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业务结构与战略规划
•业务板块划分:公司业务分为金属制品与化工两大核心板块。金属制品板块包含五类产品:其一为镀锌钢丝和镀锌钢绞线,由盘条拉拔后镀锌制成,单丝为钢丝,多丝合股为钢绞线,主要应用于电力电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钢芯铝绞线承重钢芯,产品自1995年起生产,已有30年历史,2024年市场贡献良好,2025年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客户包括中天、南瑞、通达等电线电缆企业;其二为钢连线和胶管钢丝,盘条拉拔后镀黄铜,单丝为胶管钢丝(用于高强橡胶软管,如加油站输油管、石油钻探管、厨房防爆管),多丝合股为钢连线(用于子午轮胎骨架材料,客户包括风神、三角、玲珑等轮胎企业);其三为预应力钢绞线,盘条拉拔后无镀层,多丝合股制成,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大坝、水电站等基建领域,2024年新开发陆上风塔钢混结构应用领域,客户包括中铁、中建四局等央企项目部;其四为金刚线,2024年前原材料依赖日本进口碳钢线,拉拔后镀金刚石粉,主要用于光伏硅片切割(客户包括通威、隆基、中环等),2024年受光伏行业内卷影响,毛利率从2023年前近50%降至负毛利,2025年计划通过切换钨丝结构降本扭亏。化工板块以有机硅为主,原料为工业硅和甲醇,生产流程为工业硅与甲醇反应生成有机硅单体,单体进一步反应生成DMC(二甲基环硅氧烷),DMC再加工为硅油(洗发水、润滑剂等添加剂)、硅胶(婴儿奶嘴、厨房厨具、美容假体等)、粘合剂(107胶、混炼胶等)、树脂(硅树脂)四类下游产品。有机硅业务布局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占地700亩(已用200亩),设计单体产能20万吨,2024年9月完成技改后产能超20万吨(月产DMC超1.1万吨),当地电费、蒸汽及甲醇成本较低,支撑成本优势。
•战略规划方向:金属制品板块以稳定发展为主,重点优化设备与产品结构以降本增效,其中金刚线板块2025年目标通过切换钨丝结构实现减亏或打平(2024年亏损三四千万,叠加存货减值超5000万,合计影响利润超1亿)。化工板块当前以稳定现有业务为核心,后续计划向下游延伸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提升盈利能力。海外布局方面,越南15万吨预应力钢绞线项目计划投资不超过1000万美元(主要为设备投入),采用分期建设模式(先投产部分产线测试市场),2025年或部分贡献业绩,厂房为租赁。新业务方面,通过诉讼执行取得赤峰金矿采矿权(原客户货款抵押),2025年启动第三方储量探测,若储量达标将推进开发,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有勘探结果并视情况公告。此外,公司当前无重大资本开支计划,重点推动现有项目效益释放,同时降低负债以提升现金流安全性。
2、金属制品板块业务详情
•镀锌钢丝/钢绞线:镀锌钢丝与镀锌钢绞线的生产工艺为:将盘条拉拔后表面镀锌,单丝产品称为镀锌钢丝,三根、五根或按客户要求将不同单丝合股后称为镀锌钢绞线。其主要应用于电力电缆、高压工程,是特高压输电线路中钢芯铝绞线的承重钢芯。该产品自公司1995年设立前已投产,市场生命力良好。2024年该产品对公司贡献突出,2025年与去年相比保持相对平稳发展态势。主要客户包括中天、南瑞、通达等电线电缆生产企业。
•钢连线/胶管钢丝:钢连线与胶管钢丝的生产工艺为:将盘条拉拔至一定线径后表面镀黄铜,单丝产品为胶管钢丝,可单独销售;将胶管钢丝三根、五根合股后为钢连线。胶管钢丝用于高强度橡胶软管生产,如加油站加油输油管、石油钻探输送管、厨房防爆管等;钢连线用于子午轮胎骨架支撑。主要客户包括风神、正新、三角、玲珑等轮胎企业。钢连线与胶管钢丝合计产能20万吨,在国内同类型产品中排名前十(前两名为兴达、贝尔卡特)。
•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的生产工艺为:将盘条拉拔后表面无镀层,多根盘条拉拔后合股而成。其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大坝、水电站建设等。2024年该产品开发了新应用领域——陆上风塔。2024年预应力钢绞线销量同比增长近40%;国内产能为30 - 35万吨,排名国内前十。海外布局方面,公司在越南规划15万吨预应力钢绞线产能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000万美元,采用分期建设模式,2025年或部分贡献业绩,2026年预计产能打满。此外,该产品曾应用于三峡大坝项目,为免检产品,获得高度认可。
