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元股份在固态电池领域通过技术研发、产业协同及市场响应,已形成从材料到应用的多维度进展,尤其在硫化物固态电池方向取得显著突破。
技术研发:中科院合作突破核心瓶颈
院士团队领衔研发
公司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青能所)合作成立中科丰元高能锂电池材料研究院,由“固态电池之父”陈立泉院士担任院长,崔光磊研究员主导技术攻关。该团队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领域实现多项关键突破:
开发出能量密度超600Wh/kg的硫化锂正极材料,成本低于传统锂离子电池;
研制的“青能-I”固态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390Wh/kg,循环5000次后容量保持率80%,已应用于深海探测器“万泉号”动力系统;
攻克硫化物软包电池叠层工艺,推动20Ah全固态电池生产线落地,解决大型车载电池制作难题。
前瞻性技术储备
布局无钴正极材料、富锂锰基材料等高能量密度路线,并开发均质化锂钛锗磷硫硒正极材料,离子电导率提升千倍且体积形变仅1.2%,为下一代技术竞争奠定基础。
产业协同:纵向闭环与横向联盟构建生态纵向材料-设备一体化
正极材料产能方面,公司拥有磷酸铁锂12.5万吨(枣庄、玉溪、安庆基地)及三元材料1.5万吨,同时实现高镍三元材料(NCM811/NCA811)量产应用,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已建成,可快速响应下游需求。
横向技术联盟降低风险
与青能所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强化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生态位,减少技术路线分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市场催化:行业事件与商业化进展共振
政策与行业会议驱动
2025年4月工信部印发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并投入60亿元专项研发资金,叠加6月19日合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固态电池科技大会(陈立泉院士领衔,聚焦硫化物电解质量产与界面优化),推动公司技术成果加速转化。
商业化落地超预期
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入工程化验证关键期,半固态电池已在储能等领域出货,全固态电池进入大容量电芯开发、中试线落地和样车路测阶段。丰元股份相关技术与宝马、奇瑞等车企的路试进展形成协同,市场资金关注度显著提升,6月19日公司股票因固态电池大会催化涨停,主力资金当日净流入7701.83万元,占总成交额33.27%。
未来展望:2026年量产目标与行业机遇
公司计划2026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量产,目标能量密度达400Wh/kg以上,同步推进与终端车企的装车验证。随着行业进入降本提效关键阶段,丰元股份在材料一致性、工艺兼容性等系统性问题上的突破,有望使其在固态电池产业化浪潮中占据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