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战略规划与整体经营概况
•战略规划背景:当前公司处于复盘‘十四五’发展、制定‘十五五’战略规划阶段,推进业务优化布局与市场化机制建设。经营上,营业收入复合增长23%,远超环保水务行业;利润平稳,主业价值贡献加大。
•三大主业定位:公司核心业务分水务、固废、新能源三大板块。水务是‘基本盘’(运营资产),含供水、排水及工业废水:供水上,通过‘供水一盘棋’,中山供水市场占有率达94%;排水方面,2022年底成立海水公司承接中山城区厂网一体化项目,投资约40亿,现基本完成建设期,将进入运营期;工业废水领域,2025年布局,有5亿投资的在建项目。固废板块靠投并购扩张,2022年底并购湖南株洲金利亚固废项目,2018年在中山布局垃圾焚烧项目,近期推进与长兴集团并购,当前固废项目利润贡献约2亿;投并购团队自2021年跟踪200余垃圾焚烧潜在项目,完成85%项目测算、模拟及交易结构设计。新能源板块为战略新兴方向,2023年起步:先与亿晶光电合作,后联合广发证券、广发信德成立30亿新能源产业基金(2023年3月11日成立),已投12亿布局23个项目,部分项目获社会资本溢价收购;2025年投资上海飞蜥科技机器人公司,未来将通过基金探索战略新兴产业,支撑价值回归战略。
•股东结构优化:公司前十大股东结构优化,第一大股东是中山国有企业,第二大股东是央企中信集团,第三大股东是江苏省国资委旗下的利安人寿,还有公募基金等机构进入,部分保险机构正对接,体现市场对公司战略布局、落地能力及市场化机制的认可。
2、水务业务运营与水价调整
•供水业务现状:供水业务方面,2024年公司售水量约4.5亿吨,同比增速达7.5%,较前几年增速显著加快。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山市供水“一盘棋”的落地:公司供水市占率从过去的80%多提升至94%,规模持续扩大。对于2025年的增长预期,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深中通道2024年通车半年后,2025年大湾区融合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深中通道的“大桥效应”将推动中山市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进而增加用水需求;二是火炬开发区(国家级)、翠亨新区(省级)的重点产业布局,随着与深圳产业衔接,单位用水强度有望提升。用水结构方面,居民用水与工业用水占比接近一半一半,其中居民用水占比约52%,工业用水占比约48%。
•排水业务进展:排水业务当前中心城区污水市占率约46%,主要核心区域在城区。公司最大的中心城区厂网一体化项目到2025年基本建设结束,今年核心工作转为转商运并顺利进入政府付费期。未来,污水业务将以轻资产方式输出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基于中心城区“投资 - 建设 - 运营”的经验,审慎推进重资产并购,更注重稳定的营收和利润贡献。应收账款方面,当前回款周期约半年多,较预期的季度付费有所延后,但已与政府协调,预计会有明显改善。
•水价调整进展:供水调价方面,中山市上一轮水价调整为2012年,因时间周期较长,企业与政府均已做好充分准备,但主导权在政府方。南方城市(如深圳、广州、东莞)调价普遍较快,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周期长需启动,综合内外部因素早应调整;二是借鉴上海、重庆等城市的前期经验,优化流程并提高审批效率;三是长三角、珠三角营商环境及政府决策效率更具优势。污水调价方面,程序相对简单,无需听证会,仅需成本监审,外界关注度较低。随着中心城区厂网一体化项目2025年9月或10月转商运,将核定污水价格,企业与政府决策压力较小。
3、固废业务收购与运营布局
•项目收购情况:已收购的垃圾焚烧项目包括中山天银能源、长兴集团及株洲项目。其中,天银能源规模约2170吨/天,长兴集团(两个项目打包)规模约2250吨/天,株洲项目规模1800吨/天,三个项目总产能接近6000吨/天。从运营期限看,长兴能源项目特许经营期至2026年到期,到期后未将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纳入经济测算,目前与地方政府协商到期后安排进展顺畅,未来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得额外收益;长兴热能项目特许经营期至2040年到期,按常规资产估值方式测算投资收益。
•筛选与扩张标准:固废项目筛选遵循严格标准:一是财务指标要求,需有利润和现金流贡献,并明确要求IRR、ROE等指标;二是区域协同优先,中山本土项目为优先考虑对象;三是严格审核流程,内部需经多部门把关(投委会、风控委等),并引入行业外部专家及第三方机构(财务、法律、技术等专业机构)参与审核。已研究近85%的潜在标的,跟踪约200个项目,最终通过决策的项目较少。若符合严格审核标准,仍会推进优质项目扩张。
•盈利与协同性:固废板块与环卫业务盈利表现差异显著。固废板块为中山公用除广发证券外主业中盈利能力最优的板块,其毛利率、现金流流入、利润及资产回报率均处于所有板块领先水平。环卫业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贡献较低,主要作为公用服务事业类集团对城市服务领域的补充,以增强与付费等业务的协同性。
