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SH601985)$ $中国广核(SZ003816)$ $中广核电力(01816)$
会议要点
1.2025年上半年业绩概览
核心经营数据:2025年上半年累计实现上网电量1217.76亿千瓦时,营业收入409.73亿元,归母净利润56.66亿元。
核电业务表现:控股在运26台机组,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上半年核电上网电量998.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1%,实现营业收入333.73亿元,同比增长6.54%,归母净利润53.22亿元,同比增长9.48%,并圆满完成六次大修。
新能源业务表现:截止6月30日,控股在运新能源装机3322.49万千瓦(风电1034.18万千瓦,光伏2288.31万千瓦),上半年新能源上网电量219.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76%,实现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24.23%,但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下降66.28%。
2.核电业务发展与展望
在建及核准待开工机组:共18台,装机容量合计2185.9万千瓦。其中,漳州二号机组预计下半年投产,目前处于设备调试阶段;其余17台机组预计未来5至6年内陆续具备相应条件,预计到2031年控股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685.9万千瓦,较目前增长约87%。
核电电价情况:
分地区电价:2025年上半年各电厂电价拆分情况为:秦山约0.4134元/千瓦时,江苏田湾约0.3883元/千瓦时,福清约0.3932元/千瓦时,海南约0.4093元/千瓦时,三门约0.4056元/千瓦时,漳州约0.3835元/千瓦时。
电价同比变化:江苏田湾核电电价同比下降明显,从去年上半年的0.44元/千瓦时降至今年的0.39元/千瓦时;秦山、福清、三门、漳州等变化不大,海南电价亦有下降。
电价影响因素:部分核电参与市场化交易导致电价下降,如福清、海南有少量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2024年福清两台华龙一号机组回收了2021到2023年的差额电价约5亿元,该特殊因素使得2025年同比存在基数差异。
核电燃料成本:铀资源成本预计不会大幅上升,因新核电机组未大幅增加,产铀国产量稳步增长,且公司绝大部分铀资源通过中长期长协采购,实际价格基本稳定在60到80美元/磅左右。
3.新能源业务发展与挑战
新能源净利润下降原因:
股权稀释:中国核能有限公司去年发行两期类REITs市场化债转股及二次增资引战,导致少数股东权益占比从7.74%上升至43.85%,影响归母净利润约3.5亿元。
成本增加:受136号文影响,部分项目为赶在2024年6月20日前投产存在抢装现象,集中转固后折旧费用大幅提升,上半年新能源折旧费用共计33.33亿元,同比增长13.05亿元。
市场化交易电价: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价约为0.28元/千瓦时,较2024年同期的0.29元/千瓦时略微下降约5厘钱,风电和光伏市场化电价均在此水平左右。
限电情况:西北省份限电率较高,新疆约30%多,青海约30%,甘肃约25%,西藏约50%,公司在甘肃、新疆的新能源项目较多,受影响较大;山东、江苏等省份限电率相对较低。
未来发展规划调整:
装机结构优化:更倾向于多建风电(效益优于光伏),尽量压缩光伏装机规模。
发展节奏控制:此前规划每年新增5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目前将控制节奏,不再按原大规模推进;十五五规划正在编制中,尚未最终发布。
区域布局调整:结合136号文影响,将新能源项目布局从西北向东南沿海电力消纳较好的省份转移,并更多开发海上风电等收益率较高的项目。
4.电力市场化与电价趋势
市场化电量比例: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大趋势,后续市场电比例将逐渐升高。
电价走势判断:预计未来电价不会再有大幅下降,如江苏省电价已比浙江省低约两三分钱,核电与新能源电价已处于较低水平。
136号文影响:导致新能源上网电价和电量均受影响,但存量补贴项目采取平稳过渡机制,收益相对有保障;增量项目面临较大竞价压力,整个新能源行业进入下行通道,但国家仍鼓励新能源发展。
5.资本开支与在建项目
新能源在建项目:目前仍有约10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在建,主要为大基地项目,工程已开工,将继续按计划建设完工,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青海、江苏(如江苏滩涂光伏200万千瓦项目) 等区域,投产节奏主要集中在2025至2026年。
资本开支趋势:新能源资本开支预计呈稳中有降趋势,因在建项目有惯性需继续建设,后续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调整规模,2025年可能是资本开支相对高点,26年后整体资本开支水平或有收缩。
6.财务与分红政策
中期分红:今年首次进行中期分红,未来预计将长期坚持中期分红政策。
分红比例:近年来分红比例均不低于35%,2024年分红比例达到41%以上,未来将根据财务状况和项目资本金需求决定,若在建项目减少、资本需求降低,分红比例有逐年提升的可能。
其他收益: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同比增加约3亿元,主要为政府补助,其中增值税退税部分根据实际缴纳税费情况清缴,大部分已计入半年报,小部分将于后续7、8月缴纳,对总体影响不大。
7.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田湾核电成本控制:田湾核电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仅下降约1亿元,度电净利润同比下降几厘钱,好于电价降幅,主要得益于成本端控制及大修计划安排(上半年全系统开展六次大修,二季度有部分天窗,下半年还有大修)。
Q&A
Q:
福清核电和海南核电电价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核电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量增加;二是2024年福清两台华龙一号机组收到2021到2023年的差额电价约5亿元,该部分收入为2024年特有,2025年不再存在,导致同比数据下滑。
Q: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风电和光伏)市场化交易电价的情况如何?与去年同期相比折价幅度有何变化?
