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报财务表现与增长动因
•核心财务数据: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46%。其中,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产品占主营收入的89.5%,非分子筛金属的催化剂占主营收入的6.28%。净利润为1.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52%;归属于母公司扣非的净利润为1.22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3.41%;基本每股收益为0.7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91%。公司上半年业绩符合整体预算预期,达到基本指标。
•业绩增长原因: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源于:移动源分子筛等高毛利产品订单增加,收益较好;环氧丙烷催化剂开发新客户,上半年销售100吨,推动国内销售增长;比定催化剂实现约100吨销售。净利润增长源于毛利提升:天然气等能源及主要原料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上半年生产排布紧密,单吨产品成本下降,带动整体毛利改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30%。
2、移动源分子筛业务分析
•产品结构与销量:移动源分子筛产品主要供给巴斯夫,用于柴油发动机脱销。2025年上半年销量1395吨,2024年同期约1320吨,仅增加六七十吨。产品结构上,老产品约500吨,新牌号产品(内部牌号DC36)约720吨。市场分布方面,出口占比78%(约1000吨),国内市场占比22%(约300吨)。
•欧7标准影响:欧7标准原计划于2025年7月1日实施,但已延迟,具体实施时间未明确。新牌号产品DC36可适配欧7标准,巴斯夫已提前布局并推广。DC36在价格不变时处理效率更高,能更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单发动机对分子筛的用量未因欧7标准增加,属欧6标准的替代。尽管柴油发动机市场总量趋于下降,但中储煤因拥有相关专利(包括模板剂技术),其在巴斯夫供货体系中的分子筛供应量将逐年增加。目前巴斯夫德国工厂暂不能生产该产品,若生产需向中储煤购买模板剂和锂源,而中储煤生产成本更具优势。
•价格与毛利趋势:新老产品毛利差异主要受模板剂成本影响,新牌号产品因模板剂为自主复配开发,成本较低,此前毛利较高。2025年上半年,老产品原料价格下降,新老产品毛利差收窄至两三个百分点。上半年移动源分子筛整体平均毛利约46%。新产品原料获取容易,价格受波动影响较小,稳定性更优。
3、HPPO环氧丙烷催化剂业务进展
•市场拓展与销量:HPPO环氧丙烷催化剂因性能优势,经巴斯夫、盈创、卫星石化等装置验证,对国内原采用其他催化剂的厂家形成替代。今年开发山东新客户,上半年销售近100吨,下半年预计有订单。国内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催化剂两年更换一次,年需求至少五六百吨,两年周期可达千吨级。今年含出口和国内销售,预计销量达300吨左右。现有国内客户可保证供应,新客户在接洽,替代推广有望提升收益。
•技术授权与合作:与卫星石化合作模式为提供工艺包和催化剂。卫星石化装置产能提至43万吨,催化剂经近两年验证性能获认可。下半年将根据其需求更换催化剂。国内新建环氧丙烷产线投资缩减,短期无新建计划;国外有接触,但落地时间不确定。公司近两年将加大国内产品替代力度。
4、金属催化剂业务拓展
•草甘膦催化剂:公司最老产品是金属脱氢除草剂,用于草甘膦领域,与杨农合作,年销量约400 - 420吨。自去年起开发新客户,预计每年增约100吨销量,未来接近500吨。
•甲醛催化剂推广:公司与万华合作开发铁钼法甲醛催化剂,替代国外进口。国内甲醛催化剂需求大,市场容量约1500 - 2000吨。2025年上半年已销售25吨。该催化剂在万华生产线获肯定认定报告,完成FTO侵权报告,无侵权问题,推广顺利。自去年至2025年陆续开发新疆国泰、新疆天业、济南圣泉等新客户,2025年计划开发更多客户,未来有望成公司增长点。
5、高纯材料研发与规划
•高纯氧化铝进展:高纯氧化铝方面,公司规划了用于分子筛的SB粉、载体氧化铝球等产品,并已建设中试装置。该中试装置年产能约300吨(良好情况下可超300吨),目前已投入运行。产品应用于催化剂载体领域,如PDS载体、乙二醇催化剂载体等,今年计划销售100多吨载体氧化铝球。中试装置运行及产品形成一定销售后,公司将在木头项目建设2000 - 3000吨级的大装置,生产线建设计划于今年启动。
