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人机光学产品技术布局
•避障系统开发历程:公司在无人机避障系统布局较早,2020年(五年前)即开始相关开发。早期无人机避障系统采用角度70 - 80度的手机镜头,存在盲区多、避障效果差的问题。基于此,公司提出鱼眼避障方案并开发了三代系统:第一代鱼眼避障系统角度大但存在负畸变;第二代优化为正畸变鱼眼系统;第三代为可见光加近红外的全天候避障系统。目前三代系统均已全面进入批量生产状态。未来规划中,第四代和第五代避障系统正处于开发设计阶段,预计2026年下半年将陆续投产。
•主摄系统布局:主摄系统分为广角、中焦和长焦三大类,公司开发了纯可见光及可见加近红外两种类型。当前量产产品中,广角主摄是市面上评价最好的无人机广角主摄;中长焦主摄中,10倍光学变焦系统是目前量最大、最火的产品。公司对主摄系统持续优化,第三代中长焦系统在聚焦稳定性、速度、尺寸、焦距及分辨率方面均有提升。未来规划包括开发超迷你型反射式中焦光学系统(已出样品)、60倍变焦系统(可探测3公里外目标)及750毫米焦距系统(可探测10公里外目标,用于中大型无人机,目前正开发中)。
•微光夜视及红外系统布局:公司在微光夜视领域布局较早,依托其他领域(如夜视仪)的技术积累,将微光夜视技术应用于无人机,效果良好。红外系统目前正处于布局阶段。激光测距方面,公司正开发下一代系统,目标为更远探测距离和更高测量精度,预计2026年或2027年开始推广。
•全系列产品覆盖现状:公司已全面覆盖无人机全系列镜头开发,包括避障、主摄(广角/中焦/长焦)、微光夜视、红外及激光测距系统,涵盖当前已批量生产及未来几年计划量产的产品。
2、工业无人机市场特点与策略
•工业与消费无人机差异:工业级与消费级无人机在产品形态及光学需求上差异显著。工业级需兼顾长续航、自主巡航(无信号时模式识别自主导航)、高精度环境感知(精确识别电线),光学需求有高清避障(识别电线)、30倍高倍率变焦、多光谱(红外+微光)系统,消费级较少涉及。
•市场价值与特点:工业无人机市场技术壁垒高,整机及配件附加值高。单机价值量高于消费级,国内头部客户单机约万元。镜头总包价因机型而异,固定翼约2300 - 2400元,大型四旋翼近千元。业务‘小而美’,体量不及消费级,但对配件厂商附加值高。
•未来市场布局:公司作为定制化镜头厂商,将积极推动与国内知名消费级厂商合作,布局全景拍摄等消费级无人机光学配套。依托产品布局与技术储备,巩固在工业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稳定角色。
3、镜片加工技术难点分析
•镜片加工环节分类:镜片加工主要分三大环节:玻璃球面冷加工、塑料非球面加工、玻璃非球面加工。目前玻璃球面冷加工技术较成熟,设备和加工工艺完备。
•卡脖子环节解析:高端加工的卡脖子问题集中在两方面。塑料非球面和玻璃非球面加工,核心瓶颈是模具加工的高精端设备。不过公司五年前已完成全系列设备购置,此类加工无卡脖子技术。另一方面,红外镜片加工虽精度要求高,但关键卡脖子点是加工设备。该设备依赖美国艾美泰克,精度达纳米级(小数点后七位以上),购置需美国商务部批文,获取有难度。但当前产能可支持需求。
Q&A
Q:镜片加工各环节中,哪些环节可能存在卡脖子或行业较为紧张的情况?
A:镜片加工主要分为三类:玻璃球面冷加工、塑料非球面加工、玻璃非球面加工。其中玻璃球面冷加工设备与工艺成熟,无卡脖子技术;塑料非球面与玻璃非球面加工的卡脖子环节集中在模具加工所需的高精端设备,但公司五年前已完成相关设备全系列布局,无卡脖子风险。红外镜片加工的技术难点虽不在加工精度,但加工设备存在卡脖子风险——需采购美国艾美泰克的纳米级精度设备,该设备需美国商务部批文,购买难度较大;不过公司现有及布局产能目前可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