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国内IT基础架构服务商$中亦科技(SZ301208)$ 交出了一份令人担忧的成绩单。据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骤降44.22%,同时存货周转天数激增43.63%,两项关键指标的恶化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在众多企业借助信创和数字化转型东风高歌猛进的背景下,中亦科技的业绩“失速”不仅为公司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增长潜力打上了问号。尽管与华为等巨头关系紧密,但惨淡的业绩数据似乎表明,强大的“朋友圈”也未能帮助其抵御市场的寒意。
中亦科技成立于2012年,并于2022年7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是一家主营IT基础架构“服务+解决方案+产品”的综合服务商。公司业务深度聚焦于IT基础架构层,为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提供支持,其核心业务主要由IT运行维护服务和技术架构咨询与集成建设两部分构成。多年来,公司服务于金融、电信、能源等关键行业的头部客户,在业界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地位。
然而,从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公司的基本盘正面临严峻挑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亿元,同比下降19.87%;归母净利润仅为2207.75万元,同比大幅下滑44.22%。更为堪忧的是,衡量企业运营效率的存货周转天数增加了43.63%,这通常意味着产品或服务从采购到最终交付的周期被拉长,资金占压严重,运营效率出现明显下降。这一系列负面数据,暴露了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面临的经营困境。
中亦科技与华为的合作关系由来已久且相当深入。作为华为的ICT服务伙伴及华为云生态合作伙伴,双方的合作贯穿于IT基础架构的多个层面。中亦科技为客户提供涉及华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产品及云服务等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与技术支持。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曾被市场视为公司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特别是在信创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下,与华为的协同被寄予厚望。
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便有华为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未能阻止中亦科技业绩的下滑。市场原本预期双方的合作能带来持续的业务增长和利润贡献,但从最新的财务报告来看,这种协同效应并未充分体现在盈利能力上。这引发了市场的思考:是宏观环境压力过大,还是公司自身在将合作优势转化为实际订单和利润方面遇到了瓶颈?
回顾中亦科技的发展,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深耕IT基础架构服务领域,凭借为大型政企客户提供数据中心运维、技术支持等服务,逐步积累了行业经验和客户资源。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公司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从单一的第三方运维服务,向涵盖咨询、集成建设和智能运维产品的多元化服务商转型。2022年,公司成功在创业板上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上市后,公司积极拥抱信创生态,加强与华为、麒麟软件等国产头部厂商的合作,试图在国产化替代的蓝海中占据有利位置。但从近期的业绩表现来看,公司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面临的挑战远比预想的更为复杂。
鉴于中亦科技近期披露的业绩数据,多家券商机构此前相对乐观的预期或将面临调整。在此前的一些研究报告中,分析师普遍看好公司在信创领域的布局以及与华为等头部厂商的合作前景。然而,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可能会促使市场重新评估公司的盈利预测和估值水平。在新的业绩数据发布后,投资者需警惕券商下调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的风险。
二级市场上,公司的股价表现与基本面变化息息相关。在业绩预警及正式财报发布后,中亦科技的股价普遍承受较大压力。市场的担忧情绪直接反映在股价的波动上,投资者信心受挫。2025年以来,虽然市场不乏结构性机会,但对于业绩“爆雷”或增长不及预期的个股,资金往往会选择用脚投票。在公司未能展示出明确的业绩拐点信号之前,其股价或将持续在低位震荡,面临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