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化能源2025中报业绩解读电话会

用户头像
不明真相的群友
 · 江西  

$嘉化能源(SH600273)$

1、公司业务结构与循环经济模式

业务模式核心基础:公司以热电联产为核心向下游或横向延伸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热电业务核心包括:一是蒸汽业务,作为产业配套园区的基石性服务,是公司传统且稳定的业务;二是自发电,用于电解盐水支撑氯碱业务。

业务板块延伸结构:公司围绕热电联产延伸出六大业务板块:第一,氯碱业务,2021年之前全部外售,2021年下半年PVC一期30万吨项目投产后自用;第二,PVC业务,投建是为发挥氯碱装置潜能,避免市场不佳时装置无法开满;第三,脂肪醇/酸业务,依托自产蒸汽和副产氢气发展,目前产值最高、利润贡献重要;第四,精细化工业务,含黄化医药、电子级硫酸等,黄化业务近年收入占比下降,2024年利润不佳,2025年形势改观;第五,新能源业务,涉及光伏和氢能,光伏包括西北地面分布式和东部沿海屋顶光伏电站,目前以运维、售电和回收电费为主,投资已结束;第六,码头仓储业务,配套公司自有产业及园区企业。

循环经济模式特点:各业务板块均为传统业务,串联形成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历史上,该模式下公司收入及盈利水平平稳;经济下行时,稳定性更明显。

2、二季度收入利润构成分析

主要业务收入利润:二季度公司主要业务收入及利润构成如下:脂肪和脂肪醇业务收入最大,约23.23亿元,占总收入40%以上,净利润1.7亿元,毛利率略降。PVC业务上半年收入7亿元,亏损近7000万元,毛利率-9.5%,一、二季度各亏约3000万元。蒸汽业务收入8.5亿元,净利润1.8亿元,毛利率略升。氯碱业务收入超4亿元,净利润约1.8亿元。码头装卸业务收入4800万元,利润超3000万元。新能源(光伏发电)、氢能及贸易业务合计净利润近4000万元,收入规模小。黄化业务收入1.7亿元,扭亏为盈,去年前三季度亏5000万元,去年上半年亏约3000万元。

3、重点业务与项目进展问答

蒸汽业务调价与产能:蒸汽业务调价机制因客户而异,过去有半年协商的情况,近年多为月度调价,部分季度调价,价格传导更快。单吨盈利通过毛利率测算,近年毛利率稳定在28%-32%。Q2蒸汽单价约185元/吨,因煤炭价格下滑。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10%,年化约1200 - 1300吨。蒸汽装置理论产能2260万吨,因装置自耗实际未达上限,园区正常增长下产能仍有空间。

新项目投产进度:脂肪醇二期原计划8月底至9月投产,因配套进口装置延期,预计推迟至10月下旬,从三季度推迟到四季度。PVC二期投产取决于烧碱技改,顺利的话9月底可投产,两项目预计四季度试运营。

氯碱技改与产能:氯碱技改后,单纯烧碱产能预计达42万吨。2023年氯碱联产最高产能达52万吨。氯碱为联产模式,开工受国家管控影响,若管控宽松,企业会按效益调整开工,业内存在超审批能力生产情况。

脂肪醇业务表现:脂肪醇二季度产量近9万吨,收入增长因单吨价格上涨(棕榈仁油去年6 - 7月起涨价),实际销量变化不大。价差整体平稳,脂肪醇价差略扩,脂肪酸价差稍弱,两者有对冲。产能上,一期名义20万吨,实际年30万吨;二期名义15万吨,投产后若市场需求可消纳,两期均能开到30万吨(可能一期略降、二期开满)。产品结构上,一、二期酸和醇产量基本各占一半,二期产品更丰富。

4、其他财务与运营问题解答

资产减值与碳交易:上半年资产减值源于前两年收购的双氧水业务。该业务是合资公司的厂中厂,因装置落后、效益差,且公司土地规划紧张(为脂肪醇二期腾地),对其报废、拆除,形成约2000万元偶发性减值。碳交易方面,国家政策未调整时,公司每年约有60 - 70万吨额度。去年单价约95元/吨,今年约75元/吨。上半年已处置约40万吨,下半年预计还有30 - 40万吨,具体兑现时间依市场价格而定。

黄化业务改善原因:黄骅2025年整体经营较2024年好转,主因下游农化需求改善,产品价格回暖且销量回升,量价齐升。

应收款项融资情况:中报应收款项融资较一季报或去年年报增加较多,主因2025年上半年新增约2亿元融资租赁业务(已公告)。

氯碱口径调整影响:公司中报调整氯碱口径,原含液氯和烧碱,现剔除液氯。调整后,二季度氯碱产量与一季度变化不大(电解槽开台数相同),毛利略好于一季度。目前液氯产量约15% - 20%外销,其余自用;后续随QC27项目投产,外销比例将下降。

Q&A

Q:蒸汽业务Q2单价比Q1下滑,且Q2煤炭价格约185元/吨,蒸汽的调价机制及频率如何,Q2价格下调后单吨盈利绝对值较Q1有何变化?

A:蒸汽调价机制根据客户不同存在差异,过去以半年一谈为主,近两年调整为以月度为主、部分季度的调价频率,价格波动传导速度较以往加快。单吨盈利通过毛利率测算,近年毛利率维持在28%-32%的稳定区间。

Q:蒸汽产能装置的当前理论上限是多少?实际可达到的产能上限如何?园区需求增长是否会影响产能上限?

A:蒸汽产能装置的理论上限为2260万吨,但由于装置自身消耗,实际无法达到该理论上限;当前园区正常需求增长下,实际产能仍未达到理论上限。

Q:脂肪醇二期与PVC二期两个新项目的进度及后续投产计划如何?

