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议要点
1.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整体业绩概览: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达到人民币25.9亿元,同比增长27%;新增门店119家,总门店数达到1198家,覆盖48个城市。
盈利能力提升:
门店层面EBITDA为人民币5.028亿元,同比增长27%,利润率为19.24%(去年同期为19.14%)。
门店层面经营利润为人民币3.792亿元,同比增长28%,利润率为14.26%(去年同期为14.05%)。
集团层面调整后EBITDA为人民币3.229亿元,同比增长38.3%,利润率提升至12.4%(去年同期为11.24%)。
调整后净利润为人民币0.914亿元,同比增长79.6%,利润率提升至3.5%(去年同期为2.5%)。
2. 门店扩张与市场布局
门店网络扩张: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地区运营超过21,500家门店。2025年上半年新进入9个城市,目前覆盖48个城市。
区域增长表现:
一线城市收入达人民币10.8亿元,同比增长7.2%。
非一线城市收入达人民币15.1亿元,同比增长46.6%,占总收入比例从去年同期的50.4%提升至58.2%。
中西部地区自2022年12月进入以来,仅用2.5年时间门店数突破100家。
新门店业绩与投资回报:
2025年8月3日开业的邯郸首店创下单日销售额超人民币54万元、订单量超6000单的纪录。
2024年底至2025年上半年新开业的64家门店,日均销售额达人民币4.7102万元;其中24家门店实现平均12个月内现金回本。
2022年12月以来新进入市场的门店,在持续加密的情况下,日均销售额仍保持在人民币1.7438万元。
2025年扩张目标:截至2025年8月15日,已开业233家门店,27家在建,35个已签约选址,有望完成全年新增300家门店的目标(当前进度98%)。
3. 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
同店销售表现:2025年上半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主要受2022年12月以来新进入市场的高销售基数门店纳入同店统计影响;剔除该部分门店后,核心市场同店销售仍为正增长。
成本结构优化: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占收入比例稳定在27.3%,与去年同期持平。
广告及促销费用占收入比例从去年同期的5.4%降至5.3%。
门店层面现金薪酬占收入比例从去年同期的27.24%微升至27.7%(主要因新店扩张提前储备人力); 总部层面现金薪酬占收入比例从5.5%降至5.1%,规模效应下效率提升。
租赁相关费用(含折旧、可变租金等)同比增长28.5%,占收入比例为9.99%;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16 号,租赁负债财务成本占收入比例为11.48%(去年同期为11.51%)。
4. 业务亮点与战略执行
产品创新与本地化:推出多款成功新品,包括巧克力熔岩风味披萨、情人节牛肉披萨、意式三文鱼披萨,受到不同市场消费者欢迎。
配送服务领先:30分钟送达承诺的准时率提升至94%(一线城市),配送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72.4%提升至73.7%;计划在非一线城市逐步推广配送服务。
数字化与会员体系:会员数量同比增长55% 至3010万,会员收入贡献占比从63.6%提升至66%;过去六个月通过核心渠道新增1320万下单客户。
5. 现金流与财务健康度
现金储备: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含受限资金)为人民币10.2亿元,有息银行贷款为人民币2亿元(到期日2028年)。
6. 未来展望与风险应对
扩张策略:未来将平衡现有城市深耕与新城市拓展,2022年底前进入的市场计划新增20-30家门店,2022年底后进入的市场计划贡献40-50%的新开门店,其余为全新市场。
同店销售与利润率展望:新市场门店初期销售额和利润率均较高,随着门店加密,日均销售额可能逐步回落,但通过运营效率提升(如菜单优化、供应链协同),中长期利润率有望维持高于集团平均水平。
合规风险应对:全职员工已完全合规缴纳社保,兼职员工社保由其全职工作单位覆盖,外包配送服务商需承诺遵守社保法规。
二、Q&A
Q:同店销售额下降1%的情况下,门店层面利润率为何仍能小幅增长?
A: 公司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进入新市场时通常能创下高销售额。尽管集团层面的同店销售额为负,部分原因是新开门店纳入同店统计周期,但这些新开门店的销售额起点依然很高,且门店层面利润率依然强劲。此外,新进入的市场中的门店虽未计入同店统计,但其利润率贡献较高,从而推动整体门店层面利润率保持稳定甚至小幅增长。
Q: 公司未来的扩张策略是继续进入新城市还是深耕现有城市?
