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上半年整体业绩表现
·整体收入与净利润:2025年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9.61亿元,同比上涨18.45%;归母净利润6130万元,同比下降23.44%。上半年累计收入18.2亿元,同比上涨15.54%;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上涨1.66%;扣非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上涨14.93%。
·各业务模块收入拆分:分业务模块看,创新消费电子上半年收入6.76亿元,同比上涨41.86%,二季度3.43亿元,同比上涨56.34%;家用雕刻机、电子烟、EMAC在Q2分别上涨75.58%、40.83%和23.8%。智能控制部件上半年收入4.95亿元,同比下降15.5%,二季度2.35亿元,同比下降23.78%,主因Q2水冷散热控制系统(下降32%)和视频会议系统(下降40%)收入下滑多。健康环境上半年收入8516万元,同比上涨35.69%,二季度5494万元,同比上涨56.32%。汽车电子上半年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12%,二季度1.74亿元,同比增长24.69%。技术开发服务费上半年销售收入7600万元,同比增长3.08%,二季度3400万元,同比下降20%。其他类产品上半年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72.2%,二季度1.2亿元,同比增长81.42%,涵盖雕刻机、辅材等产品增长。
·毛利率与费用分析: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27.91%,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二季度27.09%,同比下降2.13个百分点,近一两年来总体稳定。毛利率变动受多因素影响:2025年Q2美元汇率下降、市场竞争激烈影响价格;部分产品转海外生产致成本上升;产能利用情况综合影响毛利率。费用方面,销售费用同比上涨24.7%,因业务市场拓展投入增加;研发和管理费用相对平稳,分别同比上涨3.37%和1.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2.26%,因上半年美元汇率变化使汇率损益收入减少。
2、创新消费电子业务分析
·子业务增长表现:创新消费电子各子业务整体表现良好。家用雕刻机此前经历较长时间的持续下降,当前已企稳并呈现上涨态势;电子烟方面,二季度表现略弱于一季度,主要因原量产的电子烟整机型号于二季度停产(EOL),而新型号整机量产较原计划延迟约1个月,导致二季度整体表现受影响;EMAC业务自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二季度保持稳定增长,增速约23.8%。总体来看,创新消费电子各块业务今年表现不错,趋势良好。
·毛利率增长原因:上半年创新消费电子毛利率表现较好,主要得益于收入的较快增长及产能提升。数据显示,创新消费电子上半年收入增长约40%,涉及的产品包括家用雕刻机、电子烟、EMAC、智能耳机、除霆器等。随着产能提升,这些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改善,且整体产品结构中,如雕刻机、智能耳机等相对高毛利产品的占比增加,共同对毛利率形成贡献。
·电子烟后续展望:电子烟业务后续将重点关注核心模组与整机的量产进度及供应链地位提升。核心模组方面,当前公司为该产品的二供(占比未达一半),受前期因素影响,下半年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整机方面,旧型号于6月基本停产,新型号量产较原计划延迟约1个月,目前已量产,后续需经历爬坡过程,公司将争取在下半年补回前期因延迟损失的产量,以实现电子烟业务的预期增长。长期来看,公司凭借开发能力及全球化交互能力,有望从二供逐步升级为一供,获取更多项目及增量。
3、智能控制部件业务分析
·收入下滑原因:智能控制部件上半年收入4.95亿,同比下滑15.5%,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一为水冷散热控制系统,该产品Q2收入下降32%,主要因客户原聚焦高端产品,但当前市场环境下高端产品销售较差,客户转向性价比产品,导致产品结构调整,收入受影响较大。其二为视频会议系统,该产品上半年收入下滑40%,一方面因贸易战转产需时间调整,影响出货节奏;另一方面客户因对贸易战预期较早,前期有备货,导致二季度出货量受影响。不过,智能控制部件中也有表现稳定的业务,如为雀巢客户提供的咖啡食品器械相关产品,收入保持较好增长。
