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最强概念

用户头像
张健伟投资
 · 北京  

若今年9月3日阅兵展示高级核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以下A股上市公司可能参与相关研发。个人比较看好:$钢研高纳(SZ300034)$$航天科技(SZ000901)$

一、直接参与导弹系统研发的核心企业

1. 广东宏大(002683.SZ)

技术突破:自主研发HD-1A超声速巡航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速度达3.5马赫,具备超声速机动变轨能力,突防能力全球领先。

项目地位:HD-1项目是全国首例由省属国企主导的核心军工项目,2018年获国防科工局批准,技术指标对标国际主流超巡导弹(如俄印布拉莫斯),但体积更小、速度更快。

产品谱系:除HD-1系列外,还推出JK-2多用途导弹(射程50公里,全球同量级最远)及智能无人机系统,形成“导弹+无人化”协同作战能力。

2. 航天科技(000901.SZ)

集团背景:作为航天科工集团核心上市平台,参与多款高超音速武器研发,包括YJ-12E超声速导弹(射程290公里,适装多平台)和CM-401高速反舰导弹(全程超音速,末段俯冲攻击)。

技术延伸:CM-401采用“多弹道协同”设计,可突破现有反导系统,其技术路径与俄罗斯“锆石”导弹相似,具备体系化作战能力。

3. 航天晨光(600501.SH)

核装备布局:作为航天科工集团核工装备核心企业,参与核导弹储运、发射系统及防护装置研发,技术覆盖核材料处理、辐射屏蔽等关键环节。

特种材料:自主研发的超高柔性金属波纹管技术,可应用于核导弹燃料输送系统,耐受极端温度和压力。

二、关键技术领域的核心供应商

1. 高温合金材料

钢研高纳(300034.SZ):国内高温合金龙头,产品覆盖航空航天发动机用母合金、精铸件及锻件,其高温合金可耐受2000℃以上高温,直接应用于高超音速武器的热防护系统。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高温合金业务营收占比超60%,并承担多项国家级预研项目。

上大股份(301522.SZ):专注超纯净高性能高温合金,产品用于核工程、燃气轮机等领域,其镍基高温合金可满足核导弹发动机的极端工况需求。2024年IPO募投项目“年产8000吨超纯净高温合金”将进一步强化产能优势。

2. 碳纤维复合材料

光威复材(300699.SZ):国内碳纤维全产业链龙头,T800级碳纤维已实现稳定量产,用于高超音速武器的轻量化结构(如弹体外壳、尾翼)。公司开发的PEEK预浸丝/预浸带等热塑性复材,可提升导弹在高速飞行中的抗疲劳性能。

中简科技(300777.SZ):突破T1100级碳纤维技术,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关键承力部件,其新一代复合材料已通过军方验证,可降低高超音速武器的结构重量并提高隐身性能。

3. 推进系统与发动机

中国航发动力(600893.SH):国内航空发动机总装龙头,承担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发任务。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心脏”,其技术难点在于超声速燃烧稳定性,公司通过与航天院所合作,已实现关键部件的地面试验突破。

航发科技(600391.SH):聚焦发动机叶片、机匣等核心部件,其高温合金单晶叶片技术可提升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耐高温和抗腐蚀能力,间接支撑高超音速武器研发。

三、电子与制导系统核心企业

1. 国睿科技(600562.SH)

雷达技术:作为中电科14所上市平台,主导研制有源相控阵雷达,可实现对高超音速目标的快速跟踪与锁定。其雷达技术已应用于红旗-9BE远程防空系统,具备拦截战术弹道导弹能力。

军民融合:将军用雷达技术转化为民用空管雷达,技术同源性为导弹制导系统提供冗余设计支持。

2. 航天电子(600879.SH)

惯性导航:自主研发的光纤陀螺和加速度计,精度达军用级水平,用于导弹的惯性制导系统,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持高可靠性。

无人系统:旗下无人机平台(如WJ-700“猎鹰”)可与高超音速导弹形成“察打一体”网络,通过数据链实时修正打击参数。

四、核导弹配套企业

1. 航天科技(000901.SZ)

核战斗部载体:参与东风-41、东风-31等洲际导弹的弹体结构设计,其复合材料壳体可承受再入大气层时的超高温和高压。

分导式多弹头: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多弹头独立制导,提升核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打击效能。

2. 中国动力(600482.SH)

核动力系统:作为中船重工旗下核动力平台,参与核潜艇动力系统研发,其小型化核反应堆技术可迁移至核导弹的水下发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