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院2025年半年报业绩交流纪要

用户头像
不明真相的群友
 · 江西  

$西高院(SH688334)$

1、2025年上半年经营与财务表现

财务数据概览:2025年上半年,西高院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近12%;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14%;扣非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37.59%;经营现金净流量2.29万元,同比增长13%。效率回报上,每股收益0.4元,同比增14%;净资产收益率4.68%,同比增近1%。公司计划中期分红,每10股派2.31元,总额7300多万,分红率达55.11%,自上市来持续回报股东,分红比例超50%。

业务增长与布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务表现良好。配电核心赛道、传统业务、新能源业务、国际业务、技术服务业务(如计量认证业务)均有增长。合同负债3.29亿元,较年初增16%,在手订单充裕;综合毛利率55.96%,同比升2%。传统业务订单稳固,新东北等重要订单支撑业务。新能源布局深化,与特变电工等合作,年初成立厦门公司拓展检测业务。海外市场与carry实验室合作,和高所国际业务增长,获CNAS大电流资质,完成碳相关资质申报。技术创新上,研发投入3600多万,占营收8.6%;获3项省级科技奖,4项成果国家级鉴定;牵头实验室通过验收,连续三年获科改示范标杆企业称号。

市值管理进展:公司重视市值管理,今年发布制度及行动方案,并在中期公告进展。

2、财务表现与盈利改善分析

毛利率与净利率变化:Q2公司毛利率环比下降,但净利润环比改善约0.5个百分点。毛利率下滑主因去年收购和高所后,现金投资收益受影响。净利率改善源于营收规模扩大,人工和折旧等成本稳定,营收提升带动净利率增长。

中高压检测竞争与成本管控:中高压检测领域(550kV以上),能做全套型式试验的检测机构严格意义上仅公司一家。国网南瑞下属机构主要面向内部,其作为国网下属实验室,在公立第三方独立性上有瑕疵,不构成主要竞争,公司价格压力小。成本管控上,今年公司推行穿透管理,细化产品成本分析,研究可压降成本空间。

3、国际化业务进展与战略

国际化市场布局:在国际化市场布局上,公司借中东地区资质认可形成辐射效应,2024年获资质后,2025年业务受影响显著,沙特等项目承接量多。除中东外,公司正拓展欧洲、澳洲、美洲市场,布局方式分自主与合作推广。自主推广是参加当地展会、与当地部门沟通来推广检测能力;合作推广是与韩国carry实验室合作,其为STL联盟成员,虽其实验能力未达超特高压电压等级,但借双方见证,用公司实验能力推广国际业务,对公司国际业务拓展重要。

国际竞争梯队与对手:国际竞争中,公司技术属第一阵营。主要对手有开码实验室、德国TUV莱茵、美国UL等,它们多是有100多年历史的民间认证组织,国际影响力好。技术能力上,对手与公司相当甚至更优,但工程应用方面,因国际缺乏百万伏直流、交流输电应用案例(如新疆到上海输电项目仅国内有),公司凭国内超特高压工程应用业绩形成优势。

全生命周期检测布局:当前公司检测聚焦新产品能力认证、研究性和形式实验,对手重生产质量控制。未来公司计划拓展用户全生命周期检验检测服务。

4、检测业务扩展与市场空间

检测品种扩展方向:检测业务扩展方向包括:巩固超特高压领域,此前聚焦国家电网超特高压建设,如今因在运设备有高能耗、经济性不足及环保问题,需巩固国网交直流业务。拓展新能源领域,关注风光并网设备检测,如储能变流器、光伏逆变器等电流设备,因新能源消纳能力差,需满足并网要求。布局储能市场,储能是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契合点,若新能源占比达70%,需强大储能能力。关注海上风电,其海上实验平台、变压器输电平台有抗震、抗潮等特殊环境要求;还有地下管廊领域,采用GIF技术,如雅江工程几乎全用管廊。

传统设备更新市场:传统设备更新市场空间受多因素驱动。一是设备老化,90年代设备平均年龄超20年,当时技术和环保要求低,国家电网未来实物规划或推动以旧换新。二是企业技术竞争,技术核心是降本,企业通过现有资源提升产品性能的竞争推动更新。三是新型电力系统布局,未来或从点对点输送转向环网、多点汇总输送模式。行业长期增速8%-10%,近期因收购沈阳、河南两家企业,平均增速达20%-30%。

