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征科技25年中期业绩公告交流会

用户头像
不明真相的群友
 · 江西  

$元征科技(02488)$

1、2025年上半年经营表现(营收与净利润)

营收调整与同比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布的营收为9.82亿。2024年同期按原口径公布的营收为8.94亿,原口径同比增长10%。但两期数据口径存在差异:2024年的8.94亿中,软件收入8000万未做递延处理,直接入账;而2025年上半年软件销售金额为1.04亿,实际财务确认收入仅0.7亿,差额为3400万。该差额的形成原因是2024年递延调增4000万至2025年上半年,同时2025年上半年调减递延收入7400万,因此实际差额为3400万。若按2024年同一口径计算,2025年上半年调整后的营收应为10.16亿,同比增长14%。

净利润增长与口径说明: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96亿,2024年同期为1.53亿,同比增长28%,且净利润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针对投资者关于去年报表中其他减值差额的疑问,若调整软件收入口径(不做递延处理)并加入上半年约1000万的汇兑影响,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可达2.4亿。按统一口径计算,净利润增长率仍保持28%,集团经营基本达到内部预期指标。

2、主要产品出货情况分析

设备类产品出货增长:设备类产品近三个阶段(2024年上半年、2024年下半年、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出货14.4万台,下半年为15.5万台,2025年上半年达16.7万台,同比增长16%。增长主要源于海外市场和电商。海外市场2025年上半年出货5.2万台,同比增长17%;电商市场出货7.6万台,同比增长30%;国内市场出货4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设备业务因持续增长成为公司核心业务。

DIY与胎压传感器出货:DIY产品近三个阶段(2024年上半年、2024年下半年、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下降。2024年上半年出货24.8万台,下半年降至24.6万台,2025年上半年降至23.1万台,符合公司业务规划。胎压传感器方面,2024年上下半年均为33万台左右,2025年上半年达63万台,同比增长87%,今年预计破百万台,公司规划2025年破百万、2026年破200万,该产品为消耗类产品。

3、各产品线业务表现与规划

自研与OEM设备业务:自研设备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7.2亿,2024年同期6.4亿,同比增13%;2024年下半年7亿,收入呈增长趋势。2025年计划设备类收入增2亿,上半年已增8000万,下半年计划再增1.2亿。自研设备毛利率高,2025年上半年为47%,较2024年同期增1个百分点。OEM设备是低毛利业务,公司逐步压缩退出。2025年上半年收入1亿,2024年同期1.2亿,同比降15%;毛利率约17%。

软件业务调整与目标:软件业务,2025年上半年销售金额1.04亿,报表确认收入7000万,因2024年递延调增4000万,2025年上半年递延调减7400万,后续递延又增近3400万。还原递延影响,软件业务实际同比增28%,原报表未调整递延显示同比降13%。2025年计划递延状态下报表收入1.7亿,上半年已确认7000万,下半年需实现1亿。

服务与数据收入增长:服务与数据业务2025年上半年大幅增长。远程诊断服务,上半年客户购买金额870万,按新会计准则递延170万后,报表确认收入700万,2024年同期未递延收入500万,同比增53%;上半年远程诊断发单数近100万单,2024年同期60万单。大数据业务上半年收入790万,2024年同期490万,同比增61%。2024年全年服务与数据业务收入2400万,2025年目标4000万,截至当前已实现1500万,下半年需完成2500万。

轮胎与新能源业务进展:轮胎与新能源是2025年重点发展新业务,上半年收入2800万,2024年同期1900万,增加约900万。2024年全年该业务收入4200万,2025年目标1.1亿,上半年完成2800万,下半年需实现8200万。虽上半年增长慢,但因上半年国内培训活动聚焦新能源和轮胎类设备,预计下半年收入或有较好增长。

4、区域销售分布与增长情况

海外与国内收入对比: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与国内收入呈现不同态势。海外收入达7.5亿,2024年上半年为6.3亿,同比增19%,毛利率维持在51%。国内收入2.1亿,较2024年上半年的2.4亿减少近3000万。主因OEM设备减少1700万、主机厂配套减少1000多万;不过,商用车和TPMS业务今年上半年增加近600万收入。

