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康农牧2025年中期报告业绩交流会

用户头像
不明真相的群友
 · 江西  

$德康农牧(02419)$

1、中期核心运营与财务指标

·主要运营指标表现:2025年上半年商品猪及黄羽鸡销售数据显示,生猪销量511.74万头,商品猪销售均价2032.7元/头,同比上升3.5%;黄羽鸡销量4270.33万羽,销售均价30.5元/羽,同比下降19.1%。

·核心财务指标表现: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16.95亿元,同比上升24.3%;净利润调整前为12.73亿元,调整后为13.6亿元,其中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调整后为12.92亿元。

·荣誉与资质进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荣誉与资质方面取得多项进展:1月,旗下常熟德康、徐县德康、达州德康位列农业农村部新一批非洲猪瘟无疫小区;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第五批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名单,广安德康凤凰山种猪场、峨山德康鹏达种猪场入选国家级猪伪狂犬病净化场;4月,公司荣获港股通年度新秀奖项;6月,公司动物营养与饲料高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正式进入优化重整后的省重点实验室序列。

2、生猪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育种技术成果转化:生猪业务增长得益于育种技术成果转化。自2013年引进优质种猪搭建自有育种体系,十余年深耕使公司位居国内育种第一梯队,种猪生长性能连续多年位列全国93家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第一。自主研发的二系配套系综合性能优、效益好、竞争力强,相比主流DLY配套系,单头肉猪增收超百元,通过生产供给体系提升养殖良种化后,每头母猪年增效超2000元。该技术打破引种恶性循环,形成自主可持续育种体系。

·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精准营养与饲料技术驱动业务增长。公司建立动态原材料数据库,依生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饲料配方。母猪饲养用动态数据驱动体况管理和饲料调整技术,使每头母猪年饲料消耗减约47公斤。开发全面饲料成本控制体系,配套多项技术,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可快速调整配方和采购策略,目前豆粕用量降至3%以内,有效控成本。

·疾病防控与健康管理:疾病防控与健康管理保障业务增长。公司秉持‘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理念,通过多方面措施保障猪群健康。蓝耳净化成效显著,核心育种场及工作站实现蓝耳双阴净化,多数种猪场免疫无疫;报告期内20余家猪场通过无疫小区认证,18家为猪伪狂犬净化场,数据行业靠前。此外,实施多项措施确保猪群健康,若干品系白血病检测连续4年阴性,结合疫苗免疫技术,支原体疫苗菌株定制率长期维持95%以上,解决病原垂传问题。

3、轻资产模式(二号农场)优势

·模式运营与农户收益:新式家庭农场(二号农场)运营注重技术赋能农户,上半年新式农户户均代养费达80万元,去年户均代养费138万,今年预计达160万左右。养殖效率上,PSY提升至27,处行业领先。

·联农带农工程进展:公司在宜宾推进百村百万联农带农工程,构建政府统筹、企业主导、农户参与、银行支持、保险保障的融合发展格局。投资5000万元建设生猪养殖技术实训中心,聘请专家培训农户,提升其养殖技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未来将扩大工程覆盖范围,让农户共享红利,为公司打造增长极。

·成本优势与多赢效应:二号农场成本控制优势显著,上半年全成本低于12元/公斤,优秀区域低于11.5元/公斤。该模式实现多赢:企业轻资产运营降低固定资产投入;农民因高收益提升投入度与责任心,养殖种猪的连续收益增强获得感;政府层面,符合乡村振兴政策,联农带农促增收。从良性循环看,农户适度规模养殖利于生物防控,健康度提升减少用药,形成健康养殖与消费者满意的正向循环。

4、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完全成本下降结构:从成本下降的结构来看,饲料成本下降约0.9 1元/公斤,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整体下降约0.3元/公斤,剩余部分主要来自生产指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今年上半年的完全成本在12.4元/公斤多一点。对于未来成本下降空间,通过断奶成本优化及后期预测,预计下半年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生产效率核心指标:生产效率方面,今年上半年PSY整体达到27头,前20%以上的猪场PSY已达31左右,部分优秀场PSY达到32 33的水平,未来目标是推动整体PSY向优秀场水平靠拢。断奶到上市阶段的日增重约800克,料肉比约2.6,上市率平均约96%,优秀场上市率在97%以上。