行业整体前景展望:电力检测行业前景好。行业成民生行业,家庭用电需求稳定,新兴行业如AI、机器人、数据中心、算力中心未来用电量占比10%;国内智能家电、战略新兴行业等领域需求渐增;国际上,欠发达地区电力保障需求增长。电力行业赛道前景较好。

5、中低压市场分析

中低压市场规模与竞争:中低压检测市场市场半径大。交直流输电链发展带动配网市场呈金字塔式增长,一条交直流输电线路下会形成多级配网结构。公司在厦门、常州、青岛及河南等地设子公司,贴近用电集中区域布局。行业正从高端向低端辐射,低端市场技术要求逐步提高,如逆变器容量不大,但集成与智能化能力要求显著提升。未来中低压领域检验检测需持续推进技术迭代。

用电安全与技术转型:国家提高用电安全要求,推动用电设备检验检测验证加强,与食品、药品等行业质量认证体系强化逻辑相似。技术转型上,直流设备发展带来新检测需求,如海尔有直流冰箱、空调,未来家庭用电或向直流发展;充电桩多为直流充电,热损耗小、效率高。直流技术推动输变电行业持续创新发展,呈金字塔式演进。

6、并购与新业务规划

和高所业绩赋能:和高所对公司的业绩赋能主要体现在业绩对赌履行、产能协同及技术与市场协同三方面。和高所与公司签订三年业绩对赌协议,2025年是协议执行的第二年,去年已按要求完成承诺,今年上半年指标超额完成(上半年实现3300万,全年目标为6000万)。产能方面,和高所成立于2007年,两次组建后仍有大片空地,产能饱和率低于西高院,双方各有20个实验工位,可通过优化订单分配结构实现产能协同。技术与市场协同上,和高所在新能源仿真领域研究较早,与公司在陕西电科院新能源仿真技术项目的市场资源形成互补;此外,和高所增强了公司在开关领域的产能、技术研究能力及新业务拓展渠道,与沈电院在变压器领域的业务能力增长共同构成成功并购案例。

并购标的关注方向:公司当前对并购标的的关注处于论证阶段。2025年作为十四五与十五规划的交汇年,公司计划于9月重点布局十五战略规划。并购方向围绕横向(与电、绝缘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和纵向(如电缆检测领域)展开,拓展方式可能为新增或并购。此前公司已与中金公司、开源证券合作开展行业并购分析,涉及电科院、开普检测、国兰检测等有业务交集的标的(如电缆领域),具体举措待十五规划正式版出台后明确。

新业务开展形式:公司新业务规划涵盖新能源、国际市场、技术咨询及计量等方向。新能源领域规划规模上亿(当前能力约三五千万);国际市场规划规模为5000万至1亿(当前约1000万,多借船出海且业务能力实现于国内);技术咨询(如实验室能力提升)规划规模为千万至1亿;计量业务(属检验检测范畴,涉及传感器等)通过募集资金投入2亿,规划规模约1亿。新业务以现有团队开展为主,未来可能通过投资并购引入具备技术或团队优势的标的(尤其智能检测领域)。此外,厦门公司与厦门理工大学(三股东为该校)合作,其在新能源储能电池研究中融入智能化技术,可作为外部团队支持。

7、分红政策与未来预期

分红比例维持:当前分红比例为55%。未来分红政策方向稳中有升,受国资委对央企上市公司考核驱动,考核内容包括分红比、相对行业和大盘的股票增长率、EPS是否增长及投资机构持有公司股份数量。公司是中国电器装备旗下7家上市公司中的领先者,在央企上市公司中分红比排名前26%。今年4月公司已向股民承诺,季度/阶段性分红不低于2024年水平。考虑到旗下7家上市公司资金状况不同,可能采取差异化对待,但整体仍力争稳中有升。

股息率目标:2024年股息率为2.49%,未来目标是提升至3%,对应分红率达到65%,以吸引公募、保险基金等长期投资者关注。

Q&A

Q:公司Q2毛利率环比下降的核心因素是什么?疫情以来三四年公司每年净利率持续改善的核心原因是什么?盈利改善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A:Q2毛利率环比下降的核心因素是投资收益减少,主要因去年收购和高佐后使用部分现金,导致现金投资收益下降。净利率持续改善的核心原因是营收规模逐渐扩大,人工和折旧等成本相对稳定,营收端提升推动净利率增长。

Q:公司在中高压检测领域是否面临价格战风险,目前采取了哪些费用管控措施?

