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业务投运与产能情况
•上半年投运项目:今年上半年投运西马堰污水处理厂和污泥三期。西马堰污水处理厂5月底投运,设计处理能力20万吨/日,当前水量15万吨/日以上。
•水量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供水和污水处理量增长约2%,但增速因城市人口增长放缓而降低,两者增长态势较匹配。
•垃圾发电业务表现:今年上半年,垃圾发电板块无新产能投运,万兴三期仍在建设,因负荷率提升,垃圾处理量同比增长。
•产能利用率水平:今年上半年,自来水产能负荷率超90%,污水处理产能负荷率约80%。自来水七厂三期处于调试运行并已对外供水,成都进入供水高峰期,日最高供水量达345万吨,后续可能增加。预计今年夏天供水高峰期该水厂将满负荷运行。
2、价格调整与收益预期
•非成都区域调价可能:成都周边区域(金堂、陀院、温江、大邑)水价存在调价可能,但因体量较小,影响有限。其中大邑供水水价相对较低,未来两到三年将持续推动调价工作;金堂沱源的水价调整已有较长时间。海南文昌的水价尚未调整过,但同样因体量小,影响不大。江苏沛县30万吨自来水项目方面,其调价对收益影响较小,因采用使用者付费模式,水价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包括水价补贴、水量补贴及管网建设的资产可用性付费补贴)。若终端水价上调,政府财政补贴将相应减少,因此调价对项目收益几乎无影响。
•污水处理价格展望:成都中心城区当前(2025年)污水处理平均价格约为2.74元/吨,2026年价格预计保持基本稳定。关于2027年后的新一期价格,需结合新厂投运的资本投入及投产后水量情况与政府磋商确定。五厂二期、六厂二期、八厂二期及西瓦苑等新厂未在当前价格核定范围内,未来将综合考虑这些项目的资本开支及投产后水量对成本的影响,作为调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但具体涨降目前尚无法确定。
•万兴三期收益预期:万兴三期作为公司未来几年的核心增长点,总投资超50亿元。其垃圾处理费定价将由成都市城管委聘请第三方机构核定,参照万一万二项目的定价和收益水平。但万兴三期存在运营期短(建成投运后剩余运营年限约13年)、投资大、无国补等特点,其中运营期短对价格影响最大,预计核定价格将显著高于万一万二。此外,项目建成后可能存在富裕产能,实际垃圾处理量将作为与政府核价谈判的重要因素,若预期垃圾处理量不足,价格可能进一步提高,但当前具体定价尚未明确。
3、财务与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结构拆分:截至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40亿元。按业务类型拆分,政府欠费占比最大,约20亿元;其次为水费欠费,约9亿元;国补电费欠费约3.5亿元;其他欠费(包括工程款、设备销售等)约6.6亿元。政府欠费的分布方面,成都市主城区及周边区域欠费约6亿元,大成都以外及省外区域欠费约14亿元。
•异地欠费催收情况:异地政府欠费的催收进展存在差异。沛县项目收款情况好转,今年上半年每月可稳定收到1500万元财政补贴,全年预计收款1.8亿元,高于去年的1.4亿元。东营项目欠款金额较大,但今年收款情况较去年同期略好,本月刚收到800多万元污水处理费。宁东项目上半年收款情况不佳,需进一步加强与当地管委会的沟通催收。巴中项目中,市级污水处理厂付费正常,但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及BT款收款仍困难,今年无明显改善。整体来看,今年回款情况预计与去年相近,部分项目有好转趋势,但部分项目仍面临困难。
•工程与水费欠费处理:工程欠款及水费欠费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形成:一是政府结算审计程序延迟导致的正常欠款;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如原成都自来水公司历史上大量乙方、丙方工程形成的欠款,以及水费欠费中的历史疑难问题。针对这些历史遗留欠费,公司已对5年以上的欠款计提100%坏账准备。由于国资坏账核销程序严格,无法对历史欠费进行正常核销,因此账面上仍保留相关记录。
4、业务拓展与资本规划
•成都二三圈层整合:成都二三圈层供排水市场整合按成都市政府两三年前出台的“11+2”政策文件精神推进。因市场主体多样、各区县条件和项目质量参差不齐,暂无固定量化目标,主要推进有整合条件、基础且质量较好的项目。
•收并购标准与方向:收并购项目筛选,首要关注地方财政能力,其次看项目收益率,一般要求IRR约6%,区位优、收款稳的项目可适当降低要求,条件差的项目要求更高。业务拓展侧重污水处理(市场机会多),其次是垃圾焚烧,供水项目最少。公司持续跟踪收并购项目,争取落地。
•资本开支与分红计划:资本开支上,2025年预计不超40亿元,2026年明显下降,预计约20亿元。自由现金流2026年有望转正,2025年无法转正。日常维护性资本开支约2亿元。分红比例方面,后续将随资本开支下降逐步提升,但无明确目标区间,具体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短期内,成都的自来水、污水及垃圾发电项目建成后,两到三年可满足城市需求。
Q&A
Q:水机场三期项目目前处于调试运行阶段且已对外供水,是否意味着其在Q2已开始贡献收入?