•高纯石英砂布局:高纯石英砂方面,公司采用与传统矿源工艺不同的化学法合成技术路径,从硅粉起始生产四甲基硅烷(可直接销售,水解后可制硅溶胶),进而制备高纯石英砂。目前已搭建中试装置,可实现6N5纯度的产品生产,当前已产出物料用于打干锅,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将干锅送至单晶硅生产厂家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公司将建设4000 - 5000吨级的大生产线。成本方面,由于以硅粉为原料,产品具备成本优势;尽管当前高纯石英砂市场价格约七八万元/吨,但公司产品成本优势显著。毛利方面,中试产品毛利暂不能完全代表大生产水平(受收率、不良品率等因素影响),但公司新产品通常毛利不低于30%。此外,中试过程中品质不佳的产品可直接用于分子筛生产,品质好的则可作为半导体或光伏原材料。
6、人事变动与股东回报
•董事与管理层调整:原总经理甄总因身体状况及年龄偏大原因,辞去董事和总经理职务并转任顾问。董事调整为创始人夫人、董事长的夫人刘意静,总经理由董事长李进接任,管理层由李进统一管理。
•研发人员储备:公司近年持续优化研发团队,每年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化物所等高校招聘博士、硕士等新鲜血液,提升研发团队学历比例。部分原研发实操人员调整至生产一线,每年招聘20 - 30名新员工充实研发、生产及管理部门。
•股东回报计划:公司近年分红不低于30%净利润,去年分红接近40%,未来承诺每年分红不低于30%,并筹划多次分红。公司账面现金12亿,其中8亿为木头项目资金,2025年将加速该项目投资进度。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约6 - 7%。5.6亿银行授信为无抵押信用授信,主要用于开具承兑汇票及结汇,使用较少但需维持银行信用。
Q&A
Q: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方面:移动源分子筛等高毛利产品订单增加带动收益增长;环氧丙烷催化剂通过市场开拓及新客户开发,上半年实现100吨销售,推动国内销售增长;比定催化剂实现约100吨销售。
Q: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毛利水平提升。毛利提升主要得益于天然气等主要能源及原料价格同比下降,以及生产排布紧密降低单吨产品成本,推动整体毛利改善,最终净利润增长超30%。
Q:公司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和专利情况如何?
A: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2,343.5万元,同比增长11%;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共拥有专利241项,其中发明专利191项、国际专利3项、实用新型47项。
Q:截止到报告期公司总股东人数是多少?
A:截止到报告期,公司总股东人数为5,707户。
Q:欧7标准下沸石用量是否增加?欧7标准具体实施时间如何?若全面推行欧7标准,分子筛总量预期如何?是否将获取巴斯夫鹿特丹西工厂的分子筛供应比例?
A:欧7标准下单体发动机沸石用量未增加,为欧6标准的替代产品。欧7标准具体实施时间因政府因素影响尚未明确,无具体时间表。从总量看,由于柴油发动机市场整体趋于下降,全面推行欧7标准不会显著提升分子筛总量;但中储煤凭借专利工艺及成本优势,在巴斯夫供货体系中的分子筛供应量将逐年增加。目前中储煤为巴斯夫主要供应商,德国工厂虽可授权生产但需采购中储煤原料。巴斯夫预计该市场仍有5-8年发展空间,不会快速被重卡等领域替代。
Q:方和利产品是否因模板剂原因导致毛利率更高?当前两个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如何?
A:新牌号产品模板剂为自主复配开发,模板剂价格是分子筛成本构成的关键因素。当前新牌号模板剂价格较低,因此其毛利率偏高。今年上半年,老产品原料价格下降,两个产品毛利率差距缩小至两三个点。移动源脱销产品上半年整体毛利率平均约46%,主要受市场变化影响;新产品原材料易获取且价格波动较小。
Q:公司今年另一个增长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A:今年公司在HPPO环氧丙烷催化剂领域增长较大,主要得益于开发新客户并实现催化剂替代。中储煤环氧丙烷催化剂质量优势显著,产品通过巴斯夫、盈创、卫星石化等装置验证,转化率等性能指标表现优异,从而实现对国内原采用其他厂家催化剂的替代。上半年该产品已向山东一家客户销售近100吨,下半年预计仍有订单。国内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催化剂市场规模较大,催化剂每两年更换一次,年需求量约五六百吨,两年合计达千吨级。今年公司该产品出口与国内销售合计预计达300吨左右。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多家客户建立稳定供应关系,新客户仍在接洽中,未来催化剂替代推广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收益。
Q:未来与HPO客户的合作中,收入来源是否包括技术授权相关收入,还是主要以驱挖机为主?