A:脂肪醇二期原计划8月底至9月投产,因进口配套装置船期延迟,预计推迟至10月下旬。PVC二期顺利的话可能9月底投产,主要取决于烧碱技改;内部财务模型测算显示,烧碱装置提能后,PVC虽略有亏损但整体效益为正,因此按规划正常推进。两个项目四季度均将进入试运营状态。

Q:烧碱装置技改完成后,有效产量是否从之前的40万吨提升至50万吨?

A:2023年氯碱合产后最高产量约50-52万吨。本次技改通过技术路径改变实现,烧碱单产预计可达42万吨;实际产量受国家管控影响,若管控宽松则可能更高。氯碱合产时实际产量通常超过审批能力是业内通行做法,企业会根据效益优先提升高收益产品产能。

Q:烧碱扩能后,公司自备电是否会进行适度扩能以满足新产能用电需求?还是需要通过外采电补充?

A:自备电难以完全满足新产能用电需求,但整体缺口不大。

Q:上半年资产减值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A:上半年资产减值主要源于前两年收购的双氧水业务。该业务原为合资公司的厂中厂,装置落后、效益不佳且影响土地规划。因当前土地资源紧张,公司将其收购后报废、拆除,为现有脂肪醇二期项目腾挪用地,由此产生2000余万元的偶发性减值。

Q:公司今年中报营业外收入3000余万元来自碳交易,具体细节如何?碳交易是否每个季度均有,每年额度情况如何?

A:当前年度碳交易额度约为60-70万吨。碳交易兑现时间取决于企业对碳排放权价格的判断,因此不一定每个季度均有体现。去年碳交易价格约95元/吨,今年约75元/吨;今年上半年已处置约40万吨,下半年预计处置30-40万吨。国家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碳交易收入将每年持续。

Q:脂肪醇二季度产量和销量较一季度增长明显,主要是下游需求变化导致的吗?

A:脂肪醇二季度产量和销量实际变化不大,收入增长显著的主因是单吨售价上涨。去年上半年人油价格波动较大,棕榈仁油价格自6月、7月起上涨,在销量未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售价提升导致销售收入差异显著。尽管毛利略有下降,但总盈利仍呈上升趋势,核心驱动因素为售价上涨。

Q:脂肪醇与脂肪酸在7月至8月初期间的价差较二季度呈现何种趋势?

A:整体趋势平稳,脂肪醇价差略有拉大,但企业经营层面影响较小,整体仍保持平滑状态。

Q:老产能名义产能为20万吨,去年整个板块产能为30万吨,二期新项目名义产能为15万吨。从实际生产产量角度,一期的脂肪醇与脂肪酸产量比例如何?二期全部投产后,脂肪醇与脂肪酸的产量比例如何?

A:一期与二期装置的产品构成比例均为脂肪醇与脂肪酸各占一半;二期投产后,产品种类将更丰富,但脂肪醇与脂肪酸的产量比例仍保持各占一半。

Q:一期与二期的总量是否存在差距?

A:一期设计产能为20万吨,目前年产量约30万吨。若市场可消纳,两期均可达到该产量水平。但受下游销售节奏影响,二期开满后一期产量可能略有下降,整体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两期产能。

Q:若市场需求可消纳,脂肪层酸板块产能是否可实现翻倍?

A:脂肪层酸板块一期设计产能为20万吨,目前年实际产能约30万吨。若市场需求可消纳,两期装置均可达到该产能水平;但考虑下游销售难以快速提升,二期开满后一期产能可能小幅调整。总体而言,市场有需求时两期装置均可开满。

Q:根据百川统计,公司酸板块有3万吨甘油及3万吨油酸,这些产品是否属于脂肪酸板块?

A:甘油、油酸及其他产品属于酸类产品,属于脂肪酸板块。

Q:二季度该板块毛利率下滑,近期百川数据显示脂肪醇价差扩大,且甘油-棕榈仁油、油酸-棕榈仁油价差也扩大,是否意味着脂肪酸与脂肪醇在三季度将同向变好且未形成对冲,实际生产经营端是否如此?

A:未对甘油-棕榈仁油、油酸-棕榈仁油等细分品种价差数据进行比对,后续将了解是否同向变好。

Q:中报氯碱业务口径调整,若还原原口径,二季度烧碱产量环比如何变化?

A:二季度烧碱产量环比无显著变化,因电解槽运行台数未调整。氯与碱合计毛利二季度略好于一季度,但整体变化不大。

Q:一季度氯碱总产量为9.52万吨,其中烧碱与氯的产量及销量分别是多少?

A:氯与碱的生产比例稳定,当前氯的销量约占自身产能的15%-20%,后续该比例将持续下降,待QC27投产后将完全停止外销。

Q:目前绿的销产能的外销比例及后续变化情况如何?

A:目前绿的销产能约15%-20%用于外销,剩余部分基本自用;后续外销比例将持续下降,待QC27投产后将完全停止外销。

Q:脂肪醇二期计划于3-4季度投产,客户储备情况如何?打满产能的周期是否有内部规划?

A:脂肪醇二期投产后,下游园区企业可消化大部分产能,且与赞宇配套合作,客户储备情况良好,打满产能无问题。

Q:脂肪醇二期计划于3-4季度投产后,客户储备情况如何?产能打满周期是否有内部规划?

A:脂肪醇二期投产后的客户储备主要由园区内企业消化,配套企业已能基本满足需求,产能打满周期无显著问题。

Q:中报应收款项融资较一季报及去年年报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中报应收款项融资增加主要因今年上半年新增的融资租赁业务,该业务规模增加约2亿元。

Q:黄骅今年整体经营较去年好转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A:主要得益于下游农化行业改善,价格与销量均回暖,需求端呈现向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