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盘后,伟明环保发布2025中报,报告显示: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04亿元,同比负增长5.1%;实现归母净利润14.25亿元,同比微增0.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微增1.36%。
2025第二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4亿元,同比负增长10.04%,环比一季度负增长5.77%;实现归母净利润7.09亿元,同比微降0.24%,环比一季度微降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97亿元,同比微增1.98%,环比一季度微增3.46%。
本来一看到这些关键指标,罗莲就已对伟明环保的这份中报成绩单有点失望了,也做好了在本周迎接暴击的准备。没想到雪上加霜的是,8月26日盘后,公司又发布了一个《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计划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2639.54万 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比例为1.55%。
8月27日,大盘暴跌1.75%、险守3800点关口,那么公司股价乘势下跌3.61%、最终报收19.23元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我们这些可怜的小散需要思考的是,应该如何面对这份不佳的中报成绩单和大股东减持公告。还是请朋友们和罗莲一起分析分析公司的2025中报后再做决定吧!
截止2025上半年末,伟明环保长期经营资产合计203.29亿元,比期初增长6.6%。公司的这些长期经营资产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
其中:无形资产主要就是公司的“特许经营权”和在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支撑着公司的传统业务板块。截止2025上半年末的金额为152.15亿元,占总资产的52.12%,包括公司的“特许经营权”123.53亿元,在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5.23亿元。
固定资产主要就是公司现有的房屋及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支撑着公司的装备制造板块,截止2025上半年末的金额为19.73亿元,占总资产的6.76%。
而最主要的在建工程就是公司的印尼4万吨高冰镍项目,对应了即将为公司带来营收的新能源材料板块,截止2025上半年末的金额为27.16亿元,占总资产的9.3%。
罗莲之所以推测伟明环保的长期经营资产增速或将放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随着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中标数量、新增产能及投资金额等均有所下降,在建的25.23亿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按三至五年建设周期计算的话,每年的新增投入在5亿元至8亿元左右,较公司新增项目较多的2022年之前,年均投入10多亿元相比,已明显放缓。
二是根据公司在2025中报里披露的重要在建工程变动情况,印尼4万吨高冰镍项目的预算投入为25.87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26.72亿元,超过预算0.85亿元,工程进度88%。罗莲推测在2025下半年该项目应该就能转固投产,而公司其他的在建工程预算投入都不大,不会再产生很大的资金投入。
公司的长期经营资产增速放缓可以推导出一个不好的结果,那就是公司传统的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增速或将放缓;但是也可以推导出两个较好的结果:一是公司的资金压力将减小;二是印尼4万吨高冰镍项目转固投产后将给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否能弥补传统业务增速的放缓,目前还不好判断。
2022年之前,伟明环保的应收款项多是电费补贴和垃圾处理费之类与政府有关“虽迟必到”的账款,金额也不大。但是自公司开始进军装备制造领域之后,应收款项的增速就开始远远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速。
2025上半年,在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04亿元,同比负增长5.09%的情况下,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和合同资产等各类应收期末合计达到41.9亿元,同比增长13.09%;最近的连续两个季度应收款项与营业收入的比值都高达202.49%和107.33%。
单独看金额最大的应收账款,近三年来也是呈现账面余额节节攀升,周转率逐年下降的趋势。截止2025上半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8.67亿元,其中一年期以内为30.07亿元,占比降至77.73%,应收账款周转率也降至1.1%。罗莲在对公司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做深入分析时,曾期待公司应收款项回收风险能够得以缓解,但目前看来未能实现。
以往,伟明环保装备制造板块主要是为公司自己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供装备支持,以控制项目投资成本。所以存货中占比最大的是原材料,库存商品很少,总体金额也不大。
2023年,公司的印尼4万吨高冰镍项目开工建设,公司顺势而为,将原有的垃圾焚烧处理设备制造业务拓展至新能源材料装备领域,促使公司的设备制造板块获得了两年的高速增长,业务规模已可与公司的传统业务相比肩。
因此,公司雄心勃勃,继续加强装备研发,希望未来该板块不仅能满足自身设备需要,还能向环保、能源、新材料等行业企业输出成套设备,以实现更多销售收入。下面就从存货情况来看看公司这一举措的成效如何,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截止2025上半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合计6.09亿元,比期初增长94.99%;从存货结构来看,2024年末,公司存货中在产品占比最大,原材料次之,库存商品占比最小,但是到了2025上半年末,公司存货中的库存商品却成了金额和占比都最大的项目。
对于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大增、存货结构显著变化,罗莲感觉可以用两种思路予以解释:
一是随着公司传统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板块降速,以及印尼4万吨高冰镍项目即将完工,公司自身对装备的需求迅速下降,因此导致库存商品产生了一定的积压。
二是公司的设备销售及服务属于订单式生产,需根据客户的规模、性能要求、环保排放标准等进行定制。所以公司存货中原材料和库存商品增加,应该是公司已有订单在手,正在积极备货。
那么,上面两种思路哪个才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呢?这就必须再结合公司设备订单情况详加拆解。
上图是伟明环保2024上半年至2025上半年的营收结构情况。可以看出,公司传统的环保项目运营板块营收仍能保持增长,但增速已逐渐放缓,这基本符合罗莲此前对公司该板块的分析判断。而装备制造板块的营收增速却出现了显著下滑。
2024上半年,伟明环保装备制造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4.85亿元,同比增长74.51%;而该板块20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59亿元,同比增速降至28.88%。也就是说2024下半年该板块仅实现营业收入12.74亿元。
2025上半年,伟明环保装备制造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1.75亿元,同比负增长12.46%,并拖累公司整体业绩陷入负增长。
但是,罗莲注意到,公司在2025中报里提到“2025上半年公司及下属装备制造公司新增设备订单总额约35.59亿元(2024 年上半年新增主要设备订单总额约12.13亿元)”。
为了印证公司上述说法的可信度,罗莲又翻阅了公司的2024中报,果然找到“2024上半年公司及下属装备制造公司新增主要日常环保和新材料设备订单总计约12.13亿元。”的表述,而且该订单规模和公司2024下半年装备制造板块的实际营业收入12.74亿元比较吻合。
罗莲又翻阅了公司的2024年报,找到“公司及下属装备制造公司新增主要日常环保和新材料设备订单总额约31.7亿元。”的表述,而公司2025上半年装备制造板块的实际营业收入仅为21.75亿元,也就是说还有10亿元左右的订单尚未交付并形成营业收入。
如此一来,罗莲就倾向于将“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大增、存货结构显著变化”解释为“已有订单在手,正在积极备货”了。
那么2025下半年呢?除了上述10亿元左右的订单应该能够交付并形成营业收入,再加上2025中报里提到的“新增设备订单总额约35.59亿元”,就算假设只有15亿元能够交付并形成营业收入,那么2025全年公司的装备制造板块也将有46.75亿元的营业收入,足以改变公司上半年营收负增长,利润仅微增的不利局面了。
伟明环保在2025中报里披露的现金流量表显示,2025上半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31.17亿元,同比增长6.18%,并促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3.26%至32.66亿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11.82亿元,同比增长3.95%,并促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4.93%至19.42亿元;最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微增0.86%至13.24亿元。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观察一下: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1.17亿元 ÷ “营业收入”39.04亿元,得到营业收入现金含量为79.85%,虽然仍不理想,但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48个百分点;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24亿元 ÷ “净利润”14.73亿元,得到净利润现金含量为89.88%,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其实,为了开拓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在刚刚进入的初期,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账期,以促使业务能够得到快速扩张,是较为普遍的做法,所以对于伟明环保“营业收入现金含量”和“净利润现金含量”这两个“含金量”指标均低于100%的情况,似乎也并非不可接受,好在低得也不是特别离谱,风险应该可控。
罗莲建仓伟明环保始于2018年初,彼时,公司凭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权”所带来的持续、稳定现金流,以及自建、外购不断增加新项目所带来的成长性,在4年时间里公司股价上涨258.07%;此后,虽然伴随着大A于2022年开始的漫漫熊途,公司股价也有回撤,但至今仍保有153.89%的区间涨幅,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牛股,也还马马虎虎吧!如下图所示:
罗莲在持有伟明环保的7年多时间里,也有过若干次所谓的高抛低吸,但从未清过仓。目前该股已成为罗莲的第二大持仓股,所获利润也仅次于四年前清仓的片仔癀,罗莲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面对今天的伟明环保,罗莲却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着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公司传统业务板块增长红利已经消失,增速明显放缓,未来不排除停滞的可能性。二是公司的装备制造板块近两年获得了高速发展,但是由此带来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也不容小觑,而且这种高速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有待考证。三是公司的印尼4万吨高冰镍项目即将给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由于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目前的竞争已十分激烈,所以该板块能否弥补传统业务增速的放缓,并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还真不好判断。
可能也正是由于公司存在的上述几个问题,使得今年公司股价在目前这样的牛市氛围中仍未能翻红,现在又加上未来三个月的大股东减持,前景有点令人堪忧,罗莲已在考虑也做一回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适当减去一部分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