4、新能源与工程业务规划
•新能源投资进展:新能源产业基金为新成立的30亿规模基金,目标是保证财务收益(按市场化规则),并借助基金实现能源产业布局,与原有基金使命不同。基金设置三年投资期,已投项目中,三四个正进行IPO申报,其余项目预计2026 - 2027年进入退出期,目前暂未贡献投资收益(处于IPO审批等待阶段)。投资方向上,光伏资产通过4亿private基金布局,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含自有物业);30亿基金投向资本市场认可领域。已有社会资本希望溢价参与基金份额,但因项目优质未采纳。
•工程业务调整:工程业务当前营收占比53%,对毛利影响大,存量工程含BOT/PPP项目建造收入(如厂网一体化项目,2025年为最后建设期)。未来规划将工程业务营收贡献降至20%,通过水务新赛道、并购垃圾焚烧项目及新能源投入弥补收入下滑。工程板块为辅助业务,整体收缩。业务结构上,对内工程(中山本土项目)占比70%,包括供水项目、厂网一体化工程;对外工程占比30%,涉及水利水电、能建及建筑类(如中山本土学校项目)等业务。
5、财务与分红政策
•广发证券持股策略:公司于2024年基于对行业周期及整体金融环境的判断,以约6元多的价格增持了部分广发证券H股。截至当前,该笔增持已获较好回报,广发证券H股股价最高达18 - 19元。未来持股战略:一是保障主业(如垃圾焚烧和新能源)投入,提升主业竞争力;二是结合资本市场环境和广发证券表现配置金融资产,不排除继续增持。
•现金流与应收账款: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负,因应收账款回收未达预期。应收账款源于环卫业务部分镇街项目(镇街付费能力受挑战)和污水费回收。公司采取月度催缴、启用法律手段等措施催收,将其作为2025年下半年重点工作,目标三季度改善现金流,保障分红策略延续。
•分红规划:公司自2014年起将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写入公司章程,分红来自主业利润及广发证券分红(广发证券历年分红比例约30% - 35%)。2024年公司实施特别分红,同期广发证券进行中期分红。未来三年现金分红规划将随半年报公布,预计1个月内向市场明确说明。
6、业绩预期与总结
•2025年业绩展望:2025年总体业绩预期较为乐观。核心逻辑是主业保持稳定,广发证券投资收益呈增量(上半年表现理想)。广发证券的投资不仅贡献收益,还能稳定波动。金融环境受影响时,主业可回补广发证券的下滑,共同支撑整体业绩。
Q&A
Q:中山供水业务板块计划于8月召开的水价听证会,目前预计的涨幅及听证会进度是否有预期?
A:水价调整受国家政策及特许经营协议约束,程序由政府主导。企业已完成支持配合事项,前期沟通充分,后续流程主导权在政府方。听证会及后续流程信息将通过深圳、广州等周边城市公告发布。
Q:深圳、广州、东莞等南方城市水价调整普遍较快,背后存在哪些具体的宏观或历史原因?
A:南方城市水价调整较快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以中山为例,其上一轮水价调整为2012年,累积周期较长,综合内外部因素本应较早启动,可能因突发或不确定因素延后,当前政府与企业已准备充分;其二,深圳、广州、佛山等城市借鉴上海、重庆等城市前期经验,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创新,优化流程并提高审批效率;其三,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营商环境较优,政府决策效率具备优势。
Q:2024年公司售水量4.5亿吨,同比增速7.5%,较前几年显著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25年自来水供水板块增速预期将维持在何种水平?
A:2024年售水量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底至2024年中山市供水一盘棋落地,市占率从80%多提升至94%。2025年增速预期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支撑:一是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半年后,2025年大湾区融合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用水需求增加;二是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重点产业布局,随深中通道通车与深圳产业衔接,单位用水强度将提高。
Q:中山市当前自来水居民用水与工商业用水的占比分别是多少?
A:居民用水与工商业用水占比接近各半,其中居民用水约占52%,工业用水约占48%。
Q:截至2024年,自来水板块供水能力为303万吨/天,市占率94%,后续自来水板块产能扩张的在建及拟建项目情况及资本开支如何?
A:供水互联互通工程与管网完善工程在前三年投入较高,当前供水设施及管网已基本优化,未来资本开支规模较小。前期投入将通过有效资产审定在供水提价中实现收益,后续以日常维修维护为主,暂无大型工程计划。
Q:供水设施维修维护的年度体量大致处于什么水平?
A:供水公司规定800万元以上的内部投资需报集团层面审批,小型、微型改造由子公司自主实施,具体数据需进一步了解后反馈。
Q:污水板块中,2022年自来水公司在中山的市占率是多少?
