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海市经信委正式印发《上海市下一代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30年)》,这份文件不仅勾勒出上海在Micro LED、硅基OLED等尖端显示技术上的雄心,更悄然为产业链隐形冠军铺设了增长快车道。
其中,“量子点全彩化技术攻关”和“智能眼镜光学模组协同创新”等政策表述,与$激智科技(SZ300566)$ 的核心技术布局形成精准共振。这家扎根光学膜领域十七年的企业,正迎来新一轮增长爆发期。
上海此次行动方案将量子点技术列为Micro LED全彩化的核心攻关方向,要求突破高像素密度与色彩还原瓶颈。激智科技自2017年与全球量子点龙头Nanosys达成战略合作,其量子点增强膜(QDEF)已实现NTSC 108%超广色域,应用于小米高端电视等多款产品。
政策推动下,量子点膜需求将从电视向车载、VR设备快速渗透。公司当前量子点膜年产能达8000万平方米,产能利用率高达88%,技术储备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方案同时聚焦智能眼镜产业链建设,提出发展光波导模组与低功耗微显示器。激智科技的复合光学膜(COP)凭借高透光、超薄化(比传统膜薄40%)特性,成为解决硅基OLED纱窗效应、提升近眼显示画质的关键材料。
凭借与小米的股权绑定(持股5%)及“最佳交付奖”供应链能力,公司已进入小米AR眼镜光学膜试样阶段,政策加速终端落地将直接带动高端膜需求放量。
激智科技的核心成长逻辑在于产品高端化。2024年上半年,公司复合膜收入达4.0亿元,同比大增57%,在光学膜业务中占比跃升至62%,推动毛利率提升6.2个百分点至32.0%。
高端化成功源于两大创新:
一张复合膜替代多膜组:简化背光模组结构,为下游节省人工成本20%以上
COP技术突破:应用于华为智慧屏等高端终端,支撑高分辨率显示需求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Mini LED电视渗透率飙升,拉动复合膜需求激增。公司作为小米、TCL核心供应商,2024年高端光学膜收入同比增长42.78%至8.71亿元,占光电业务总收入比重突破60%。
产能布局方面,公司宁波基地满负荷运转,马来西亚工厂一期已满产。2025年二期投产后,海外产能占比将达40%,全球化供应链有效抵御贸易风险。
浙商证券预测,激智科技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达2.1亿、2.7亿、3.5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超33%。这一增长由三引擎驱动:
短期爆发:Mini LED电视渗透率从不足5%跃升至15%,复合膜需求持续放量,2025年高端光学膜收入增速有望保持30%以上
中期接力: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全球出货量预计突破4000万台,公司光学模组单机价值量达2030元,潜在增量空间812亿元
创新储备:车载量子点膜已通过车规认证,2025年新能源车订单预计贡献营收2.3亿元;柔性显示用OCA胶完成中试,切入可折叠手机供应链在即
(高端光学膜已成激智科技增长核心引擎,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1. 光伏业务承压:2024年背板收入降至4.96亿元,但间隙反光膜(提升组件发电效率1.5%2%)出货超20GW,成为新增长点
2. 技术迭代风险:硅基OLED若加速普及,可能冲击传统背光膜市场,公司已布局AI微显示器画质补偿技术应对
上海政策提供的产业生态支持,将有效降低转型风险。方案明确打造临港微显示产业集群,激智科技可借助地理邻近优势,接入技术合作平台与专项资金,加速技术转化。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19年量子点电视爆发让激智科技股价一年上涨200%,如今上海政策点燃的千亿级显示升级浪潮中,激智科技高端光学膜产能与技术双储备已经就绪。
随着马来西亚工厂二期2025年投产,复合膜产能将再增30%。量子点膜在VR设备中的渗透率突破临界点,这家隐形冠军的净利润三年翻倍路径,从未如此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