射注塑机和半固态镁合金注塑机虽然技术含量高,但并非像光刻机那样难以突破。这意味着伊之密需要持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优势。

同时,如果机器人业务未能突破现有的配套服务模式,在面对专业厂商的激烈竞争时,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市场挤压风险。

______

随着特斯拉、宇树科技等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加速推进量产进程,对伊之密设备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伊之密可能不仅满足于设备供应商的角色。鉴于其技术优势,不排除未来会成立子公司,直接为人形机器人厂家供应手臂、腿部、脸部等部件。

无论选择哪条路径,伊之密已经占据了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它是未来多彩机器人规模量产不可或缺的基石,也是中国智造迈向高端的典型代表。

$伊之密(SZ3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