A:水机场三期项目Q2已贡献收入。
Q:水机场三期项目试运行阶段是否可以确认收入和利润?
A:水机场三期项目试运行阶段可以确认收入和利润。
Q:在核心区域人口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自来水和污水板块在成都二三圈层的市场整合计划是什么?此前洽谈的大邑、温江等片区收并购项目目前是否有类似合作项目进展?
A:相关市场整合工作持续推进,目前仍在洽谈中,尚未最终确定。
Q:未来两到三年,成都二三圈层外延拓展对水量增长的贡献是否有量化指标?
A:目前暂无具体量化目标。公司主要依据成都市政府两三年前出台的11+2政策文件精神,推动二三圈层供排水市场整合。由于市场主体多样且需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各区县条件、项目质量存在差异,因此未设定固定目标,当前重点推进具备整合条件、基础及质量较好的项目。
Q:2024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水平如何?自来水七厂三期40万吨投产后,预计的产能爬坡进度及最终产能水平如何?
A:2024年上半年,自来水产能负荷率在90%以上,污水处理产能负荷率约80%。自来水七厂三期投运后,因当前处于供水高峰期,预计在今夏供水高峰期可实现满负荷运行。
Q:成都主城区水价短期调价可能性不大,四川、江苏、海南其他区域供水项目是否存在调价窗口?
A:成都以外区域供水业务主要集中在金堂、沱院、温江、大邑等周边地区,这些项目水价存在调价可能但体量较小,对整体影响有限。其中大邑供水水价较低,公司正持续推动未来两到三年调价;金堂沱源水价调整已酝酿较久;海南文昌水价尚未调整过。此外,江苏沛县30万吨自来水项目调价对收益影响几乎无,因终端水价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若终端水价上调,政府补贴将相应减少。
Q:污水板块六厂二期及郫都区合作污水厂当前的投产进度如何?剩余项目下半年的投产计划是什么?
A:六厂二期目前处于调试阶段,计划于年底建成投运;合作四期当前仍在建设中,计划于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建成投运。
Q:六厂二期与合作四期污水产能投产后的爬坡节奏有何具体规划?通常污水处理项目投产后多久能达到80%以上的产能负荷水平?
A:污水处理项目投产后的产能爬坡节奏因项目而异。历史案例显示,中二期、七厂二期投产后均快速达产满产;2024年5月投运的西瓦苑污水处理厂目前产能负荷已达80%以上,爬坡速度较快。后续五厂二期、六厂二期、八厂二期投产后的产能爬坡情况可能存在差异,部分项目爬坡速度或较慢。
Q:不同污水处理厂项目产能爬坡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产能爬坡差异主要源于项目所处排水分区的具体情况。各排水分区管网相对封闭,污水收集区域已明确规划,无法通过外部调配增加水量,因此不同项目的产能达产及满产进度存在差异。例如西瓦苑污水处理厂投运后水量产能负荷快速达到80%以上,而五厂二期、六厂二期、八厂二期等后续项目可能因排水分区条件不同,产能爬坡进度有所差异。
Q:未来两到三年自来水板块与污水板块的量增情况是否将与今年上半年的内生增长增速保持一致?