5、未来发展战略与挑战

·业务扩展与联农带农:未来业务扩展以二号农场增量为主导,新增量部分基本由二号农场贡献。二号农场通过提升农户技能实现多赢:农户PSY平均接近28,部分优秀场超30,接近欧洲平均水平;上半年农户收入可达80万,全年预计160万,部分农户年收入甚至接近200万。二号农场成本优势显著,全成本低于12元/公斤,部分区域低于11.5元/公斤,较一号农场低0.5元/公斤,较自育肥场低0.7 0.8元/公斤。种养结合模式深化方面,通过2号农场(上设光伏、周边配套消纳用地)实践,利用养殖粪肥肥田,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农作物品质。联农带农策略上,计划覆盖1700万户中小养殖户,通过技术赋能(遗传育种、动保疫苗、疾病防控)、硬件改造(按高速公路标准新建,存量场改造为一级路面)、培训支持(投资5000万建设实训基地,每个二号农场群落配套培训基地),提升农户技术、种源、生物防控和设施水平,帮助其增收并稳定经营。

·屠宰业务展望:当前屠宰业务处于战略性亏损阶段,上半年屠宰量与去年全年基本持平,产能利用率仅10%,单头亏损200 300元。长期战略聚焦打造国际标准优质肉品品牌,培育第二增长曲线。硬件与管理体系上,与德国最大肉类企业通尼斯合作建设国际领先工厂(如宜宾基地),提升质量标准。未来规划方面,下半年单日屠宰量预计达4000 5000头,较上半年大幅增长。尽管短期亏损,但公司认为这是“好的亏损”,将持续投入以支撑食品业务成为下一个增长极,对标华为鸿蒙、胖东来等长期投入案例,通过高品质定位积累口碑。

·面临挑战与应对:未来面临疾病风险、价格波动、政策引导、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等挑战。应对措施包括:利用生猪期货对冲价格风险;持续投资ESG计划,探索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构建种养结合生态链;通过疾病净化、精准饲喂、动物营养优化等技术提升效率,当前前20%猪场PSY达31,日增重800克,料肉比2.6,上市率平均96%。此外,通过农户培训提升技能素养,增强队伍稳定性,适应消费升级需求;依托政策支持扩大西南市场份额,优化成本效益及运营效率。

6、人才与团队建设

·员工培养与管理机制: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以内生为主、外生为辅。内生培养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保障文化传承和队伍稳定;外引人才精准弥补关键短板,形成面向未来的人才梯队和人才池,确保关键岗位和业务发展的人才供给连续性与高质量。公司建立科学规范的薪酬体系,综合考虑岗位性质、个人业绩表现及市场薪酬动态等因素确定员工薪酬,并设立薪酬委员会确保政策合理与战略。报告期间,公司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策划并组织多维度培训课程,累计培训逾35万人次,通过系统化能力提升计划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同时,持续健全干部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清晰高效的晋升路径,加强后备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为公司整体运营效能提升及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农户团队发展与稳定性:公司合作农户(1号加2号农场)数量达3450个,农户年龄在22 55岁,以30 40岁学习能力较强的群体为主,其中不乏大学生、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返乡创业。公司投入实训基地(如四川宜宾5000万实训基地),对农户进行生产全流程培训,技术人员定期拜访解决问题,提升农户养殖技能。农户收入显著提升,如大学生返乡经营2号农场,养殖350头母猪自繁自养,年收入可达160万以上,部分农户通过种植有机肥蔬菜水果额外增收40万。农户因收入和技能提升,投入度和稳定性增强,部分成为村干部后备人选,助力乡村人才留存与发展。

Q&A

Q: 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收益情况如何,未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时税前利润调整前后的情况如何,以及在生猪销售均价下跌的情况下,中国会计准则下利润增速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A: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上存在差异。今年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为8,700万元,同期为十几亿元,差异较大,调整前利润同比增长约250%。生猪销售均价下跌但利润增速较快的核心原因是成本有效下降,今年上半年成本下降幅度较大。

Q: 上半年成本同比变化幅度、当前阶段成本情况如何?成本下降结构中原材料成本下降占比及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分布是怎样的?

