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弘股份2025年中报业绩交流会

用户头像
不明真相的群友
 · 江西  

$盛弘股份(SZ300693)$

公司董秘

1、上半年经营表现概述

·整体经营数据: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6亿元,较上年同期(2024年上半年)下降12%左右。

·分板块收入表现: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业务板块收入表现如下:工业配套电源板块收入约2.8亿元,同比(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11%左右;新能源电能变换板块收入约2.8亿元,同比下降38%;充换电汽车板块收入约6.3亿元,同比增长13.7%;电能电池检测与化成板块收入约1.3亿元,同比增长5.6%左右。

2、数据中心电能质量业务分析

·传统业务增长驱动:2025年上半年,电能质量在数据中心的传统应用增长,是牵引传统工业电源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增长主要由数据中心牵引。海外市场方面,今年电能质量海外收入占比超30%(2024年约20%),增量主要来自北美。

·新业务研发进展:数据中心新业务处于与客户早期研发对接阶段,无样品或订单落地。当前数据中心业绩仍以传统订单为主,有部分Demo产品落地,但非HVDC,而是数据中心内其他产品。

·北美市场拓展:北美数据中心业务非直接对接本地厂商或业主,统计较慢,预计年底可统计。业务以被集成方式进入数据中心,增量来自高端制造(无人化工厂)和数据中心集成。

3、储能业务现状与未来展望

·上半年承压原因:上半年储能业务承压源于国内业务主动调整。自去年三季度起,国内大储市场中,串式产品技术溢价不被接受,需与集中式拼价格,导致负毛利率项目。因此,公司主动收缩国内业务,今年上半年国内储能业务同比下滑,拖累整体业绩。

·海外市场拓展:公司多路径拓展海外储能市场。去年三季度起,配合国内头部集成商(如C、海博)开拓海外项目,今年二季度起工商业项目落地。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南美、中东、北非等地已有项目落地。出口业务占比显著提升,海外直接收入占比从去年的10%提升至今年的20%,叠加国内出口业务后,整体出口业务(直接+间接)占比超50%,去年约为30%。

·产品升级与未来规划:公司6月推出新一代面向国内大储的集中式方案产品,计划于今年四季度上市销售,以提升价格竞争力,改善国内大储负毛利率或偏低状况。随着新产品上市,预计消除前期因价格原因放弃项目带来的负反馈影响。该产品预计明年下半年起量,推动储能业务恢复增长。

4、充电桩业务进展与目标

·上半年项目进展受阻情况:上半年海外项目推进受阻,泰国石油招标未开标,原预计上半年进入海外三桶油之一正式供应商名录,认证延迟至本月完成,合作项目落地推迟至明年。

·全年经营调整情况:关于全年经营目标是否调整,目前暂未调整。

5、数据中心新技术布局与前景

·HVDC与SST技术路线:HVDC(高压直流)与SST(固态变压器)是当前数据中心供电技术的两条主要路线。HVDC采用两级变换技术,即从10千伏经变压器转换为市电后再进行变换,其底层技术与充电桩模块相似,国内1000伏左右的高压直流模块技术已非常成熟,能提供该技术的厂商较多。但HVDC目前整体仍处于早期阶段,技术规格书虽已完成,但Demo尚未开展,市场流传的进度与实际存在差距,部分厂商处于预研或样机研发阶段,预计2026年下半年正式推出、2027年上半年项目落地。SST则为一级变换技术,直接从10千伏经固态变压器转换为800伏或400伏输出,技术壁垒较高,若能做充电桩模块的厂商有20家,能做SST的仅约6 10家。SST在系统造价、效率及适配性上更具优势,其整体系统造价比传统HVDC或交流配电架构更低,减少了变换级数从而提升效率,且更易解决与绿电、燃气轮机、柴油发电机的电力质量及调度问题,预计3 5年后可能成为主流方向之一。公司对两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HVDC聚焦海外市场,SST国内外同步接触,计划2026年基于高压SVG技术平台投入研发,完成规格制定、Demo制作及试点项目。