·后续展望:下半年智能控制部件业务预计呈现恢复趋势。从收入比例看,老业务(不包括汽车电子、环境电器)预计回归6:4的正常比例(下半年占6,上半年占4),这一比例是多年来的正常水平,受疫情、中美贸易等波动影响后今年有望回归。客户层面,智能控制部分客户虽因传统领域产品趋于保守,但内部高层已计划下半年做好迎接急单的准备(如游戏模拟器类产品去年下半年曾出现急单)。视频会议系统方面,疫情后该产品需求较淡,但客户认为其3 5年的产品周期临近,预计将迎来换购潮,整体趋于稳定或略有增长。此外,公司在智能控制部件领域持续拓展产品类型,如Ebike产品,客户计划在2年内迭代到更高级阶段,以迎接国内大厂在1BAG领域的竞争,目前已有4 5款全新一代产品在公司启动研发。
4、脑机接口业务布局
·研发进展与合作情况:2025年,脑机接口技术进入应用试验阶段,在医疗康复、人机交互、算法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产品向非医疗领域拓展。公司研究开发较早,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推出。为加大投入,公司与海河实验室、天津大学等合作整合资源,‘脑机接口健康检测平台和多领域的应用’项目获国家重点项目支持,整体基础好且持续布局。
·应用场景与当前进展:脑机接口应用于医疗与非医疗领域。医疗领域有神经康复机器人、抑郁症检测;非医疗领域包括冥想、专注力提升、放松大脑、睡眠改善、疲劳驾驶监测等。目前相关产品均在开发中。
·未来规划与预期:脑机接口作为新兴技术,产品短期上量慢。公司与上海交大、天大等高校合作,将脑电波产品用于学生课程,后续计划向ToC端开发产品。
5、未来发展规划与业绩目标
·股权激励目标挑战:关于业绩展望和股权激励目标,下半年增长较慢,若要达成目标,需同比增长约35%,存在一定挑战。目标基于实际业务情况设定,考虑到激励对象接受股份支付条件以起到激励作用。管理层预计下半年业绩好于上半年,整体偏差不大,但目前仍需努力弥补差距,争取达成目标。
·新业务拓展与研发投入:新业务拓展方面,医疗领域的穿戴产品、注射笔等今年已量产,用于测量人体信号并交付美国或国内;可持续材料领域积极开发可降解产品,未来可用于电子烟、咖啡包装。智能控制部件业务中,传统领域客户较保守,但需做好下半年接急单准备;疫情后相关产品进入3 5年换购周期,业务趋于稳定或略增,同时持续拓展产品类型。Ebike产品客户计划两年内完成迭代,四五款新一代产品在研发。电子烟业务在马来西亚、墨西哥、匈牙利等地全自动化生产,核心模组全自动化,整机自动化率95%以上。食品领域与咖啡机客户合作的非HMI模组已量产,正争取整机机会;与美国奶油、户外用品企业合作的产品在研发。环境电器领域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的五款产品中,两款已确定(一款6月量产,一款年底量产),三款在争取,是未来增长点。汽车电子领域,防炫镜国内第一;电动可翻转屏获五家主机厂定点,两家已量产交货;智能座舱产品交付一家车企;汽车线束业务从墨西哥启动,面向北美车企,国内同步开展。新兴领域布局包括工业物流机器人(底盘已量产,六轴手臂研发完成)、无人机集成(天津公司研发)、牙科机械(英国及国内研发)、生物信息传感(关注车上场景)、生物医药合成设备等,部分短期难见业绩,但技术布局持续。研发投入上,因研发任务紧张、负载重,未来半年计划增加150 200名研发工程师完成在手项目。
Q&A
Q: 创新消费电子业务中电子烟与雕刻机业务的具体拆分情况如何,尤其是电子烟业务新品占比及市占率情况如何?
A: 受客户要求限制,创新消费电子各产品及客户的详细拆分数据暂不便公开。创新消费电子上半年整体增长良好,其中家用雕刻机结束长期下降趋势,实现企稳回升;电子烟业务二季度表现略弱于一季度,主要因原量产机型EOL,而新机型量产较原计划延迟一个月,目前新机型已量产;EMAC业务自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二季度持续增长,增速约20%。创新消费电子各业务今年表现良好,整体趋势向好。
Q: 智能控制部件上半年同比下滑的原因是什么?6月底关税税率敲定后,下半年出货情况及业务紧密度的新展望如何?
A: 智能控制部件上半年同比下滑15.5%,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水冷散热控制系统业务,该板块客户订单下降32%,主因客户需求波动较大,叠加市场环境下高端产品销售不佳,客户调整产品结构;二是视频会议系统业务,逻辑客户因转产影响出货时间及贸易战预期提前备货,导致二季度出货量下降。其他业务板块表现稳定,保持良好增长。
Q: 脑机接口领域为头部公司代工及产品出货量情况如何?未来在脑机接口及新兴科技制造品领域的布局方向及对行业发展的预期如何?
A: 脑机接口技术已进入应用试验阶段,在医疗康复、人机交互、算法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品正逐步向非医疗领域拓展。公司在该领域研发较早,已有较好产品推出,目前与海河实验室、天津大学等合作整合资源并加大投入,2024年脑机接口健康检测平台和多领域的应用项目获国家重点项目支持。该领域属于新兴技术,产品规模化上量需时间,但发展前景良好,应用开发覆盖冥想、专注力提升、大脑放松、睡眠改善、抑郁症检测、神经康复机器人、疲劳驾驶监测等场景。
Q: 脑机接口产品未来销量预期及远期战略高度相比目前大品类如何?