A: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约67%,市场化电价约为0.28元/千瓦时,与2024年同期的0.29元/千瓦时相比,略微下降约5厘钱(不到一分钱),其中风电和光伏的市场化电价均在0.28元/千瓦时左右。随着相关政策发布,新能源已全部电量走向市场化,固定电价部分意义不大。
Q:
对明年电力市场化电价的情况、市场化电量比例的看法,以及对核燃料成本和铀价的展望趋势如何?
A:
关于明年电力市场化电价,江苏作为受市场电力影响较大的省份,其九月份现货价格偏低,但判断不会再有大幅下降,因核电与新能源电价已处于较低水平,且江苏省电价已比浙江省低约两三分钱。市场化电量比例方面,后续将逐渐升高是电力市场改革的大趋势,可能会有逐渐上升的过程。核燃料成本方面,铀资源成本不会大幅上升,因新核电机组未大幅增加,产铀国产量稳步增长,且铀资源应用场景有限,国际市场短期波动对长期价格影响不大;公司绝大部分铀采购签订中长期长协,实际价格基本稳定在60到80左右,判断不会大幅上涨。此外,公司与控股股东下属铀业签订的合同到2030年到期,期间按原计算公式计算价格。
Q:
新能源剔除并表类REITs部分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权益装机及利润贡献情况如何?汇能与新华水力发电合并事宜的进展如何?
A:
汇能方面,2024年下半年通过港股七级权益融资等产品发行,少数股东权益占比从7.74%上升至43.85%,对归母净利润影响约3.5亿;同时,综合电站对汇能的占比从70%多降至60%多,汇能自身定增减少导致可分配利润降低,双重因素影响下,中国核电对汇能的归母净利润贡献有所减少。汇能与新华水力发电合并事宜目前处于筹备阶段,新华已由集团委托管理,双方已合署办公,后续资本运作情况将在适当阶段公告,目前无其他可对外公告信息。
Q:
上半年新能源行业盈利承压,公司对新增风电和光伏的态度及后续新能源新增装机规划是怎样的?
A:
公司十四五末新能源在运3000万千瓦的规划已提前实现,目前在运已达3300万千瓦。十五五规划尚在编制中,未最终发布。态度上更倾向于多建风电,因其效益优于光伏,会尽量压缩光伏装机,同时控制整体发展节奏。鉴于新能源行业下行,此前每年新增50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节奏将放缓,不再按原大规模推进。
Q:
136号文落地后,对整个行业的市场化电价或机制电价有何影响?
A:
136号文对新能源行业整体产生影响,导致上网电价和电量均受波及,但存量补贴项目有平稳过渡机制,收益相对有保障,存量项目收益变化不大且有保护期,其未来收益需看后续政策。公司判断136号文后新能源行业进入下行通道,但国家不会完全遏制行业发展,后续将结合最新情况优化项目布局,重点向东南沿海电力消纳好的省份转移,并更多开发海上风电等收益率较高的项目,同时控制规模扩张。
Q:
新能源新增装机体量较大,25年是否为资本开支相对高点,26年以后整体资本开支水平是否会收缩?
A:
目前在建新能源约1000万千瓦,工程已开工,尤其大基地项目将继续按原计划建设完成。新能源资本开支判断为稳中有降的趋势,整体会有往下走的趋势,但不会大幅下降,后续规模需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判断。
Q:
在建大基地项目的投产节奏是否主要在25到26年,所在区域是否以新疆为主?