A: 公司的扩张策略将平衡新城市拓展与现有城市深耕。选址主要基于门店潜力、投资回报、品牌影响力、消费者需求以及运营团队的留存和供应链中心的覆盖范围,以利用现有运营资源。2022年底前进入的市场计划新增20-30家门店,2022年底后进入的市场计划贡献40-50%的新开门店,其余进入全新市场。
Q: 若政府严格实施社保政策,对公司有何影响?
A: 公司的业务模式包含全职和兼职员工。对于全职员工,公司已完全遵守中国相关社保法规;兼职员工的社保由其全职工作单位覆盖。此外,部分配送订单外包给第三方配送公司,公司会要求这些合作公司确保遵守中国社保相关法律。因此,社保政策的严格实施对公司影响有限。
Q: 2022年12月后进入的新市场门店销售额高于整体门店平均水平,这些门店通常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正常销售水平?基于当前扩张速度,同店销售额的压力将持续多久?未来二三线城市门店的日销售额预计会达到当前城市的什么水平?
A: 新市场门店开业初期因消费者对品牌的高度期待,销售额表现强劲。随着同一城市门店数量增加,单店销售额自然会下降。但门店达到稳定销售水平的时间尚不明确,因为这些市场均为新市场,尚未进入稳定状态,这取决于城市规模、门店数量、扩张速度、品牌强度及持续的品牌建设投入。目前公司仍处于新市场拓展的早期阶段,无法提供具体的时间框架或销售额对比数据。
Q: 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这样的成熟市场,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同店销售增长?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的门店销售额约为北京、上海的80%,但同店销售增长良好,未来这些南方城市的潜力如何?
A: 在一线城市实现同店销售增长的核心措施包括:1. 产品创新;2. 提升配送效率,维持并改善30分钟送达率;3. 数字化运营,拓展新渠道、优化会员转化及个性化营销,会员数量显著增长;4. 持续开店以增强品牌定位。这些基础工作的持续执行巩固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对于南方城市如广州、深圳,在疫情前已大规模开店,疫情延缓了增长,但目前已出现复苏迹象。通过强调产品、服务和数字化运营,预计未来几年这些市场有望实现与北京、上海类似的增长潜力。
Q: 配送平台的补贴对公司业务有何影响?公司如何应对?
A: 配送平台的补贴短期内为公司带来了更多流量和曝光度,作为知名品牌,公司从中受益。公司将这些平台视为新客户获取渠道,而非单纯依赖其流量。长期策略是通过优质配送体验培养消费者习惯,并通过差异化的忠诚度计划将平台客户转化为公司自有会员。公司同时运营自有配送体系,持续监控市场动态,确保对客户资源的掌控。
Q: 新市场的同店销售增长在中长期(2-3年)将如何表现?这些市场的利润率趋势如何,是否会高于成熟市场并持续提升?
A: 新市场门店开业初期销售额强劲,随着门店数量增加,平均日销售额会下降,但公司可通过逐步开放配送服务、复制成熟市场的运营经验(如优化菜单)和加强品牌建设来提升表现。中长期来看,随着市场成熟、运营团队经验积累及品牌渗透加深,同店销售增长有望逐步稳定。新市场门店初期利润率显著高于集团平均水平,尽管随着销售额正常化利润率会自然回落,但其仍将高于集团整体利润率,并对集团整体盈利能力产生积极贡献。长期来看,若市场达到规模效应且品牌渗透率提升,利润率有望维持高位。
Q: 公司在会员客户方面有何长期计划,包括会员获取、提升活跃度及设计会员权益?
A: 公司会员数量增长迅速,目前已贡献60%的销售额。长期计划包括:1. 多渠道会员获取,尤其在新市场开业时引导首次消费的顾客加入会员计划;2. 提升复购率,通过优化门店运营能力、员工培训确保首次消费体验,结合差异化的会员权益和个性化营销(如基于城市类型、消费场景设计福利);3. 利用数据驱动,在数字渠道优化转化率和互动,会员消费频次显著高于普通顾客。新市场会员的消费频次提升速度已快于早期成熟市场,随着新市场逐步成熟,会员活跃度和贡献度将进一步提升。
Q: 在北京、上海等门店密度较高的成熟城市,未来的销售增长驱动力是什么(如新模式、新时段等)?
A: 成熟城市的销售增长驱动力包括:1. 持续开店以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提升单店销售额和消费频次;2. 菜单创新,每年推出新品(如披萨、饮品、小食等)以刺激消费;3. 拓展时段销售,例如加强下午茶等非传统高峰时段的运营,需长期培养消费者习惯;4. 数字化优化,通过拓展新渠道、提升线上订单转化率和个性化服务(如简化下单流程);5. 提升便利性,优化门店布局和服务效率,满足繁忙城市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