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还债聚焦主业,有研新材能否迎来价值重估?

用户头像
菊厂投研
 · 河北  

近期,$有研新材(SH600206)$ 发布公告,为偿还国拨资金专项债务,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2亿元。此举不仅旨在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更被市场解读为公司将进一步剥离历史包袱,集中资源聚焦于其在半导体、光电等领域核心材料业务的信号。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大趋势下,有研新材作为关键上游材料供应商,其战略动向备受关注。

一、业务基本盘

有研新材成立于1999年,并于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是中国有色金属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微电子光电子用薄膜材料、稀土金属材料、高纯金属材料以及医疗器械关键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其核心产品包括半导体制造所需的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高端稀土材料以及应用于红外领域的锗、硒、碲等材料。这些产品是芯片制造、航空航天、红外成像和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上游关键环节,技术壁垒高,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二、与华为的关系

有研新材是华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国内领先的溅射靶材供应商,公司为包括国内头部芯片制造商在内的客户提供高纯度金属靶材,这些客户是华为海思等芯片设计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有研新材通过其客户间接为华为的芯片生产提供关键原材料支持。随着华为在半导体、5G通信和智能汽车等领域不断突破,对上游核心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有研新材作为本土关键材料的供应商,双方的产业链协同关系有望持续深化,特别是在高端芯片制造国产化进程中,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三、企业发展历程

有研新材脱胎于国家级的有色金属研究机构——有研科技集团,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自2000年上市以来,公司便确立了在新材料领域深耕的战略。多年来,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逐步打破了国外在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等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多种关键战略材料的国产化替代。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公司不断拓展产品线,从单一的稀土材料向上游高纯金属和下游光电、医疗材料延伸,逐步构建起覆盖多个高技术领域的综合性新材料平台,巩固了其作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材料供应商的领先地位。

四、券商观点

海通证券:考虑到公司在靶材、稀土和红外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受益于下游半导体国产化和新兴产业发展,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5亿元和3.40亿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国投证券:公司是国内稀土和靶材龙头企业,技术优势显著。预计2025-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83/3.61亿元,同比增长34%/27%。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五、近期股价表现

回顾2023年,有研新材的股价整体处于震荡调整阶段,市场表现相对平淡。进入2024年,随着半导体板块景气度的回升以及市场对国产替代概念的关注,公司股价在一季度出现了一波显著的上涨行情。然而,此后受大盘整体环境及板块轮动影响,股价有所回调并进入区间震荡。下半年以来,股价走势与半导体行业指数关联度较高,在市场情绪和行业政策的驱动下呈现出阶段性的波动。本次定向增发消息公布后,市场反应积极,股价短期内表现出一定的上涨动力,显示出投资者对公司聚焦主业、优化财务状况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