•金刚线:金刚线产品沿革方面,2024年前其原材料为日本进口的碳钢线,经拉拔至微米级后表面镀金刚石粉,用于光伏硅片切割,客户包括通威、隆基、中环、高景等硅片生产企业。市场波动方面,2024年受光伏行业内卷、产业链供需失衡影响,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毛利率从2023年前的近50%(最好年份超50%)降至负毛利,全年亏损3000 - 4000万元,另计提存货减值5000余万元。结构调整方面,2025年公司通过切换钨丝金刚线调整产品结构,目标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计划全年减亏或打平(上半年仍亏损)。调整后钨丝金刚线产能预计为3000 - 4000万公里。
3、化工(有机硅)板块业务分析
•生产流程与产品结构:有机硅以工业硅和甲醇为生产原料,经化学反应生成有机硅单体,单体进一步反应生成DMC。DMC可再加工为四大类下游产品:一是硅油类,用于洗发水、擦脸油、柔顺剂、润滑剂等添加剂改性;二是硅胶类,用于娃娃制品、婴儿奶嘴奶瓶、厨房厨具、美容假体及硅胶皮肤;三是粘合剂类,包括107胶、16110胶、混炼胶、室温胶等;四是树脂类,如硅树脂。当前业务聚焦中游基础化工原料生产,主要产品为DMC,其中超50%直接外销,剩余部分进一步加工为107胶、10胶、白碳黑、硅油等产品。
•产能与成本控制: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占地700亩,已使用500亩。有机硅单体设计产能为20万吨,经2024年四季度技改后,实际产能超过20万吨,当前DMC月产量超1.1万吨。环体及其他聚合物原备案设计产能为12万吨,技改后环体年产能可达15万吨(对应单体产能约25万吨)。成本方面,依托当地较低的电费、蒸汽及甲醇价格,形成显著成本优势。盈利改善进程显示,2024年9月底技改完成后,四季度产能产量大幅提升并实现扭亏为盈;2025年一季度持续盈利;二季度因有机硅价格跌至约1.03万元/吨,表现较弱,但后续价格回升数百元,对盈利形成支撑。
•市场动态与供需展望:行业层面,有机硅价格自2022年起持续下跌,2023 - 2024年行业普遍亏损。2025年因友商产能受限,供需关系改善:东岳硅材三期火灾导致部分产能受限,三友20万吨单体空置,合成等企业亦有数十万吨产能退出,合计近100万吨产能受限。原料方面,工业硅上半年价格跌至7000元/吨以下,6 - 7月因西南地区丰水期降雨不足(水电成本支撑),价格小幅回升,对有机硅成本形成支撑。当前公司综合成本与价格基本打平,后续价格每上涨一吨即可转化为利润,且公司成本在行业内具备优势。
4、经营与财务关键指标
•金属制品经营表现:金属制品业务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电网、基建、水利等领域。电网方面,镀锌钢丝、镀锌钢绞线用于输电线路的钢芯铝绞线,作为铝线的承重骨架材料;基建方面,预应力钢绞线应用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如高速桥横梁预制件)、大坝等场景,其中西部市场用量较大;水利方面,涉及水电站大坝、核电站(如太阳能塔)等场景。出口方面,东南亚为重要市场,2025年在越南布局15万吨预应力钢绞线项目,主要考虑国外需求及降低关税影响,项目总投资不超1000万美元,当前正办理手续,预计快则2025年贡献部分业绩,主要贡献或在2026年,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模式(先搬线生产,视市场情况后期打满),厂房为租赁。 产能布局方面,镀锌钢丝钢绞线国内设计产能10万吨,实际超10万吨,国内排名第一;预应力钢绞线国内产能30 - 35万吨,国内排名前十;钢绞线与交二公司合计产能20万吨,国内前十但不及兴达、贝尔卡特。金刚线产能正调整为钨丝,切换后正常年产量约三四千万公里,目前处于调整过程中,涉及设备技改。 竞争格局方面,与银龙股份、桂绳等企业存在细分领域差异:银龙股份涉及板材应用,桂绳涉及其他领域钢丝绳,公司主要聚焦应用钢丝绳,项目重叠较少,市场相对稳定。 成本与现金流管理方面,金属制品主要原材料为钢材,年用量90万吨。钢材需经自然氧化改性后使用,库存周期夏季约7天、冬季10 - 15天,资金占压较大。钢价波动通过向下游传导对冲,但存在时间差。下游客户账期一般为2 - 3个月,客户回款基本按合同约定,信用风险正常。2024年金刚线业务亏损三四千万,叠加光伏相关存货减值5000多万,合计影响利润超1亿;2025年计划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提升钨丝渗透率)实现打平或大幅减亏。
•化工财务表现:化工业务以鄂尔多斯园区为核心,建设历程为:2018年立项,2019年开始建设,2021年底建成,2022年3月投产并陆续销售DMC产品。 历史盈亏方面,2022年因产品价格尚可,盈利2000多万;2023年亏损7000多万;2024年亏损3000多万。
Q&A
Q:张总介绍的化工四大类业务是否需要拆分分析?合并计算的差异是否较小?各类业务的单位售价与盈利表现区分度是否显著?
