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港股创新药指数的比较,选谁更好?

用户头像
懒人养基
 · 云南  

近一年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港股市场作为中国创新药企业的重要上市地,涌现出多个相关指数。

其中,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31250)、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和恒生创新药指数(HSIDI) 是投资者最常接触的四大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都超过了100%。

(数据来源:Choice)

今天就来聊一聊这几个指数的异同,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配置建议。

01 编制规则:不同的选样核心逻辑,不同的创新药“纯度”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创新药+研发服务”公司市值排序选样;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按“创新药+研发服务”公司市值排序选样;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创新药研发生产全产业链企业+市值排序选样,选样空间明确“不含医药外包服务”;

恒生创新药指数:聚焦“纯创新药研发”核心环节,严格筛选互联互通下恒生综指生物技术股,并剔除CXO外包服务企业

4个指数实际上可以划分出“纯创新”“偏综合”两大阵营:

1、纯创新阵营

恒生创新药指数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都是今年 8 月12日剔除了CXO企业(CXO即研发外包服务),创新药纯度高。

最大区别在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每季度调整一次样本股,恒生创新药指数则半年调整一次。

9月17日,两个指数成分股重合度超过92%。

(数据来源:WIND)

2、偏综合阵营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以创新药企为主,但都包含CXO公司。两个指数都是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

9月17日,两个指数成分股重合度超过99%

(数据来源:WIND)

02 不同的创新药纯度,对应着不同的回报弹性和估值水平

“纯度”是把双刃的剑。

纯粹的创新药研发企业具有高成长弹性,但也必须承担研发失败的高风险;CXO企业的业务和盈利水平则相对稳定,也无需担心研发失败的风险。

纯创新的恒生创新药指数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剔除了CXO企业,创新药纯度高,未来业绩弹性也更大;偏综合的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既能分享创新药研发红利,又能通过CXO企业的稳定业绩平滑波动,但未来业绩的“锐度”可能不够

估值方面,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月17日PE-TTM分别为36.88倍和36.85倍,十年分位值分别为38.38%和44.67%,估值偏低,具有更好的安全边际。

(数据来源:WIND)

恒生创新药指数的估值则要高得多,9月17日PE-TTM为68.96倍,十年分位值高达100%。与恒生创新药指数成分股重合度高达92%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同日PE-TTM仅为37.55倍,我觉得有点违反常理,应该与恒生创新药指数差不多才正常。

(数据来源:WIND)

恒生创新药指数8月12日“去CXO”调样时,PE-TTM从31.46倍单日跳升到了55.05倍。

(数据来源:WIND)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8月12日剔除CXO企业前后,一直到8月21日,无论指数涨跌,PE-TTM一直维持在11日的35.54不变,很明显是发生了错误。

(数据来源:WIND)

因此,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估值可以简单参照恒生创新药指数。但因为指数规则发生了重大调整,两个指数当前估值分位的意义都不大,还是要看行业基本面。

03 投资者适配:风险偏好决定选择

基于四大指数的不同特征,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选择:

高风险偏好投资者适合选择恒生创新药指数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可以追求极致弹性,当前较高估值隐含了市场对创新药研发风险的担忧,当然也蕴含着管线兑现后的估值修复空间。短期交易者可关注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快速调样能力。

偏稳健投资者可以关注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较低的估值与相对温和的收益弹性相匹配,兼顾防御性与进攻性。

港股创新药近期涨幅巨大,长期投资应该逢低分批布局,必须警惕短期追高被套风险

跟踪各指数的基金明细附后,拿走不谢。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指数和基金梳理不构成投资推荐。本文所有观点和涉及到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自己投资思考和实践的一个真实记录,据此入市投资,风险自担。

$港股创新药ETF(SH513120)$ $港股创新药50ETF(SH513780)$ $港股通创新药ETF(SZ159570)$ #雪球星计划公募达人# #港股创新药投资机会#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雪球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