A:与卫星石化的合作中,公司提供了技术工艺包及催化剂。当前国内新建产线因投资缩减短期内无新增计划,国外客户虽在接触但落地时间未定,近两年将重点加大国内产品替代力度。
Q:公司在金属催化剂领域的业务情况如何?以及年报中披露的甲醛催化剂产品市场竞争情况如何?
A:公司金属催化剂业务以进口替代为核心方向,主要包括金属脱氢催化剂与铁钼法甲醛催化剂等产品。其中,金属脱氢催化剂为公司传统产品,用于草甘膦生产,与杨农合作,年销量约400-420吨;2023年起新增客户,预计年销量将增至约500吨。此外,公司与万华合作开发了铜催化剂及铁钼法甲醛催化剂。甲醛催化剂为当前重点推广产品,国内市场容量约1500-2000吨,国内有数百套相关装置,需求较大;2024年上半年销量已达25吨,且已在万华生产线完成完整应用并获肯定的认定报告。同时,公司已完成该产品FTO侵权报告,确认与国外催化剂无侵权问题,推广顺利;2023年至今已开发新疆国泰、天业及济南圣泉等新客户,2024年计划进一步拓展客户,未来有望成为重要增长点。
Q:甲醛催化剂下半年的销量是否将高于上半年?
A:该催化剂今年预计销量约150吨,其中上半年已销售25吨,下半年销量将高于上半年。
Q:高纯石英砂与高纯氧化铝的中试装置及后续产品推广进展如何?
A:高纯氧化铝方面,公司规划了分子筛用SB粉、载体用氧化铝球等产品,目前拥有年产能约300吨的中试装置并已运行,今年计划向客户销售100多吨氧化铝球,产品已开始推广送样并部分自用;中试阶段完成且形成一定销售后,将在木头项目建设2000-3000吨规模的量产装置,今年启动生产线建设。高纯石英砂方面,采用化学法合成工艺,规划了四甲基硅烷、高纯石英砂等系列产品;今年搭建了中试装置,可生产6N5纯度产品,当前正进行打干锅,计划年底送单晶硅生产厂家验证,验证通过后将建设4000-5000吨规模生产线;产值方面,今年高纯石英砂无贡献,高纯氧化铝中试产品已有部分产值;未来放量预计在明年或后年,属于中储煤产业链布局的一部分,旨在拓展材料业务以扩大市场空间并推动业绩增长。
Q:公司在炼油分子筛领域的未来产品规划及计划如何?
A:公司目前在炼油分子筛领域已有Beta分子筛、Y分子筛、ZSM-5分子筛等品种并形成一定销售。上述产品为高硅铝比高性能产品,因国内市场价格不高,当前未直接销售至国内炼油系统,主要通过出口实现较好收益。具体客户方面,Beta分子筛、Y分子筛主要销往巴斯夫,ZSM-5分子筛则供应保洁公司用于吸附剂生产。
Q:公司对国内与海外炼油分子筛客户的未来发展预期如何?尽管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较低但空间较大,未来是否有较好发展可能?
A:此前因中海亚项目未建成、产能有限,公司炼油分子筛主要供应海外市场,国内因竞争激烈、价格低、毛利低未重点拓展。中海亚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将在该基地生产Beta、ZSM-5等炼油分子筛,通过放量生产降低成本,并根据客户需求优化成本,以争取国内市场。
Q:国内固定源及二氧化碳环保标准目前不够严格,未来该领域是否有发展空间?分子筛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情况如何?