A:有机硅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且市场高度细分,公司目前仅涉及中游基础化工原料环节,主要生产DMC。部分DMC直接外销,另一部分进一步加工为10胶、107胶、白碳黑、硅油等产品,当前业务重点仍为DMC价格。
Q:2024年直接销售中DMC的占比情况如何?
A:设计规划中DMC在直接销售中占比超过50%,剩余部分将进一步加工为107胶、10胶、炭黑等产品后对外销售。
Q:去年9月底完成技改后,DMC及相关产品的产能目前扩建至何种规模?
A:目前尚未取得相关部门完全验收文件,DMC实际月产量已超过11,000吨。单体设计产能为20万吨,聚合物设计产能合计12万吨,当前实际产能已达到或略超设计产能。
Q:年报中提及的20万吨产能如何对应到最终产品?
A:20万吨为行业内对单体与环体的标准折算值,通常单体20万吨对应环体10万吨,用于产品产能估算。
Q:当前手续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技术准备已达到环体1.1万吨的水平,后续环体产能规划如何?
A:环体后期规划产能可达15万吨。
Q:20万吨单体是否为一期规划?整体产能规划规模及推进节奏如何?
A:当前20万吨单体规划下,环体产能可达15万吨,单体实际产能将超过25万吨。长期规划将根据公司战略推进,开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Q:当前15万吨环体产能满产时,对应的营收规模如何?
A:当前产品价格约1万元/吨,按此测算,15万吨满产时年营收约十几亿元。
Q:从单位盈利角度,友商东岳硅材因产能受限对市场有何影响?
A:东岳三期着火,具体损失官方未公布,预计对单体产能造成一定影响,利好其他有机硅企业。
Q:当前全行业单体与环体的需求规模如何?
A:截至去年年底,单体年需求超过300万吨。今年部分企业单体产能释放,其中东岳释放几十万吨,三友释放20万吨,合盛释放几十万吨,合计约100万吨,单体供需关系改善显著。
Q:行业内吨净利在长期均衡状态下的大致水平如何?
A:当前价格下,公司月出货量1万多吨时综合成本基本打平,后续价格每上涨一吨将直接转化为利润,公司成本在行业内具备领先优势。
Q:未来原材料价格的展望是趋于稳定还是存在下行可能?
A:上半年主要原材料工业硅价格跌幅较大,最低约7,000元/吨。7月工业硅价格小幅回升,主要因西南地区丰水期降雨量低于往年,对成本形成一定支撑。工业硅主要用于有机硅及光伏领域。当前市场对工业硅需求预期偏保守,因光伏与有机硅领域需求需逐步恢复。
Q:公司内部经营中将金属制品分为五类还是六类?
A:公司内部经营中将金属制品分为五个产品,具体包括轮胎用、胶管用、电网用、光伏用的产品。
Q:金属制品板块的产品结构是否相对稳定?
A:金属制品板块的产品结构除金刚线外整体较为稳定,自2015年以来,镀锌钢丝钢绞线等三类主要产品基本各占约三分之一,例如若板块收入为30亿元,每类产品收入约10亿元。
Q:公司去年销量达68.5万吨、同比增长20%以上,主要驱动因素是否为电网下游需求及陆上风塔?