A:主要覆盖城区,污水的处理规模市占率约为46%。
Q:污水板块未来是否会像自来水板块一样通过收并购推进区域内项目的一盘棋整合?2025年第一季度是否收购了污水产能?
A:五水一盘棋工作将以轻资产方式推进,基于中心城区一体化投资、建设、运营经验,重点输出技术服务与管理服务。考虑到资本市场对估值的影响,上市公司后续将审慎推进重资产投入,优先探索轻资产模式,并在保障主业基本盘的前提下,将更多资源投向资本市场反馈更积极的产业领域。
Q:污水业务去年产能投产后,未来基本开支及新产能是否较少,且量的增速将跟随人口自然增速?
A:污水业务最大项目为中心城区场馆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今年基本建设已结束,当前核心工作为推进项目转商运并顺利进入政府付费期。
Q:场网一体化项目的付费机制具体如何?管网部分政府的收费方式是什么?
A:场网一体化项目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转入商运后,政府付费包含三部分:污水处理费、前期建设的可用性服务费及运营期的运营服务费,其中部分缺口通过污水处理费收回。
Q:当前项目污水业务应收账款的回款周期有多长?
A:当前回款周期较原预期的季度付费有所延后,约为半年,较2022年项目预期存在一定差距。该现象为行业普遍情况,公司已与中山市政府协调,因其污水处理费属于财政刚性支出,政府正优先安排付款以保障城市基本运营,预计三季度将有明显改善。
Q:固废板块上周公告收购的常青能源和常青热能两个垃圾焚烧项目的产能分别是多少?两个项目剩余运营期限是多少?常青能源1993年成立,当前是否临近特许期到期?
A:两个项目合计产能约2250吨,按打包资产综合评估未来投资收益。其中,常青能源特许期将于2026年到期,财务测算未包含2026年后收益;目前与地方政府协商到期后安排,沟通顺畅,未来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得额外收益。常青热能特许期至2040年,按常规资产估值测算投资收益。此次并购后,公司在中山北部、中部及株洲共拥有三个垃圾焚烧项目,叠加原有水务资产形成运营类资产层级,通过稳定营收利润及现金流为新业务发展提供支撑。
Q:长青热能的两个项目今年增量贡献的利润情况如何?项目到期后可能的处置方式是什么?
A:两个项目打包评估,其中第一个项目特许经营期至2026年,财务测算未包含2026年后的收益;长青热能项目特许经营期至2040年,按常规资产估值方式测算投资收益。关于今年增量利润,会议未明确具体数据。项目到期后的处置方式均在探讨中,最终方案待上级请示报告批复,公司对两种方式均有信心。
Q:固废板块中垃圾焚烧发电与环卫服务的毛利率及收入水平分别是多少?能否拆分说明?
A:固废板块毛利率远高于环卫服务。固废板块是中山公用除广发证券外主业中盈利能力最优的板块,其毛利率、现金流、利润及资产回报率均处于各板块领先水平。环卫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贡献较低,主要用于与其他业务协同及拓展城市服务领域。
Q:相对长期的两个项目完成收购并表的时间为何时?
A:长天集团已预告8月11日召开股东大会,前期已完成与政府方沟通对接等前置工作,预计收购并表时间将较快。
Q:未来是否会考虑收并购固废项目?垃圾焚烧项目筛选标的的具体财务要求及区域位置要求是什么?
A:公司对固废项目收并购持审慎态度,虽研究过大量标的,但在交易结构设计与价格协商上进行了充分沟通,风险把控严格。垃圾焚烧项目筛选主要遵循三方面要求:一是投资标的需具备利润及现金流贡献,并对IRR、ROE有明确要求;二是优先选择具有协同效应的项目,同时考量经济价值;三是项目需经内部多重审核,审核标准严格。尽管已研究近200个项目,但最终通过决策的较少。若项目符合严格审核标准,公司仍会推进扩张,因其财务指标与战略需求一致。
Q:新能源板块当前存量23个项目的主要投资方向是什么?公司年度投资收益水平如何?
A:公司共有五只基金,前四只主要作为财务投资人参与其他产业投资;新成立的30亿新能源产业基金兼具财务收益与能源产业布局双重使命,与原有基金定位不同。当前投资项目处于三年投资期内,其中部分项目正进行IPO申报,其余项目预计2026-2027年进入集中退出期。由于项目尚在等待IPO审批,目前暂未产生直接投资收益。尽管有社会资本希望以溢价方式参与基金份额,但公司基于项目优质性暂未考虑。
Q:新能源板块投资涉及哪些具体性能板块?年报中提及的光伏发电、光储充一体化是否为当前主要投资方向?
