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布局,派斯林上半年财报隐藏的利好你发现了吗?

用户头像
勇气的财经火焰
 · 上海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围绕前述六大重点领域,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对各行业各领域范式变革影响,前瞻谋划“人工智能+”工作着力点。其中,《意见》首次布局了智能原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首次提出第一、二、三产业全要素智能化转型发展路径。

笔者发现,《意见》提出了2027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目标。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派斯林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产线系统集成提供商,主要产品为车身焊装自动化生产线、结构件焊装自动化产线、新能源汽车自动化生产线、汽车总装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式建筑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运营系统及技术服务等。公司围绕全球化产业布局,在中国、美国、墨西哥设有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深耕汽车产业,布局飞机装配、仓储物流、装配式建筑、工程机械等业务领域,努力打造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笔者从派斯林2025年上半年财报梳理发现,这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还是呈现出很多亮点。值得注意的是,派斯林聚焦机器人自动化与智能制造,以产学研用模式加速技术转化,密切关注及探索智能机器人、工业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不断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派斯林结合自身优势,围绕“人工智能+”用AI赋能产线升级,智能机器人落地布局飞机装配。基于在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丰富技术和经验,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发的六足仿生智能机器人目前已装配完成,目前正在开展飞机制造装配工厂应用调试。该智能机器人采用并联腿构型,单机行走负重设计指标80kg,配备3D视觉识别系统具备多模态环境感知能力,并基于实时控制系统,采用视觉定位、力觉顺应的方式实现行走、装配,既可单机运行也能双机协同,满足不同工作场景需求。该机器人未来有望在飞机制造等大型装备领域开展应用,推进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

二是在工业AI领域,派斯林与国际优秀人工智能公司Mindtrace等开展的视觉缺陷检测、3D自适应抓手等方面的技术开发进展顺利。该技术要是顺利商业化落地,对于第二产业汽车制造业还是第三产业仓储物流都是获益匪浅。另外,派斯林还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研发的适用于飞机制造产线的AI融合MES系统已经完成,提升飞机智能制造产线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同时,公司成功研发了自动缝纫工艺材料进给技术减少作业循环时间,提高了客户操作效率。

笔者还注意到,为降低汽车行业的周期性和波动性影响,派斯林持续推动将汽车制造工业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和项目成果在其他工业制造领域的转化,不断优化业务布局及客户结构,向非汽车产业自动化领域渗透,逐步构建“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与某国际仓储自动化行业战略客户的合作,研发新的业务单元并成功交付,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为后续订单获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与现有装配式建筑战略客户保持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拓展更多建筑材料等细分行业客户。上半年公司非汽车制造业务占比继续提升,在汽车行业严峻的市场环境下,有利保障公司的业务发展。

派斯林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展在智能仓储、航空制造、建筑装配、工程机械、大消费等领域市场的布局,推动工业自动化业务应用向其他制造业的渗透,助力客户生产制造水平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公司产业布局与客户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