A:主要驱动因素为基建领域,其中运营钢绞线去年销量提升显著,增幅约40%。
Q:公司相关产品市场整体规模如何?是否有统计数据?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
A:相关产品市场细分领域较多,不同客户应用场景差异较大。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银龙股份、桂绳等企业,其中银龙股份涉及板材类应用,桂绳涉及其他领域钢丝绳应用,虽均被归类为钢丝绳产品,但细分领域存在差异。由于细分领域分散,上市公司间可比性较弱,同时存在非上市竞争对手,整体市场格局相对稳定。
Q:公司与银龙股份在项目上的交集是否较少?
A:公司与银龙股份的应用场景及领域存在差异,银龙股份更多涉及板材业务,而公司专注于钢丝绳应用,因此双方在项目上的交集较少。
Q:当前公司相对强势的市场领域有哪些?雅夏项目预期可应用的场景有哪些?
A:公司相对强势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基建与电网两大领域。基建领域以预应力钢绞线为核心产品,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大坝等场景,其中西部市场用量较大,中东部市场保持稳定;此外,产品还应用于水电站大坝、核电站等场景。电网领域以镀锌钢丝、镀锌钢绞线为主,用于输电线路中的钢芯铝绞线,作为承重骨架材料。关于雅夏项目,目前该项目处于规划阶段,后续需关注其市场需求及项目安排,公司将第一时间对接并参与招投标以把握机会。
Q:公司是否参与过三峡大坝项目?若参与,当时主要提供的产品是什么?
A:公司参与过三峡大坝项目,项目中涉及的线路主要为用于外输电的镀锌钢绞线。
Q:跟着基建走的产品在中西部地区的需求占比是否有统计?
A:目前暂无具体客户细分领域的统计数据,但可说明:西部地区该类产品用量大于中东部地区,且存在出口需求。今年已在越南布局15万吨产能项目,主要考虑国外需求及降低关税影响,并新增10万吨预应力钢绞线产能。
Q:24年年报显示海外业务增速较高但当前占比不足10%,该数据是否反映穿透后的最终下游需求?还是实际海外需求规模更大?
A:海外业务数据反映穿透后的最终下游需求,公司海外业务均为直销,无代销情况。
Q:越南项目的整体规划节奏如何?预计何时能贡献营收利润?
A:越南项目设计产能15万吨,总投资不超过1000万美元,目前正办理相关手续。营收利润贡献方面,今年或可实现少量贡献,主要贡献预计在明年。项目采用分期建设策略,首期计划搬迁1-2条产线试生产,根据市场情况后续逐步扩产至满产。因国外投资与国内存在差异,公司采取谨慎策略,项目厂房采用租赁方式,未购买土地及厂房。
Q:公司金属制品业务国内产能情况如何?
A:镀锌钢丝钢绞线设计产能10万吨,实际产能超10万吨,国内排名第一;运营的钢绞线基建产能约30-35万吨,国内排名前十;钢绞线与交二公司合计产能20万吨,国内排名前十但落后于兴达、贝尔卡特。金刚线行业主要企业包括美畅、高测、戴乐等上市公司。
Q:公司金刚线的产能情况如何?
A:公司金刚线目前正处于产能调整阶段,主要切换为钨丝产品。切换后正常生产的年产能约为三四千万公里,当前仍在调整过程中,后续需对设备进行技改及调整。
Q:金刚线切换至钨丝产线后,原料成本是否可控?盈利预期能否恢复正常?
A:当前市场上钨丝渗透率持续提升,客户需求增加;碳钢价格仍无法覆盖成本,三钢亏损扭转时间尚不明确。
Q:24年金刚线的亏损金额是多少?预计25年是否会有明显减亏?
A:24年金刚线实际亏损约三四千万元,其中光伏相关资产减值计提约5000万元,合计影响利润超1亿元,主要因存货价格下跌。25年计划目标为全年打平或大幅减亏,并尽量避免计提减值。
Q:金属制品的主要原材料是否为钢材?是否存在其他主要原材料?
A:金属制品年钢材用量为九十万吨,占比较大。
Q:公司长期钢材库存规模约为多少万吨?库存是否存在敞口?钢价变动对公司是否有显著影响?