A:在中高压检测领域,能提供全套型式实验的检测机构严格意义上仅有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国网南瑞下属研究性试验机构,但该机构主要面向内部研究性试验,作为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权威性不足,因此公司在高压及超高压检测领域具备明显优势,价格压力较小。费用管控方面,公司今年推行成本费用穿透管理,通过细化产品成本结构,深入分析可压降的成本空间,以加强成本控制。

Q:目前公司国际化进展如何?推进过程中采用了怎样的战略?

A:国际化业务是西高院重点推进的领域。去年公司在中东地区取得当地政府机构资质认可,今年业务受此影响显著,承接沙特等项目较多;除覆盖中东地区外,正拓展欧洲、澳洲、美洲市场。推广战略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参加当地展会、与电力监管部门沟通展示检测能力;二是与韩国Carry实验室合作,因Carry实验室不具备超特高压检测能力,双方签署合作协议,通过联合见证方式借用公司检测能力推广国际业务,对拓展国际业务起到重要作用。

Q:西高院在拓展海外市场时,重点国家或市场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A:重点国家或市场的选择主要依据目标国家是否存在电网改造及电力需求大幅增长带来的电力设备更新需求。当前西高院已与30多个国家建立认可关系,重点区域包括中东、俄罗斯、南非等,未来将持续聚焦海外实验室国际化认可进程。

Q:公司在中东、南非等地区的技术水平处于什么梯队?主要海外竞争对手有哪些?

A:公司技术水平在中东、南非等地区属于第一阵营。主要海外竞争对手包括开码实验室、切西、德国TUV莱茵、美国UL等,这些企业均有100多年历史,为民间组织,国际影响力较好。竞争对手技术能力与公司相当甚至更优,但公司因国内百万伏交直流输电项目的应用业绩,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当前公司主要聚焦新产品能力认证、研究性实验和形式实验,而竞争对手侧重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未来公司计划拓展用户全生命周期检验检测服务。

Q:公司对于电器设备全生命周期检测业务是已有计划还是已在内部推进?若推进中,具体通过何种形式布局新业务?

A:公司已在推进相关业务,主要通过两方面布局:一是结合国家双碳战略,开展绿色工厂评价、碳排放及碳足迹捕捉等业务,对客户新建厂房的设备及生产过程进行绿色评价,同时兼顾产品研发能力验证,推动能力认证从国内向国外延伸;二是聚焦新能源领域,针对储能电池安全性及并网稳定性,通过2024年3月在厦门成立的公司推进相关业务,逐步拓展认证领域。

Q:公司检测品种后续规划向哪些领域扩展?在电网以外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公司检测品种后续规划扩展领域主要包括:一是巩固超特高压业务,针对当前在运设备因高能耗、经济性及环保问题老化的现状,拓展国网公司新的交直流业务;二是聚焦新能源领域,重点布局风光并网设备的检验检测,核心满足国家电网对新能源并网的要求,同时储能作为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契合点;三是拓展海上风电及地下管廊领域。竞争优势源于前身西高苑自1966年起长期服务国家电网积累的超特高压检测经验,以及对新能源并网要求的深度理解。

Q:传统电梯设备更新迭代的市场空间如何?

A:传统电梯设备更新迭代的市场空间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驱动:一是企业间技术竞争推动设备更新,核心是通过现有资源提升产品性能以实现降本;二是国家电网在实物规划中布局新型电力系统,叠加90年代投运设备平均年龄超20年,推动以旧换新需求。检验检测领域同时受益于新技术增量与老产品更新迭代,市场表现稳健。西高院历史营收增速稳定在8%-10%,近期收购沈阳、河南两家企业后,前两年增量预计达20%-30%。此外,行业已成为民生行业,国内新兴领域未来用电量占比将达10%,叠加国际欠发达地区电力保障需求增长,进一步支撑行业长期前景。

Q:海上风电相关检测设备属于增量产品,还是已有国内外竞争对手布局需通过国产替代推进?

A:海上风电相关检测设备属于增量产品,国际上暂无技术替代。其技术要求包含传统技术及新增核心技术,业务既有存量部分也有新增部分。公司在青岛设立的海洋检测实验室侧重新增业务,定位为新能源检测,并开展抗震、摇摆等实验。

Q:公司在中低压检测市场的份额如何?中低压检测市场与高压检测市场在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进入壁垒方面的对比情况是怎样的?