A:
大基地项目以西北地区为主,包括新疆、甘肃、内蒙等省份,还有青海及江苏滩涂光伏(200万千瓦)等项目。
Q:
西北大基地投产时能否有配套特高压外送工程同步落地?
A:
目前行业存在电网建设落后于电源建设的情况,西北地区因新能源建设速度远超电网规划,导致窝电严重。公司正通过直流、源网荷储等措施解决消纳问题,预计随着新能源节奏放缓及电网建设完善,消纳问题将逐步缓解。
Q:
田湾核电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小于电价降幅的原因是什么?
A:
田湾核电上半年净利润下降幅度小于电价降幅,主要得益于成本端的有效控制,同时上半年大修计划安排(上半年全系统开展六个大修,二季度有部分天窗,下半年还有大修)也对成本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成本端表现好于电价下降的影响。
Q:
今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增加约3亿元的原因是什么?增值税退税是否涉及所得税缴纳问题,其在财报中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A:
今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增加约3亿元主要源于政府补助中的增值税退税。关于增值税退税涉及的所得税缴纳,公司根据实际缴纳税费情况进行清缴,大部分退税已计入半年报,仅有很小一部分会在后续7月、8月缴纳,对总体影响不大。
Q:
2025年上半年各地区核电上网电价的具体情况如何?
A:
2025年上半年各地区核电上网电价拆分如下:秦山地区0.4134元/度,江苏省0.3883元/度,福清0.3932元/度,海南0.4093元/度,三门0.4056元/度,漳州0.3835元/度。
Q:
各地区核电电价是否有同比变化?
A:
各地区核电电价同比情况为:秦山去年与今年均为0.41元/度,影响较小;田湾核电(江苏)去年上半年0.44元/度,今年0.39元/度,影响较大;福清变化不大,均为0.39元/度左右;海南无市场电,三门和漳州变化不大。
Q:
核电电价与火电的挂钩情况如何?未来是否会与火电进一步脱钩或与容量电价挂钩?
A:
核电电价与火电的挂钩主要体现在市场电部分,尤其是中长协等市场电受火电市场电情况影响,例如江苏省因煤电价格下跌导致火电市场电下降,进而影响核电电价,每度电低了不到两分钱。目前核电电价机制仍按照2013年113号文执行,尚无与火电脱钩或与容量电价挂钩的调整,国家虽有研究新机制,但无正式文件发布。
Q:
核电能否通过签订多年长期电价来平滑单年电价波动?
A:
核电目前没有长协电价机制。根据相关规定,核电机组上网电价以商运当年当地脱硫脱硝火电标杆电价与0.415元(原0.43元,因税改调整)的孰低原则确定核准电价。计划电量按核准电价结算,市场电部分形式复杂,各省差异大,无法通过多年长协平滑波动。
Q:
上半年风电和光伏的电价及同比情况如何?新能源主要布局地区的限电情况是怎样的?
A:
上半年新能源市场电价约为0.2853元/度,标杆电价约为0.28元/度,去年同期为0.2909元/度,同比每度电下跌0.0056元(五厘钱)。其中,风电电价为0.2875元/度,光伏电价为0.2832元/度,两者价格基本接近。限电方面,西北省份限电率较高:新疆整体限电率约30%多,青海约30%,甘肃约25%,西藏约50%(公司在西藏项目较少);山东、江苏等其他省份限电率相对较低。公司在甘肃、新疆的项目较多,受影响较大。
Q:
公司首次进行中期分红后,是否会常态化开展?未来分红比例如何展望?
A:
中期分红未来将长期坚持。去年已实施一次特殊分红(类中期分红),今年起正式按中报进行中期分红。分红比例方面,公司近年分红比例均不低于35%,2024年年报分红比例达41%以上。后续将根据财务状况及项目资本金需求调整,若未来在建项目减少、资本金需求降低,分红比例有望逐年提升,长期目标向长江电力等企业看齐(如70%-80%)。
Q: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板块在子公司层面是否出现亏损情况?
A:
新能源板块今年上半年个别项目出现亏损,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受限电率高和电价下降双重影响。但亏损面和亏损额处于可控范围,在同行业中仍具备优势。集团已将亏损企业户数及亏损额纳入考核,并将通过降本增效等措施控制亏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