各区域细分增长情况:2025年上半年,海外各区域收入及增速如下:北美区4500万美金,同比增23%;亚太区1150万美金,同比增39%;俄语区540万美金,同比增20%;拉美区650万美金,同比增18%;中东非区430万美金,同比增15%;欧洲区3110万美金,按软件摊销调整后增速为12%,报表口径增长不足10%。欧洲区上半年增长弱因人员结构调整,下半年是发展重点。

5、北美与欧洲区业务表现及展望

北美区业务现状与展望:北美区业务提升得益于电商销售增长、人员与场地扩充(新增人员并更换场地)、服务体系搭建更完善。从收入数据看,2024年线下完成6000多万美金,原计划2025年线下做到接近1亿美金,当前估计线下能达8000万美金;目前线下已完成3000万美金,电商完成1500万美金,总计4500万美金。线上+跨境业务全年过1亿美金无压力。下半年北美区重点关注TPMS业务,已新招一名该领域专业销售,目前TPMS销售主要来源于国内市场和跨境电商。基于现有信息,预计下半年欧洲和北美均会有不错增长。

欧洲区业务表现对比:欧洲区业务表现与北美区有差异,目前线上电商完成1300万美金,线下完成1800万美金,线下收入比北美区少1000万美金。

6、欧洲区销售情况与计划

上半年销售调整措施:上半年调整了销售人员和销售区域划分,团队仍需磨合。

欧洲区年度预期目标:2025年对欧洲区和美国区有明确要求,上半年欧洲区表现偏弱。全年争取实现1亿美金的目标,但预计难度较大,且该目标金额会比美国区少,但差距不会太大。

欧洲区9月重要会议:9月将召开欧洲区重要组织工作会议。欧洲市场较分散,含法国、英国、东欧等大区,各站点有差异。

Q&A

Q:各区域上半年销售绝对值情况如何?

A:海外上半年销售收入为1.04亿美金,其中北美区4500万美金、欧洲区3110万美金、亚太区1150万美金、拉美约650万美金、俄语区540万美金、中东非430万美金。国内上半年销售收入为2.1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4亿人民币减少近3000万,主要因OEM设备收入减少1700万、主机厂配套设备收入减少1000多万;但商用车和TPMS业务收入增加近600万。

Q:如何理解北美区23%的增速快于公司整体增速的原因?具体是因TPMS胎压监测业务放量、新品类拓展,还是市场份额提升?

A:北美区增速快于公司整体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三方面:一是上半年业务基础表现良好,若未受四五月份关税影响增速会更高;二是电商销售增长显著;三是团队与服务体系优化,通过增加人员、更换场地及完善服务体系推动业务提升。需说明的是,TPMS业务在北美区上半年未实现增长,其销售主要来源于国内市场和跨境电商,下半年将作为北美区重点拓展方向,并已新招专业销售人员。

Q:北美区域收入规模增速是否主要基于拓份额逻辑?

A:北美区上半年业务表现良好,叠加电商销售增长、人员与场地扩充及服务体系优化,推动业务提升;TPMS在北美区暂未增长,下半年将作为重点并新增专业销售。基于当前信息,下半年欧洲与北美区域均有望实现较好增长。

Q:今年对北美地区收入规模的具体展望如何?

A:去年北美线下收入为6000多万美金,原计划今年线下收入接近1亿美金,目前预计线下收入约8000万美金。线上加跨境业务当前收入为4500万美金,全年合计收入过1亿美金无虞。

Q:当前线上销售完成情况是否偏保守?

A:今年全年销售目标过1亿美金无虞。欧洲区当前表现存在偏差,线上电商完成1300万,线下完成1800万,较美国少约1000万美金,预计下半年将实现较好增长。

Q:欧洲区下半年增长预期的主要依据及策略调整有哪些?

A:上半年对销售人员及销售区域划分进行了调整,当前团队仍需进一步磨合。

Q:对欧洲区今年整体的量是否有大致预期?

A:今年对欧洲区和美国区有明确要求,上半年欧洲区表现偏弱。9月将召开欧洲区重要会议推进组织工作,因欧洲市场分散,目前正重新组建团队。

Q:欧洲区全年目标是否为1亿美元?

A:欧洲区全年实现1亿美元目标难度较大,今年可能较难达成,金额肯定少于美国区,但差距不大。

Q:其他区域中增速约30%-40%的是哪个区域?

