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矿业、紫金矿业、洛阳钼业铜业务对比与投资- 价值分析

用户头像
蓑笠翁2017
 · 上海  
创作声明:本文包含AI生成内容

公司业绩弹性对比:铜价每上涨100美元/吨,紫金矿业净利润增加约3.8亿元。洛阳钼业受益于铜钴业- 务高增长,2024年净利润135.32亿元,同比增长64.03%。西部矿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8.69亿元,- 同比增长15.35%,玉龙铜矿三期扩产将提升产能至18-20万吨。

估值对比:截至2025年9月,紫金矿业PE为26倍,市净率3.5倍;洛阳钼业PE为22.5倍,市净率2.8倍- ;西部矿业PE为17.1倍,市净率2.1倍。西部矿业估值相对较低,具备估值修复空间。

目标价格区间:基于铜价上涨预期和公司业绩弹性,给予紫金矿业2026年目标价区间75-90元,洛阳- 钼业目标价区间15-18元,西部矿业目标价区间20-25元。

一、三家公司基本面对比

产量数据分析

洛阳钼业2024年铜产量增速最快,达到65.02%,主要受益于刚果(金)TFM铜矿满产和KFM项目投产。- 2025年上半年,洛阳钼业已实现产铜35.36万吨,同比增长12.68%,完成度约56.1%。

紫金矿业作为全球第四大铜企,2025年矿产铜目标115万吨,增量主要来自卡莫阿铜矿三期产能释放(- 新增10万吨)、西藏巨龙铜矿二期达产后年产铜提升至30-35万吨、塞尔维亚佩吉金矿新增产能5万吨。- 但需注意的是,紫金矿业旗下Kakula矿段于2025年5-6月发生矿震及淹井事故,导致该矿2025年度权- 益铜产量指引从23-25.8万吨下调至16.5-18.7万吨。

西部矿业2025年矿产铜目标16.8-18.5万吨,较2024年多增3.7-5.4万吨,主要依靠玉龙铜矿产量提升- 至16-17万吨。玉龙铜矿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保有矿石资源量8.3亿吨,铜平均品位为0.6%。

盈利能力分析

紫金矿业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强劲,归母净利润101.7亿元,同比增长62.39%,环比增长32.15%,- 主要受益于铜金量价齐升。矿产铜销量22.0万吨,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7.3%;矿产铜均价6.2万- 元/吨,同比增长16.7%,环比增长5.1%;矿产铜单位成本2.4万元/吨,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0.4- %。

洛阳钼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样亮眼,归母净利润86.71亿元,同比增长60.07%。在两大世界级项目 - TFM和KFM助力下,洛阳钼业上半年产铜35.36万吨,同比增长12.68%。铜矿山端营业收入为257.18- 亿元,占比矿山端整体约65%,比2024年同期和2023年同期分别提升1个和31个百分点。

西部矿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6.19亿元,同比增长26.59%;归母净利润18.69亿元,同比增- 长15.35%;毛利率为19.98%,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0.64%,较上年同期下降0.37个百- 分点。从单季度指标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2.80%,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 5.4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2.02%,较上年同期上升0.88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上升2.64个百分点。

成本结构分析

紫金矿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出色,铜精矿成本19,139元/吨(-4.3%),黄金全部维持成本约1200美元/- 盎司,铜生产成本比行业平均低15%。2025年一季度矿产铜单位成本为2.4万元/吨, 同比增长7.6%,- 环比增长0.4%。

洛阳钼业依托刚果(金)TFM铜钴矿的2.25%超高品位,将成本压至1.8美元/磅,碾压同行。2024年洛阳- 钼业单位铜销售成本是3万元每吨,较2023年下降了13%。

西部矿业玉龙铜矿现金成本约2.5万元/吨(行业平均3万+),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玉龙铜矿是国内品位- 最高的露天铜矿之一,适合露天开采,开采成本远低于友商。

相对估值分析

基于行业平均估值水平,对三家公司进行相对估值分析:

1. 紫金矿业:保守估值约4800-5000亿元(对应2025年PE 11-12倍),中性估值约5500-6000亿元(对应20- 25年PE 13-14倍),乐观估值约7000-7500亿元(对应2025年PE 16-17倍)。若铜价大幅上涨,紫金矿业- 净利润达400-500亿元,PE维持15-20倍,股价或在80-110元区间。

2. 洛阳钼业:截至2025年9月,其PETTM(滚动市盈率)约为16倍,与同行紫金矿业(16.6倍)相当。机构预测2025年其净利润有望冲击300亿- 元,当前动态市盈率仅10倍,股价具备翻倍空间,机构目标价已上调至12元/股(A股)。

3. 西部矿业:给予公司2025年10.5XPE, 目标价15.82元。综合考虑公司资源禀赋、产能扩张和行业趋势- ,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2.50元,对应2025年PE15倍。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46.24亿元,最低为31.35亿元,均值为38.21亿元,较去年同比- 增长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