·市场应用与竞争格局:当前全球数据中心对HVDC、SST等新技术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海外客户(包括Colo厂商和业主)态度开放,未指定具体供应商,倾向于通过多方案测试筛选最优技术。国内厂商若要在竞争中建立优势,关键在于做好商务绑定客户及争取Demo机会。集成商仅具备推荐权,最终是否采用需经业主或Colo厂商对整套系统评估:若Demo或示范项目评估通过,客户将复购;若评估认为与传统方案无显著差异,则方案被否,需寻找新方案。当前市场存在较多不实消息,一定程度干扰了客户判断,但客户仍在积极尝试各类技术可能,行业整体处于寻找方向的阶段。

·研发投入与资源分配:公司对新技术研发采取全力支持策略,未对各业务线设置预算限制,研发投入根据战略规划动态调整。储能业务研发投入持续,即使短期业务受阻也不停。充电桩、电能质量、数据中心等业务线同样获得资源支持。此外,公司于2025年成立胜宏智慧能源研究院,围绕未来能源方向开展预研,重点研究领域包括电力配储、数据中心配储、电力市场交易、光储充一体化等,推动从设备端向交互端延伸布局。

Q&A

Q: 电能质量业务在数据中心的发展状况及数据中心相关新产品的拓展与当前进展如何?

A: 电能质量业务在数据中心的研发目前处于早期客户对接阶段,尚未进入样品交付或订单转化阶段。今年胜宏数据中心业绩仍以传统订单质量业务为主,有非HVDC的Demo产品落地。上半年,电能质量传统业务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实现增长,是拉动传统工业电源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业务增长主要来自国内数据中心;海外业务通过中间商销售,反馈较慢,部分业务来自数据中心集成商采购但尚未反馈。

Q: 此前在北美地区应用较少的电能质量NPF业务,当前因法规变化可能需强制应用,具体情况如何?

A: 今年电能质量业务海外收入占比已超过30%,增量主要来自北美。北美数据中心业务因非直接对接local厂商或业主,统计进度较慢,预计年底完成统计;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二是数据中心领域的应用。

Q: 北美地区电能质量业务的毛利率水平如何?

A: 北美地区电能质量业务的毛利率与海外传统业务水平相近,约为50%以上。

Q: APF业务上半年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A: 主要得益于海外销售占比提升,高毛利产品销量增加,以及产品结构优化。

Q: 该业务此前设定的全年增速预期为20%~30%,目前因上半年存在结构问题,下半年提货是否存在同比及环比上半年加快的趋势?

A: 该业务一二季度同环比均实现增长,7月数据显示同环比仍保持增长,预计可完成全年业绩目标。上半年财报收入为确认收入口径,实际出货及新签合同同比增长,因部分项目收入确认节奏问题导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主要原因为储能收入同比减少,其他业务发货端增速高于收入确认增速。

Q: 上半年储能业务承压的主要原因是海外哪个市场,还是国内价格进一步下跌?若下半年储能业务同比转正,主要驱动因素有哪些?

A: 上半年储能业务承压主要因国内大储业务主动调整:去年三季度起,因串式产品技术溢价不被客户接受,需与集中式产品拼价格导致负毛利率,公司收缩国内大储业务。海外方面,通过与国内头部集成商合作海外项目,二季度起工商业储能项目陆续落地,海外业务占比逐步提升;同时开拓南美、中东、北非等新兴市场,Q2直接海外收入占比从去年的10%提升至20%,叠加国内出口业务,整体储能出口业务占比已超50%。国内工商业储能市占率保持约30%。下半年及未来增长驱动包括:6月推出新一代集中式大储产品,计划四季度上市销售,将提升价格竞争力,改善大储负毛利率及规模效应负反馈问题;该产品预计明年下半年起量,推动储能业务恢复增长。

Q: 上半年间接或直接出口销售占比达50%,但毛利率同比下滑较大,主要原因是单价下降还是间接出口毛利率低于直接出口?