A:展望全年,量增情况预计与今年上半年增速相近。
Q:2024年至2025年成都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价格水平如何?2026年后下一期价格将如何确定?
A:成都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历史平均价为2.63元,2023年价格约为2.73-2.74元,2024年价格与2023年基本持平。2026年后核定新一期价格时,将重点考虑五厂二期、六厂二期、八厂二期及西瓦燕等未纳入本次定价范围的新建项目的资本投入,结合项目投产后的水量影响,与政府协商确定具体价格,最终涨跌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Q:公司是否有计划进行二级市场融资或实施股权激励?
A:公司目前暂无股权再融资计划,亦无实施股权激励的安排。
Q:万兴三期项目的目标投资回报率IRR在什么水平?
A:万兴三期垃圾处理费由成都市城管委委托第三方机构核定,核定过程参照万一万二的定价和收益水平。主要影响核价的因素包括规模大、投资大及运营期短,预计核价将显著高于万一万二。此外,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富裕产能,实际垃圾处理量将作为核价谈判的考量因素,目前尚未明确最终核价结果。
Q:万兴三期垃圾处理费核价的流程、主要影响因素及预期价格情况如何?
A:万兴三期垃圾处理费核价由成都市城管委聘请第三方机构核定,核定过程将参照万一万二的定价及收益水平。其价格主要受规模大、投资大、运营期短等因素影响,其中运营期短对价格影响最大,预计最终核定价格将远高于万一万二。此外,项目建成投运后预计存在富裕产能,实际垃圾处理量将作为与政府核价谈判的要点,若预期垃圾量不足,价格可能进一步提高,目前具体谈判结果尚未明确。
Q:万三项目运行时间较其他项目短的原因是什么?
A:万三项目作为万兴一期的补充协议存在,万兴一期原签订BOT协议,特许经营期25年。当前万三项目建成投运后剩余运营年限约13年,较原特许经营期缩短。此外,万三项目无国家补贴,需将此部分成本纳入运营贴费中,运营期缩短对投资回收价格影响较大。
Q:外三项目计划2026年投入运营,与城管委沟通确定具体价格的时间节点如何?
A:外三项目具体价格确定时间预计在正式投入商运前,最早可能于今年年底确定,最晚不晚于明年上半年。
Q:外三项目与城管委沟通确定具体价格的时间节点是什么?
A:外三项目具体价格确定时间预计在正式投入商运前,最早可能于今年年底确定,最晚不晚于明年上半年。
Q:成都的陈腐垃圾存量大概在什么体量?
A:成都陈腐垃圾存量较大,具体数字暂未掌握,其所在垃圾填埋场位于长安静脉产业园内,毗邻公司垃圾发电厂,堆体高度达100余米。
Q:外三项目配套的污泥与厨余协同项目对厨余板块的定位是什么?后续是否考虑拓展厨余产能?
A:成都餐厨项目条件优于全国其他地区,因提油率较高,盈利能力相对较强。目前公司正推进万兴三期配套餐厨项目及成都餐厨三期项目建设。
Q:当前公司餐储总产能是多少?省外已布局的餐储项目有哪些?
A:当前公司餐储总产能为1,950吨/天,省外已布局的项目包括西安400吨/天项目、餐厨三期403吨/天项目,以及彭州、邛崃餐厨项目。
Q:成都以外地区是否开展市场拓展及收并购项目?标的筛选标准是什么?对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和项目IRR是否有量化要求?
A:公司持续跟踪成都以外的收并购项目。标的筛选标准主要包括地方财政能力及项目收益率,其中项目IRR一般要求约6%,区位优势好、收款稳定性高的项目可适当降低IRR要求,条件较差的项目则要求更高。
Q:公司在收并购项目筛选时是否有业务侧重?主要关注水务、垃圾焚烧还是大固废领域?
A:公司对水务与垃圾焚烧及大固废领域均有关注。当前市场机会较多的领域为供排水,自来水项目市场机会较少;垃圾焚烧发电市场机会次之,供水项目市场机会最少。
Q:未来两年是否会有收购并购项目落地?
A:公司正积极推进,争取落地。
Q:截至2024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40亿元,能否按业务类型拆分具体构成?