A: 上半年成本同比下降约1.7元,其中饲料成本下降约0.9-1.0元,财务费用与管理费用合计下降约0.3元,剩余部分主要来自生产指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上半年完全成本约12.4元,当前阶段成本与上半年差异不大,预计下半年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Q: 今年上半年出栏量498万头,全年目标接近1100万头,是否意味着下半年出栏速度会比上半年快?

A: 过往年份下半年出栏量通常高于上半年,今年1-6月出栏量约510万头,下半年出栏量将多于上半年以确保完成全年近1100万头的预算目标,且下半年同比增长水平将略高于上半年。

Q: 在农业农村部、发改委引导产能调控促进生猪养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当前能繁母猪存栏情况如何?中期及长期出栏量增长的规划和战略是怎样的?

A: 公司当前能繁母猪存栏约50万头,部分优秀总场PSY已达32-33的水平,未来一年目标是通过内部优秀场经验复制,推动整体PSY达到当前优秀场水平。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公司作为连农带农标杆企业,计划通过技术、种源、经验及防控体系赋能1700万户弱势生猪养殖群体,帮助其持续增收、提高效率并获得稳定收益,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

Q: 公司持续强调技术驱动降本增效,上半年PSY达27头,能否分享近期更详细的效率表现数据,如商品代日增重、料肉比、断奶仔猪成本、存活率等重要指标?

A: 通过疾病净化、疾病防控、动物营养、车标喂料及精准母猪饲喂管理等技术手段,公司取得较好进展。今年集团前20%猪群PSY达31左右,商品代日增重约800克,料肉比约2.6,断奶到上市存活率平均约96%。

Q: 当前内部使用的德康伊系种源占比已达30%,该部分种源与非自主种源的效率差异如何?3-5年后种源效率能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且全部替换为自主种源?

A: 公司具备自主种源发展能力,当前优势种源已达前30%较高水平,所有种源均为自主种源。精液覆盖基本完成,上层种源优先使用新2系配套系精液。通过预产预种及技术提升,当前日增重、料肉比等指标较此前已有改善;未来随着农户使用技术日趋成熟,生产端效率及降本增效空间将进一步提升。

Q: 公司最新断奶仔猪成本处于什么水平?今年年底是否有大致的断奶仔猪成本目标?

A: 近期断奶仔猪成本约265元,未提及今年年底具体目标。

Q: 目前合作1号加2号农场的农户数量及农场主年龄分布情况如何?

A: 目前合作农户数量为3,450个,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将持续增加。农场主年龄分布在22岁至55岁之间,以30-40岁群体居多,其中包含较多研究生、本科生等回乡创业的高学历年轻人,公司对该类群体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协调固定投资金融支持等。

Q: 截至目前,农户数量相比去年年底有何变化?其中一号农场与二号农场的农户数量增幅情况如何?

A: 今年农户数量增加主要围绕一号农场商品苗量及二号农场开发推进,相比去年,存栏量增加约200万头。新增部分中,一部分来自一号农场配套商品苗的农户,主要增量来自二号农场的农户。

Q: 半年报披露的总公司员工总数较去年年底增加约500人,主要新增岗位类型是什么?

A: 新增500人主要分布于生猪生产、家禽养殖、屠宰食品及相关辅助岗位,用于人才储备及未来业务发展。此外,数字化与育种领域新增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例如今年研发团队引进了全球顶尖农业大学博士。

Q: 今年上半年各业务板块的毛利率情况如何?

A: 上半年整体盈利主要来自生猪板块;家禽板块毛利基本为负;屠宰板块毛利基本持平,亏损主要来自费用端。

Q: 下半年市场价格的情况如何?

A: 从期货角度看,下半年市场价格预计在14到14.5左右。公司并非市场预测专家,不做绝对预测。作为消费产业,公司更关注核心竞争力、农户满意度及富城活,而非市场变化。公司认为,行情较差时会淘汰弱者,优质企业将获得更大竞争优势;极端行情对行业成长更有利,危机反而是行业更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