A:新能源板块投资中,光伏资产主要通过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布局,已投资包括长兴项目在内的相关资产,重点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及自有物业等场景,该部分由4亿元规模的基金运作;30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基金核心投向资本市场认可的领域。
Q:工程业务板块2025年与2026年的收入及利润预期如何?为平滑该板块业务下降,其他方向的增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工程领域未来对营收的贡献计划维持在20%左右。针对该板块收入下滑,将通过水务新赛道布局、并购垃圾焚烧项目、新能源战略资源投入及突出三大主业进行弥补。工程板块被定义为辅助或其他业务,基于内部经营、业务结构优化及资本市场考量,未来将处于收缩状态。
Q:当前存量工程中是否包含部分BOT、PPP项目的建造收入?
A:当前存量工程中包含部分BOT、PPP项目的建造收入,例如场网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今年为最后一年建设期,由工程公司负责实施。
Q:场网一体化项目中内部与外部工程的占比分别是多少?
A:当前内部与外部工程的占比约为73%,涉及市政、水利水电及新能源板块等内部业务领域,建筑类业务多为外部业务。
Q:T3业务对内与对外的市场占比是否分别为70%与30%?
A:T3业务对内市场占比约为70%,其中主要为本土市场。
Q:未来三年,中山公用对广发证券的持股比例有何具体规划?是维持增持还是可能在合适时机减持以聚焦主业?
A:广发证券自投资以来通过投资收益为公司贡献了较多利润,其收益率在行业及中山公用所有资产类项目中均较为可观。2024年7月,公司基于行业周期及金融环境考量,以约6元/股的价格增持了部分广发证券H股,当前该笔增持已获得良好回报,股价最高达18-19元/股。未来持股战略将聚焦两方面:一是持续加大垃圾焚烧、新能源等主业投入,提升主业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二是根据资本市场环境、证券行业及广发证券自身表现动态调整金融资产配置,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可能性。
Q:广发证券的利润和分红是否会影响公司的分红?
A:广发证券历年分红比例约为30%-35%,中山公用自2014年起公司章程规定现金分红比率不低于30%。公司分红由广发证券分红及自身业务分红组成,占年度利润的8%-30%或更高。稳定分红政策持续至今,2024年公司实施特别分红,广发证券2024年进行中期分红。公司分红政策基于综合评估经营状况,以回馈投资者为原则,目前维持现有策略。
Q:未来三年公司资本开支计划的体量及主要投入板块如何?
A:供水与排水板块大资本开支高峰期已过,其中排水板块今年接近尾期并转入运营;水务板块前期三年投入已计入水价调整有效资产,今年水价调整将落地,后续投入以日常维修及管网优化为主,资本开支大幅下降;固废板块主要涉及技改与维修,不影响利润贡献,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
Q:公司未来三年现金分红比例目标区间是多少?未来三年现金分红绝对值与去年相比将如何变化?
A:公司未来三年分红规划将与即将发布的半年报一并披露,预计一个月内明确。
Q:公司对未来水价调整的看法如何?未来污水是否会进行价格及付费机制调整?
A:污水调价难度低于供水。污水调价无需听证会程序,外界关注度较低,企业与政府决策压力较小。若排水厂网一体化项目于今年9-10月转入商运,将核定污水价格。
Q:如何看待污水处理付费结构中居民付费多年未调整、政府付费比例提升的现状,未来是否会提升居民付费占比以减轻地方政府压力?
A:当前污水处理领域尚未收到提升居民付费占比以减轻政府压力的政策导向,仍维持原有付费水平;污水厂改扩建等投入资金将通过合理回报反馈,遵循谁受益谁付费原则。
Q:去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负的原因是什么?应收账款各子板块的体量情况如何?
A: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负的核心原因是环卫业务与污水费回收未达预期。其中,环卫业务中城区财政项目回款较有保障,但镇街项目因近年付费能力受限形成应收账款。公司已关注该问题,目前采取月度催结措施,并可能通过法律手段追回应收账款以维护股东权益。
Q:去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负的原因是什么?
A:主要因应收账款回收未达预期。应收账款核心问题源于环卫业务及污水费回收未达预期,其中镇街项目因近年付费能力受挑战形成应收账款,导致现金流受影响。
Q:去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负是否会影响未来分红的持续性、分红能力及分红比例?
A:公司将延续稳定分红策略,今年下半年重点推进应收账款回收工作,已通过多种手段追缴,预计三季度现金流情况将改善,以保障原有分红策略延续。
Q:公司今年总体业绩是否仍将保持乐观?基于上半年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公告显示广发证券投资收益较为显著,该部分今年增长幅度是否较大?
A:广发证券今年增长情况较为理想,公司第一大、第二大股东已发布业绩预告。当前判断公司今年总体业绩仍将保持乐观。此外,投资广发证券不仅能贡献投资收益,还具备稳定波动的功能,当金融环境受影响时,公司主业可回补广发证券的业绩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