A:公司基于移动源技术储备了固定源脱硝产品,近年年均销售额约1000万至1500万元。从技术替代角度,脱硝分子筛未来将逐步替代钒钛催化剂:当前国内钢厂、电厂、化工等领域尾气处理主要使用涂覆钒钛催化剂的波纹板,若环保政策趋严导致氮氧化物指标进一步提高,钒钛催化剂将难以满足标准,需采用分子筛处理。目前销量未显著增长的主因是国家环保指标要求不严格,仅部分要求超净排放的客户使用分子筛催化剂。国内固定源环保市场空间预计大于移动源,参考钒钛催化剂年需求量达四五千吨级。公司已落地多个验证案例:某钢厂尾气处理项目实现超净排放,避免雾霾等特殊时期停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推进;自有厂房VOC处理通过硅板涂覆分子筛实现超净排放。技术层面已完全具备推广条件,未来市场空间拓展将主要依赖国家环保政策变化,公司将根据政策调整加大推广力度。
Q:抛光液项目当前进展如何?未来是否有向该方向布局的计划?
A:抛光液为混合物,公司研发持续推进,主要将高纯石英砂应用于抛光液生产。公司已公告与日本京鹤研究所开展半导体领域全方位合作,未来将加速工业化推进。当前重点是打通高纯石英砂生产,后续附带产品将自然形成规模。
Q:化学法与矿提取方式在成本端的优势有哪些?使用端是否存在问题?
A:化学法与矿提取均为提纯工艺,主要区别在于方法不同。化学法纯度更高,石英矿提纯产品多用于光伏领域,半导体应用较少;国际上赛灵思公司采用合成法生产的高纯石英砂因纯度更高,在半导体领域应用较多。成本方面,硅粉法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成本更具优势;石英矿依赖矿石采集,中国石英矿资源较少,基本依赖进口,美国矿涨价导致成本上升,高值使用价差在10万以内。目前硅粉法提炼的产品在成本端具有一定优势。
Q:报告期董事人事变动的具体情况及近期研发人员储备情况如何?
A:董事变动方面,一季度原总经理甄总因身体状况及年龄原因,辞去董事和总经理职务,调整为顾问;董事由创始人李总夫人刘意静接任,总经理由董事长兼任。研发人员储备方面,近三年持续从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招聘博士、硕士,部分原研发实操人员调整至生产一线以优化研发团队学历结构;重点招聘分子筛、催化剂专业毕业生,每年招聘20-30人补充至研发、生产一线及管理部门。
Q:未来股东回报计划如何?在手现金较多且向银行授权5.6亿授信的情况下,股东回报与再投资的具体规划是什么?
A:股东回报方面,近三年分红比例均不低于净利润的30%,2023年接近40%,未来承诺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30%;2024年起计划实施两次分红。再投资方面,账面12亿现金中8亿为木头项目资金,调整产品规划后将加速该项目投资进度;公司资产负债率目前约67%;中储煤拟推进并购计划,聚焦产业上下游整合,寻找与现有产品协同、可进入半导体或光伏行业的合适标的,推进并购方案需双方达成共识。
Q:公司此前获得五点几亿授信,在资产负债率较低的情况下,提升授信的原因是什么?
A:该授信为无抵押信用贷款。公司因自身现金充足,实际使用授信额度较少,主要用于开具承兑汇票及结汇信用额度。维持一定授信使用是为避免银行信用评估降低,影响未来资金使用。目前公司与各银行关系融洽,银行主动提供授信且额度较高,但未用于项目投资等实际应用。
Q:移动源拓销采用阶梯价格签订合同,后续随着销量增长,价格水平是否会下行?毛利率是否会下降?巴斯夫年度采购方面,今年采购量预期如何?上半年与下半年采购量分布是否有差异?
A:移动源拓销合同采用千吨级阶梯价格,随着销量增加,价格存在下行空间,合同约定最大降幅约12%。此外,合同包含汇率波动、主要原料价格变动、三废处理成本变化等价格调整条款,未来可能因上述因素或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触发降价,但合同测算时已设定最低净利润率作为安全保护值,且产品具备技术壁垒,毛利率有保障。巴斯夫今年采购量预期为2400吨,上半年已销售1395吨,下半年预计采购1000-1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