A:钢价变动通常会向下游客户传导,但存在时间差。盘条需经自然氧化、改性处理后方可使用,因此需维持一定库存周期:夏季约7天,冬季约10-15天,导致钢材库存资金占压较大。
Q:公司一般的现金条款及下游付款周期情况如何?
A:化工板块主要采用预付款模式,客户先付款后安排生产发货。金属制品板块上游采购以预付款为主,仅个别客户存在较短账期;下游对客户的账期通常为2-3个月,因此该板块存在资金占压。
Q:化工与金属制品板块中,哪一板块的信用风险相对更突出?
A:目前化工与金属制品板块客户均按合同约定账期回款,信用状况正常,暂无突出的信用风险。
Q:公司后续的资本开支计划如何?
A:公司目前无较大资本开支计划,重点在于推动现有项目尽快产生效益并贡献利润。若有余力,将优先用于降低负债、增加现金储备及降低成本。
Q:化工鄂尔多斯园区的建设时间线及投产以来的盈利情况如何?
A:化工鄂尔多斯园区2018年立项,2019年开始建设,2021年底建成,2022年3月起陆续销售DMC。2022年盈利约2000万元;2023年亏损约7000万元,2024年亏损约3000万元。
Q:该DMC项目的总投资规模是多少?目前是否已完成全部投资?
A:该项目总投资已全部完成,当前正针对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
Q:金刚线的放量时间及行业形势变化情况如何?
A:金刚线放量较早,自20年起进入放量阶段,21-23年为主要贡献期,23年四季度至24年行业整体形势呈现下行趋势。
Q:2022年公司原计划实施的6.5亿元定增项目具体情况如何?
A:2020年公司曾实施约6亿元定增,用于预应力钢绞线及金刚线项目。2022年因光伏市场向好,公司计划通过6.5亿元定增配套扩产金刚线项目,但后续因市场形势变化暂停该计划,目前评估暂停时机较为及时。
Q:公司后续是否有其他计划?其中股权激励计划自上次实施已近10年,目前进展如何?
A:股权激励计划目前仍有1,000多万股未发放,具体发放时间将根据公司整体安排确定。
Q:公司今年及明后年的战略规划及经营指引是什么?
A:金属制品板块以稳定为主,通过设备与产品结构调整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化工板块优先稳定现有业务,后期计划向下游延伸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提高盈利能力;国外钢绞线项目按计划推进;赤峰金矿已取得采矿权,正由第三方开展探测工作,若储量达标将规划相关业务。
Q:公司获得的金矿采矿权具体情况如何?
A:该采矿权源于原客户拖欠公司货款,以金矿作为抵押担保。因客户经营问题,公司通过诉讼执行收回该金矿。此前因公司缺乏专业人员,金矿由第三方管理人管理;近年因金价高位运行存在外部风险,公司已将金矿所有权及管理权从第三方管理人处过户至自身名下。目前正委托第三方进行储量探测,若探测结果显示储量良好,公司后续将推进开发,预计开发时间为年底或明年年初。
Q:当前及近期盈利能力较好的产品有哪些?这些产品的产能增长水平如何?
A:当前及近期盈利能力较好的产品包括镀锌钢丝、镀锌钢绞线及预应力钢绞线。其中,镀锌钢丝与镀锌钢绞线利润贡献相对稳定;预应力钢绞线正常年度产量15万吨时年利润约2000-3000万元,去年产量增至20多万吨,年利润达5000-6000万元;电网相关产品正常年度年利润约5000-6000万元,去年增至1亿元,两类产品去年表现尤为突出。
Q:公司盈利能力较好的钢绞线产品的更新率大致处于什么水平?
A:去年镀锌钢丝钢绞线产量约11-13万吨,利润超1亿元,吨利润近1000元;预应力钢绞线产量20多万吨,利润5000-6000万元;电网相关产品利润从正常年度的5000-6000万元提升至1亿元。
Q:公司钢丝与钢绞线产品整体吨利润约为1,000元是否准确?
A:该说法基本准确,且去年钢丝与钢绞线合计毛利率超过15%。
Q:公司海外业务的毛利预期是优于当前水平还是大致持平?
A:公司海外业务毛利同比变化不大,保持相对稳定;海外毛利高于国内,且产品价格高于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