A:增速较快的区域为亚太区,该区域今年增长表现良好,上半年营收近1,150万美金。

Q:其他区域今年的收入增长规划是否有大致数据?

A:其他区域今年的增长目标在20%左右,公司希望这些区域收入增速达到20%,欧美地区增速将略高于此。

Q:今年欧美地区增速是否较高?全年海外及海之晶预计收入水平如何?

A:今年欧美地区增速计划高于其他区域。全年预计收入约21亿,收入增速目标为20%。从产品维度看,设备类上半年增长8000万,下半年需增加1.2亿;软件类在国内新能源和轮胎设备领域需增加8000多万;服务和数据业务无压力。从市场维度看,国内市场预计与去年持平,增量主要来自轮胎和新能源设备;海外增量主要依赖欧美及其他区域,以支撑全年21亿收入目标的达成。

Q:海北地区与国内业务的规模分别是多少?

A:海北地区业务规模约16亿元,国内业务规模约5亿元,实际可能略高于该数值。

Q:轮胎产品及新能源产品近两个月是否呈现明显向上态势?

A:轮胎产品及新能源产品近两个月呈现明显向上态势。上半年国内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1%,预计下半年增长潜力更大。7月推出单价约3万元的组合产品,市场反馈良好,计划下半年推出1000套。尽管需实现8000多万元收入存在一定压力,但仍具备增长机会。

Q:轮胎与新能源业务合计2,800万元的收入是否主要来自国内市场?

A:该收入主要来自国内市场,海外占比较少。两项业务去年全年收入4,200万元,今年计划实现170%以上增长,目标收入1.16亿元。上半年增速不足,下半年需完成8,000余万元收入。6月年会后,公司已有较多预收款及用户订单,并持续推进产品推广。该业务对整体净利润影响较小,属于战略方向;今年利润主要来源仍为海外业务。

Q:新产品是否有海外销售规划?

A:公司有新产品海外销售规划,目前已有少量海外销售,但占比很小。

Q:海外对轮胎类产品及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是否较少?

A:并非轮胎类及新能源产品需求均较少,实际是新能源产品海外销量较少,轮胎类产品有部分海外销售。

Q:今年轮胎与新能源产品合计收入目标约1亿元的情况下,两者的规划占比如何?

A:轮胎与新能源产品的规划占比约为五五开。

Q:今年上半年轮胎与新能源设备收入是否仍保持五五开,具体表现如何?

A:上半年轮胎设备收入为2,500万元,新能源设备收入仅300万元,轮胎设备收入显著高于新能源设备。

Q:公司新能源设备今年上半年尚未放量的原因是阶段性问题还是竞争格局等因素?

A:去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900万元基本来自轮胎设备,今年上半年轮胎设备收入增至2500万元。新能源设备去年上半年收入极少,今年上半年有所增长,但增长需经历市场接受与持续推广的过程。

Q:当前新能源设备下游实际需求是否尚未放量?

A:当前新能源设备市场需求尚未快速放量。公司已发布均衡设备、充放电设备,并计划于下个月推出大电流高压整包充放电设备,持续完善新能源产品线。预计下半年新能源设备收入有望达到2000万至3000万,轮胎类设备亦存在增长机会,整体下半年目标8000多万存在实现可能。

Q:轮胎设备海外推广能否快速渗透,起量节奏如何?

A:美国和欧洲现有存货中已有部分轮胎类设备,当前推广情况良好。预计欧洲区与美国区今年各出货几百台,若总出货量达600台将带来较好收入,设备在海南市场售价较高。

Q:轮胎类设备在海外与国内市场的终端售价分别是多少?

A:轮胎类设备海外终端售价接近6,000美元,国内售价未提及。

Q:能否提供海外硬件与软件业务的收入、毛利及净利润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的展望?

A:目前公司未按此维度拆分相关数据,待分析拆分完成后,将由小马发送相关数据。

Q:国内新能源设备与轮胎设备是否等同于此前的ADAS及胎压监测设备?

A:并非等同,二者为不同产品。轮胎设备为专门用于四轮定位的设备,包含袁正新x613全新四轮定位仪;新能源设备为围绕新能源车维修的电源类及电池类设备,主套包含新能源电池均衡仪、气密检测仪及电池充放电设备。

Q:轮胎类设备具体指什么,是否涉及胎压监测?