A: 毛利率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间接出口毛利率低于直接出口,且今年增量以间接出口为主;二是前期国内储能业务存在负毛利率项目,对整体毛利率形成拖累。截至上半年,上述不利因素已基本调整完毕,预计下半年储能业务将呈现毛利率回升及收入同比增长的积极信号。

Q: 储能建设出口业务当前主要聚焦工商业项目还是已有大型储能项目?

A: 当前储能建设出口业务以工商业项目为主,大型储能项目预计明年可见。主要原因为今年产品需集成至客户方案中,三四季度与客户确定的方案需3个月至1年周期落地,预计将于明年二三季度实现。

Q: 充电桩上半年增速低于全年30%预期,除收入结构确认因素外,还有哪些其他原因?

A: 充电桩上半年增速未达预期的其他原因主要包括海外业务尚未起量,部分大客户合作推进节奏慢于预期。具体表现为泰国石油招标项目尚未开标,海外三桶油中原本预计上半年进入正式供应商名录的一家客户,实际延迟至本月才被正式认可为供应商,相关合作项目需到明年才能落地。

Q: 盛宏在数据中心HVDC和SST技术方向上的进展与规划如何?

A: HVDC方面,当前处于前期研发阶段,进展偏早期且与市场流传进度不匹配。高压直流是国内外数据中心确定性趋势,但HVDC与SST技术路线尚未明确。盛宏优势在于直流模块技术与充电桩模块底层技术相通,产品稳定性与行业水平相当。目前正配合客户推进直流化预研,市场与应用端处于同一起跑线,下游客户未指定供应商,行业整体处于测试与改版阶段;技术规格书已发布,但Demo未完成,四季度无订单计划。SST方面,盛宏更看好其发展前景,因其商业与技术壁垒较低、系统造价更便宜、效率更高,且未来易与绿电、燃气轮机、柴油发电机配合解决电力质量与调度问题,预计3-5年后可能成为主流方向之一。盛宏过去三年在10千伏高压领域积累技术,明年将依托高压SVG沉淀的高压平台能力开展SST研发,计划完成规格制定、Demo制作及试点项目落地。此外,盛宏对数据中心供电的定位不单是产品供应商,更侧重方案解决商,在供电、电能质量等子系统供电领域均有布局。

Q: 全球范围内已出现HVDC、SST的Demo或试点项目,如何接触到这些项目?是通过T2E供货商还是直接对接项目?

A: 接触此类项目需通过集成商作为敲门砖,但最终是否采用方案由Colo厂商或业主决定。集成商仅拥有推荐权,其将产品集成至系统后提交业主或Colo厂商评估,若系统通过评估则复购,若需改进则配合调整,若无显著优势则淘汰方案并寻找新方案。当前业主处于开放状态,正尝试多种可能并从中筛选最优方案。

Q: HVDC与SST在技术上的差别及技术难度差距有多大?

A: HVDC与SST的技术差别及难度差距相当大。若能做充电桩模块的厂家有20家,能做SST的厂家数量约为其1/3到一半。

Q: 电力电子公司与传统变压器公司在研发固态变压器时,哪类公司在技术同源性上更具优势?

A: 固态变压器本质属于电力电子设备,其核心技术集中在电力电子领域。

Q: 当前HBD与SSD是否由两个独立团队同步推进?

A: HBD与SSD当前由两个团队同步推进,因无法确定单一技术路线的未来主导性,且公司在两条技术路线均有技术沉淀,故选择同步推进。

Q: 根据当前与海外的沟通情况,HVDC与SST的应用时间点是否存在SST直接跳过HVDC的可能性?

A: 存在可能性,但目前尚无法确定。

Q: 海外充电桩业务上半年进展慢于预期,下半年及明年的发展节奏与进度如何?

A: 下半年预计将好于上半年,主要得益于大客户突破及前期积累;明年目标规模预计达3-5亿元,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Q: 上半年部分项目推进节奏较慢,当前对下半年及明年的项目推进情况如何预期?

