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金融迟到的「十年」

用户头像
松子同学
 · 山东  

大厂金融“留级生”快手金融也悄悄开始支棱了。

近日,广州快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北京云掣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掣科技)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增加10亿元至22.55亿元。

云掣科技为快手科技旗下公司。

2025年,6月快手月付正式宣布逐步对外开放;8月现金贷业务也逐步开放,快手金融自营业务扬起了大旗。

虽然,晚了花呗十年,这期间:

蚂蚁守住了万亿大盘,字节金融冲进了行业前三;腾讯金融旗下的微粒贷和分付也杀入一线矩阵,京东金融厚积薄发迈入5000亿大关;美团金融和度小满各自建起「小确幸」的千亿级堡垒。

快手金融「迟到」的十年,已经发生了太多。

值得今天细说。

01 “留级生”的金融作业

2024年3月份,快手拿下一张网络小贷牌照——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100%股权转让给云掣科技。

转让后,该小贷公司更名为广州快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目前注册资本5亿元,法定代表人董宇,为快手财务副总裁。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业内传闻,快手由财务部门承担着对快手金融条线的主要管理职责。

但是同时,快手金融也并没有放弃在市场端寻找更多合适的人才加入队伍。

据知情人士透露,快手金融目前初具几十亿元的规模。

互联网大厂中,快手布局金融最晚。

2023左右,快手才尝试开启助贷业务,主要以API形式为其他金融导流;此后还上线了贷超。

快手还在做这些擦边的“试水”动作时,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进程已经进入了下半场。

141号文、互贷新规、助贷新规先后落地,民营草根玩家大批次清退出场。

同时,民营机构申请新批消费金融牌照、入股收购金融牌照的口子也几乎全面收紧。

业务端,上有两线三区的利率红线,下有水涨船高的运营成本。

互联网金融快速告别蓝海的时代,在4LPR的恐慌中和24%的窗口指导的下进入鸡飞狗跳的下半场:

牌照和资源由少数机构掌握的——寡头时代。

持牌机构、流量巨头掌握了话语权,而流量巨头最终也会掌握足够的牌照资源,我们最终还是进入了流量为王的时代。

固定资源分布下的行业地位也开始固化,吃肉的负责吃肉,喝汤的只能喝汤。

互金行业残酷的竞争下利润空间已经严丝合缝,新进来的新手玩家99%都会成为炮灰。

就在外界都以为快手要和拼多多一样果断放弃金融蛋糕时,它又突然轰足油门调转船头,杀了进来。

今年以来,快手自营贷款业务明显加速:

6月份,快手逐步开放“快手月付”产品,可用于快手小店内的任意消费,最长免息期为37天,额度会根据消费、还款习惯等综合评估后不定期调整。

8月份,快手自营品牌“省心借”也开始向用户逐步开放,年化利率24%以内。

至此,快手金融以一张网络小贷作为自营的开局,完善了自营、助贷、贷超等金融变现的业务矩阵。

除此之外,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快手金融同时也在在发力海外信贷,海外重点布局巴西、南美等市场。

快手做金融虽然比较晚,但兼备场景和流量优势。

2025年上半年快手电商商品交易总额(GMV)高达人民币6912亿元,其中第二季度GMV为人民币3589亿元,同比增长17.6%。同时,第二季度新入驻商家规模同比提升50.0%。

2025年第二季度,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达到4.09亿,同比增长3.4%,创下历史新高;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也达到了126.8分钟。用户规模与粘性的双重提升。

快手金融,虽迟但到。

02 大厂金融们的「十年成果」

2025年,可以说是快手金融扬起大旗的一年。

但这一刻,已经晚了花呗10年。

快手金融迟到的十年里:

蚂蚁集团腾讯金融、京东金融都拿到了自己的消金、银行等核心消费金融业务牌照,并且信用付、现金贷、贷超、小微金融多条线业务全面开花;

字节金融虽然还在拿牌照的路上,但后来者居上,区区四五百人的消费金融团队、整体不过千余人的金融架构下,业务规模却已经冲进了前三,正在隐忍地释放着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度小满、美团金融、滴滴金融虽然在互联网独角兽中金融业务规模不算大,却也都已经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上走出了一片小而美的金融堡垒。

2025年,大厂金融们都在突围属于自己的挑战:

今年Q1到Q2,蚂蚁集团的整体规模依然在万亿级别上,但蚂蚁全量现金贷口径(借呗+取现+花呗取现+贷超)增长不到400亿;

当然,这几年蚂蚁的更多功课在于合规整改后的逐步「恢复增长」,还没有完全回到2020年的高峰;

今年Q1到Q2,腾讯金融旗下两个主力产品:微粒贷余额规模增长仅几十亿,二季度末整体稳定在4000亿左右;微信分付规模增长迅速,二季度末达到1200亿左右;

今年Q1到Q2;京东金融全量现金贷(金条+取现+白条+取现+贷超)规模增长约300亿左右;二季度末整体稳定在4100亿左右,属于长期经营下水到渠成的结果,符合预期。

快手金融的机会还有吗?我们来看另一个金融“迟到生”的案例:

2022年,字节金融业务规模才突破1000亿;2024年末,字节金融业务规模已突破5000亿。2025年6月底,字节金融业务规模已基本接近全年目标。

事实上,字节金融的一路追进前三的发力时期也就在3年左右。而在2022年之前,字节金融也一度广为外界吐槽“慢”,金融团队的搭建和牌照的布局都经历了漫长又反复的煎熬。

十年的差距的确已经很大。

但我还是相信,在这个必然将长盛不衰的贷款行业里,永远都不缺乏新的独角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