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件部署城市高质量发展,智慧交通龙头深城交迎来新机遇

用户头像
徐老仙儿
 · 浙江  

202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并将“数字化、智能化”列为城市基础设施升级的核心抓手。

文件提出到2027年“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率不低于60%、城市运行管理数字化覆盖率不低于80%”的量化目标,释放出万亿级智慧交通新需求。作为深圳国资旗下的智慧交通龙头,$深城交(SZ301091)$ 在这场政策东风中,凭借“数字孪生+交通大模型+具身智能”的三重技术壁垒,率先站上风口。

深城交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5亿元,其中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业务收入占比已提升至56.3%,毛利率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至34.9%。更关键的是,公司“低空空域数字管服平台”“城市级功能型无人车管理服务平台”两大核心产品已在深圳、成都、香港、阿布扎比等30余座城市落地,累计接入无人车超800台、低空航线700条,初步构建起全国首个“地空一体”智能交通网络。这与《意见》提出的“构建城市级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高度契合。

政策与业绩共振,深城交的“先手棋”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技术储备与政策节奏同频

《意见》要求“加快布局城市级数字孪生底座”。深城交早在2022年即启动TransPaaS城市操作系统研发,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6,839.7万元,同比增长26.2%,占营收比重升至16.5%。该系统已集成千亿参数级交通大模型,可实时推演城市级交通流,为政府提供“秒级预警、分钟级调度”能力。半年报显示,深圳机场综合交通全域“一张图”项目通过该平台实现航班、地铁、出租等多源数据融合,运行效率提升12%,直接验证了技术的商业价值。

二、场景落地与政策目标量化对齐

文件提出“到2027年,城市停车泊位闲置率降低20%、新能源充电桩利用率提高30%”深城交城市停车一张网”已接入深圳全市95%的公共停车场,日均调度车次超30万;其参与建设的深圳“超充之城”示范项目,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实现充电桩与电网双向互动,单车充电成本下降18%。半年报显示,公司智慧停车运营收入同比增长215%,省外市场新签合同占比提升至55%,验证了“深圳样板”的可复制性。

三、商业模式升级打开天花板

《意见》首次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为深城交投建运一体化”模式提供政策背书。公司上半年与沙特、哈萨克斯坦等国签订智慧城市合作协议,总金额超5亿元;香港低空基础设施项目入选当地“监管沙盒”,预计2026年形成年收入2亿港元。管理层在半年报中提出“以运营分成替代传统工程收入”,目前运营类订单占比已升至38%,未来三年有望突破50%,推动公司从项目型向平台型跃迁。

风险层面,公司应收账款虽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至37.8%,但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降至28.4%,且坏账计提比例稳定在17.8%,现金流风险可控。

更值得注意的是,深城交是唯一同时承担“自主式道路交通系统”“城市交通科学计算大模型”两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地方国企,政策护城河深厚。

站在政策与产业的交汇点,深城交已完成从“深圳智慧交通建设者”向“全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者”的身份切换。随着《意见》配套细则落地,公司有望在2025-2027年迎来订单爆发期。按当前在手订单及潜在项目测算,机构预测其2026年智慧交通收入规模或突破20亿元,对应复合增速30%以上。在“数字中国”与“低空经济”双重国家战略加持下,深城交的长期价值才刚刚开始显现。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信息进行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