A:公司通过厦门、常州、青岛、河南等地的子公司布局贴近配网市场。中低压检测市场半径大,呈金字塔结构,市场规模随配网集成电力设备需求增长而扩大:国家电网改革推动直流输电增加,叠加配网新电力设备需求提升;中低压领域技术要求逐步提高,需持续技术迭代;国家用电安全要求加强推动检测验证需求增长。此外,直流设备应用场景扩展,输变电行业呈金字塔结构持续创新发展。

Q:收购和高所后,今年上半年和高所整体扣非净利润约3,300万元,和高所对公司业绩的赋能情况如何?

A:和高所对公司的赋能体现在多方面:其一,业绩承诺方面,双方签订三年对赌协议,今年为第二年,去年已完成承诺,今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3,300万元,已超额完成全年6,000万元目标;其二,产能潜力方面,和高所2007年成立,拥有大片空地且产能饱和率低于西高苑,产能释放空间大;其三,接单与产能协同方面,公司预付账款从去年2亿增至今年3.2亿,接单量增长,通过优化实验工位分配实现产能融合;其四,技术协同方面,和高所在电厂仿真、储能及新能源仿真计算领域技术积累较早,与公司市场资源结合,推动陕西电科院等新能源仿真项目合作;其五,业务拓展方面,和高所专注开关领域,补充了公司技术研究领域、新业务渠道及研究方向,叠加沈电院在变压器领域的业务能力逐年增长,共同推动公司业务多元发展。

Q:公司目前是否在关注产业内值得关注的并购标的或机会?是否有进一步关注并购方向的计划?

A:公司目前正由中国电器装备整体推进产业链图谱规划,2024年作为十四五与十五规划交汇年,计划于9月重点布局十五战略规划。并购方向聚焦横向与纵向拓展,重点关注与电相关、绝缘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可能采取新增或并购方式,目前处于论证阶段。此前已委托中金公司、开源证券开展行业并购分析,涉及电科院、开普检测、国兰检测等业务有交集的上市公司,电缆方向也可能通过重组或新设扩大产业能力。后续将结合国家电力十五规划及输变电、检验检测板块规划,待正式版出台后明确具体举措。

Q:未来三至五年,新能源新下游业务与国际市场新业务的增速是否有初步规划?

A:公司对新能源领域与国际市场新业务的未来增速已形成初步规划。新能源领域当前业务能力约3000万至5000万,未来规划规模超1亿;国际市场业务目前初步规划金额约1000万,未来规划规模为5000万至1亿。此外,技术咨询业务规划市场规模为千万至1亿;计量业务通过募集资金投入约2亿,未来规划当量约1亿。传统能力提升、新能源领域拓展、国际业务布局、技术咨询及计量业务发展共同构成未来业务规划。

Q:公司重点拓展方向的开展形式是什么?是组建全新团队,还是从现有团队抽调人员?

A:目前重点拓展方向主要依托现有团队开展,未来不排除通过投资并购引入具备技术优势或团队优势的资源。公司更关注智能化技术领域的人员需求,同时借助外部资源支持,例如厦门公司三股东在储能电池智能化研究方面的合作。未来投资并购将侧重技术资源与核心人才,而非土地、厂房或设备,重点关注与智慧电器、智能化、仿真等领域相关的跨界企业资源。

Q:在业务展望较为积极的情况下,人员增长及费用是否会出现大幅跃升?

A:当前公司资金充足,通过两轮融资已储备资金,叠加每年现金流扣除分红后的新储备,因此人员增长及费用不会出现大幅跃升,未来资金安排将进行整体考虑。

Q:公司当前账面现金充足、主营增长稳健,上半年分红比例约55%,该分红比例是否可维持?若不可维持,公司对未来稳健分红比例的预期如何?

A:公司分红导向为稳中有升。国资委对央企上市公司的考核包含分红比例、股票相对增长率、EPS增长及机构持仓量等指标。中国电器装备旗下7家上市公司整体要求稳中有增,公司当前分红比例55%在央企上市公司中排名前26%,进一步大幅提升可能面临后续压力。公司4月已承诺后期季度及阶段性分红不低于2024年水平;年底或根据资金充足度对旗下上市公司采取差异化分红策略,力争分红比例适度增长5%-10%,但大幅提升至80%-90%不可行。此外,分红比例需结合股息率,目标股息率3%、分红率65%以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