A: 下半年项目推进情况将优于上半年,主要得益于大客户突破的积累;明年业务目标预计为3-5亿元。

Q: 今年充电桩业务的预期目标是否有调整?

A: 今年充电桩业务的预期目标暂不调整,保持约30的水平。

Q: 储能业务三季度整体情况是否会有较大改变?

A: 今年上半年储能业务已出现变化,下半年将延续该趋势,2025年变化将更显著。

Q: 公司储能业务全年预期水平如何?

A: 公司储能业务自今年6月起出现变化,三季度有较大变化,下半年将延续该趋势发展。

Q: 储能与充电桩业务后续毛利率的展望如何?

A: 储能业务毛利率后续可能改善,充电桩业务毛利率预计保持稳定。国内充电桩市场增速较前两年放缓,市场竞争加剧;海外充电桩业务毛利率天然高于国内,叠加后整体维持稳定。

Q: 目前HVDC与SST的市场定位主要聚焦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也同步推进?

A: HVDC主要瞄准海外市场,因国内推进速度较慢;SST目前正与国内相关方接触推进。

Q: 国内是否有企业在终端侧推进SSP相关项目?

A: 国内已有相关项目,其中伊顿参与推进。

Q: 未来北美电能质量市场的增长速度是否会持续高于国内?

A: 目前判断是的,主要因美国资本开支高于国内。

Q: 海外电能质量市场目前是否以美国市场为主,其他市场是否也有分布?

A: 海外电能质量市场并非仅以美国市场为主,其他市场也有分布,包括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Q: 海外电能质量市场的国家及区域分布情况如何?

A: 具体国家及区域的细分占比暂无统计数据。

Q: 海外电能质量下游领域中,数据中心与工业的占比分别是多少?

A: 数据中心与工业领域占比大致各半。

Q: 公司整体资源规划分布情况如何?新方向与电能质量、储能、充电桩三个赛道方向的资源投入比例如何?

A: 公司根据各业务线战略规划分配资源,不限制事业部或业务线预算,全力支持储能、充电、数据中心、传统电能质量等业务发展。尽管储能短期业务受阻,但研发投入未减少,基于其未来体量及在公司的战略地位,将持续投入。公司不对任何产品线限制研发预算,仅可能根据情况终止个别产品。

Q: 新产品的定位和布局是否主要围绕数据中心,是否还有其他布局方向?

A: 新产品的定位和布局不仅围绕数据中心,还包括针对未来电力市场的前瞻性研究,涉及从设备端向交互端延伸的产品布局。今年公司成立了胜宏智慧能源研究院,重点研究方向包括数据中心配储、电力市场交易、智慧能源及光储充一体化等领域。

Q: 储能业务计划全年收入追平,下半年预计30%以上的收入增长主要来源、可见度及下半年预计订单规模如何?

A: 储能业务当前进展主要依托储备的大客户项目落地,当前储备订单可弥补上半年缺口,但收入确认需后续观察。毛利率将随产品结构与市场调整回升。今年为与大客户合作首年,业务量较小,仅能勉强覆盖去年缺口。若明年渗透率从当前10%提升10%,业务将翻倍,但预期明年储能业务整体保持30%以上增长。

Q: 储能业务当前的进展及未来增长预期如何?

A: 当前储能业务储备的大客户项目已逐步落地,订单可弥补上半年缺口,但收入确认需后续观察。今年为与大客户合作首年,业务量较小,仅能覆盖去年缺口;受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调整影响,毛利率将有所回升。明年储能业务预期保持30%以上增长。

Q: 国内外项目的验收时间是否存在差异?具体差距如何?

A: 国内项目验收周期通常约半年,涉及调试、验收、业主签字等环节,可能受技术故障或业主资金状况影响;国外大部分项目验收周期较短,约2-4个月,整体进度快于国内,部分项目可能存在拖延情况。

Q: 国外项目与国内项目的验收时间差距如何?

A: 国外大部分项目验收时间较国内更短,通常在2-4个月内完成,整体进度快于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