A:轮胎类设备指专门用于四轮定位的设备,公司将其归为轮胎类设备,不涉及胎压监测。

Q:公司此前提出的应对美国关税的软硬件结合策略,今年上半年的实施情况如何?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A:公司应对美国关税的策略实施情况如下:当前发往美国的关税水平维持在30%左右,与去年相近。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调整产品编码,将诊断设备从设备类归为平板类,减少约20%关税,并已完成一批货物发运;二是将部分产品转至越南生产,目前已从越南正式出货;三是在美国自有仓库储备了大量核心产品存货,以应对未来潜在影响;四是后期发往美国的货物将主要从越南发货,尽管越南生产成本略有提高,但整体与中国发货成本水平相当。

Q:元贞产品的市场份额及行业竞争格局情况如何?

A:元贞核心业务为面向修理厂的诊断设备,诊断设备出货量持续增长,去年上半年14.4万台、下半年15.5万台,今年上半年16.7万台,下半年预计超17万台,全年有望达35万台。国内市场上半年出货量近4万台,市场占有率超70%;海外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增长主要来自海外。核心业务包括整套设备出货、软件收入、基于诊断设备和软件的服务及数据收入。战略目标为成为全球诊断行业龙头,设备量增长推动远程诊断需求及服务收入提升,数据完善增强大数据价值。因OEM设备净利润率较低,公司不发展该业务,并于前几年关停直升机工厂及养护类业务,聚焦高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现金收入回款同比增加,主要来自软件收款,利润基本为现金,可用于分红。

Q:公司今年上半年存货增至约3亿元,是否主要为美国地区额外储备产品以应对当时关税问题?

A:是的,今年上半年公司存货增至约3亿元,主要为美国地区额外储备产品以应对当时关税问题。

Q:后续关税风波过去后,美国地区存货水平是否会下降?存货减值压力是否也会缓解?

A:当关税关系明朗且越南发货路径顺畅后,美国地区无需维持高存货水平,存货水平将下降,减值压力随之缓解。

Q:除诊断产品外的新产品的技术壁垒如何?是否与诊断产品同样强调通用性?

A:公司仅推出具备显著创新且与其他产品体验差异明显的设备。例如轮胎设备业务规模从去年约1000万元增长至今年约7000万至8000万元,新能源设备亦遵循相同逻辑。未来元正将持续聚焦创新与技术突破,创新本身即构成技术壁垒。

Q:公司后续新产品的发布或推广是否有大致时间安排及产品情况说明?

A:公司后续新产品计划主要围绕机器人与AI两大方向。今年年底拟推出首款以机器人驱动的汽修设备,该设备体验与现有产品差异显著,具备替代性,主要聚焦欧美市场。明年7月将发布新一代诊断设备,融入智能汽车服务的AI汽修智能体,体验与现有诊断设备完全不同。此外,公司每日生成近100万份诊断报告,正与机构合作探索通过RWA工具及区块链技术提升数据价值,此前已积累较多区块链专利储备,团队持续推进相关技术应用。

Q:公司后续的限售股规划如何?何时能实现全流通?

A:公司推进全流通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流通市值并争取进入深港通。目前已在7月1日初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全流通申请,正等待回复及批复,将按步骤推进并争取尽快获得批复。若成功获批,流通市值将提升,结合明年更好的业绩,有望争取进入深港通。

Q:公司全流通业务今年下半年是否有机会落地?

A:公司已于7月1日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全流通申请,目前正等待回复及批复,按半年准备周期推进,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机会落地。

Q:剩余限售股何时推进全流通?

A:剩余限售股将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全流通,目前因保留部分限售股,未来将视A股市场机会决定是否全部流通。

Q:大股东在股权方面是否有相关计划?

A:公司层面持续进行回购,由于回购会导致大股东持股比例不断提高,因此大股东暂时无直接增持计划。

Q:公司回购是否按季度分配资金额度,每批额度是否为3,000万?

A:公司回购并非按季度分配资金额度,实际受外管审批限制,单次回购金额不超过3,000万。公司可回购不超过港股流通股的10%,具体执行需结合未分配利润情况。公司策略为每年利润主要用于分红与回购,两者规模此消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