A:截至2024年年末的40亿元应收账款中,政府欠费约20亿元,水费欠费约9亿元,国补电费欠费约3.5亿元,其他欠费约6.6亿元,以上为大致结构。
Q:政府欠费中,大成都以外部分今年催收情况是否有好转?
A:政府欠费总额约20亿元,其中成都市主城区及周边占约6亿元,大成都以外及四川省外部分占约14亿元。
Q:今年沛县的收款情况如何?
A:今年沛县收款情况有好转,每月可稳定收到1500万元财政补贴,全年财政补贴规模约1.6-1.7亿元,若今年能收到1.8亿元则为较好情况。
Q:东营的政府欠费及今年收款情况如何?
A:东营是异地政府欠费中涉及较多的区域,当前欠费金额较大。今年收款情况优于去年同期,本月已收到政府支付的污水处理费约800万元,整体情况优于圈通。
Q:宁东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如何?
A:宁东作为欠费金额较大的区域,今年上半年情况不佳,后续将加强与当地管委会的沟通以催收补贴。
Q:西安、石家庄等地政府欠费的收款情况如何?
A:西安、石家庄等地政府欠费的收款情况正常。
Q:巴中地区今年相关项目的收款情况如何?
A:巴中市级污水处理厂付费正常;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收款仍困难;巴中BT款今年无收款,整体收款情况仍较困难。
Q:东营、宁东、巴中是否存在污水处理费欠费情况?除常规催收外,是否与地方政府探讨过特许经营权延期或其他资产抵债等其他形式抵债的可行性?
A:公司与地方政府探讨过其他形式抵债的可行性,但操作难度较大。若地方政府认为未来有财力逐步化解欠费问题,通常不会大幅变更现有协议;当前主要通过与地方政府沟通磋商及常规追款方式处理。
Q:今年全年回款情况相较于去年是否会有好转?实体对专项债用于偿还企业欠款的操作感受如何?
A:实体对专项债用于偿还企业欠款的操作感受不明显。预计今年全年回款情况与去年相近,部分项目呈现好转趋势,部分项目仍面临困难。
Q:公司约6.6亿元工程款欠款的主要拖欠对手方是谁?此前信用减值计提是否充分?后续是否存在风险?
A:工程欠款情况复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近年工程业务因政府结算审计流程延迟形成的正常欠款;二是成都自来水公司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大量乙方、丙方工程及自来水欠费等疑难项目。由于国资坏账核销程序严格,无法正常核销,目前该部分欠款已全额计提100%坏账准备。
Q:公司历史部分的水费欠费及工程欠费是否均计提100%坏账?
A:公司历史遗留的水费欠费及工程欠费均为5年以上欠款,针对5年以上的欠款,公司均计提100%坏账。
Q:公司预计2025-2027年资本开支将下降至何种量级?
A:今年资本开支预计不超过去年,约40亿元;明年资本开支将明显下降,预计约20亿元。自由现金流方面,预计明年转正,今年无法转正。
Q:日常维护性资本开支的体量是多少?
A:日常维护性资本开支约为2亿元。
Q:董事会对未来分红比例是否有中长期指引或目标区间?
A:目前公司尚未制定明确的中长期分红比例指引或目标区间。待未来资本开支下降后,将逐步加大分红比例,具体比例将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后续项目投资主要集中在成都,现有自来水、污水和垃圾发电项目建设完成后,短期内可满足城市需求,仅存在少量零星项目且体量不大。
Q:如何理解长江环保集团的减持行为?后续是否还会继续减持?
A:目前未接到长江环保集团继续减持的计划信息。此前减持主要源于其内部资金需求。
Q:如何理解长江环保集团的减持行为?后续是否会继续减持?
A:目前未收到长江环保集团继续减持的计划,此前减持主要因内部资金需求。
Q:2025年7月9日股权激励股份解禁后,公司高管团队是否有减持计划?相关考虑因素是什么?
A:股权激励覆盖范围约500人,其中部分人员无需披露减持计划,其减持行为由市场情况自主决定;高管团队减持需提前披露,但目前无相关计划,因持股份额较小,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