A: 脑机接口作为新兴技术,产品上量速度较慢,短期内难以达到成熟消费品的规模,具体发展程度目前尚难准确估计。当前公司已与上海交大、天津大学等高校合作,将脑电波产品应用于学生课程,后续计划逐步向ToC端拓展相关产品,但仍需时间。该领域作为公司战略储备技术,已在医疗康复、人机交互、冥想、专注力提升、睡眠改善、抑郁症检测及神经康复机器人、疲劳驾驶监测等多场景开展产品开发,为长期发展布局。
Q: 产能搬迁对毛利率的影响如何?后续何时能恢复对毛利率的不利影响?
A: 产品转产初期,成本费用会增加,主要因需经历质量稳定与产能效率提升过程,且国外生产线工人效率低于国内,供应链配套成本优势不足。后续通过提升自动化应用以提高操作效率、减少产品不良率,叠加全球供应链与贸易重构加速推动外部供应链配套逐步完善,相关优势将逐步显现。目前主要转产至马来西亚,达到厦门生产效率仍需一定时间但不会太长。
Q: 创新消费电子上半年整体毛利率增长较快,主要驱动因素是产品结构变化还是生产效率提升?
A: 上半年创新消费电子毛利率增长较快,主要因营收增长约40%,叠加产能提升对毛利率的贡献,且雕刻机、电子烟、依麦克及智能耳机、耳机、除霆器等音频设备本身具备较高毛利率水平。
Q: 如何展望电子烟新一代产品后续的放量节奏及三季度预期量级或规模?
A: 电子烟核心模组与整机均处于量产出货阶段。核心模组年内表现稳定,作为双供应商中的二供,前期受因素影响,下半年稳定性提升且有望实现增长。整机方面,旧机型于6月基本停产,新机型量产延后超1个月,对出口造成较大影响;新机型量产后销量将超过旧款,需经历量产爬坡阶段,若推进顺利,下半年有望弥补前期损失,全年仍可实现预期较好增长。当前作为二供在两类业务中不占优势,但依托开发能力与全球化交互能力,未来有望获取更优质项目并扩大规模,发展方向向好,业务层级从部件向核心模组、整机延伸,从二供向一供进阶的机会增加。
Q: 马来西亚电子烟整机产能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竞争优势如何?
A: 马来西亚电子烟整机产能具备多方面竞争优势:垂直整合能力在HNB领域为供应商中最强,可自主完成整机生产、自动化设备研制及核心模组制造;拥有海外交付能力、质量控制优势及生产过程自动化应用,并配合客户新品研发。当前电子烟行业为高研发、高投入、高门槛、高合规成本领域,主要由国际大企业参与,客户通常选择三四家供应商,各供应商优势不同。公司供应链地位逐步提升,已获得新一代产品研发机会,相关产品预计明年量产;海外供货能力覆盖马来西亚、墨西哥,当前客户整机供应商中马来约2家、国内约2家,模组供应商共3家,市场机会较大。需注意老产品6月EOL及小迭代产品量产推迟一个多月可能影响二季度业绩,但客户对海外产能布局需求较高,未来或扩展墨西哥等产能,竞争虽激烈但市场空间大。
Q: 电子烟整机代工的竞争格局是否发生变化?未来趋势及后续价格如何展望?
A: 电子烟整机代工竞争格局目前仍有三四家供应商,各供应商具备不同优势,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因加热不燃烧技术需高研发、高生产投入、高合规成本,主要为国际大企业。公司在垂直整合能力、海外交付能力、质量控制及自动化生产线方面具备优势,供应链地位逐步提升,已参与新一代产品研发,预计明年量产。未来市场空间较大,客户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会选择多家供应商,份额获取取决于生产效率、质量控制、交付及时性及海外产能布局能力。价格受客户综合考量交付地点、产品质量、交付速度等因素影响。当前整机供应商在马来西亚约两家、国内约两家,模组供应商共两家,机会较大。受老产品6月EOL及新一代降本小迭代产品量产推迟一个月影响,二季度电子烟业务可能承压。
Q: 若要达成股权激励目标,下半年需实现的同比增长率是多少?公司制定该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A: 需实现同比增长约35%。目标制定基于实际情况,非随意设定,因参与激励人员需出资并接受股份支付以实现激励效果。公司预计下半年业绩将优于上半年,整体偏差可控,需通过努力达成目标。
Q: 当前影响公司盈利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公司在哪些领域进行了业务布局?
A: 影响公司盈利水平的因素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市场需求疲软及产能竞争激烈。公司业务布局聚焦拓展新客户、新产品与新领域,具体包括脑机接口、医疗领域产品、可降解材料。此外,公司海外建设的工业园已投入运作,但达到预期效率目标需一定过程,当前各项费用较高,导致短期毛利率与回报率承压;随着业务推进与业绩提升,回报率将逐步恢复至较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