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不明真相的群友
 · 江西  

回复@不明真相的群友: $*ST威尔(SZ002058)$ $紫江企业(SH600210)$
铝塑膜门槛很高,属于锂电材料中少数尚未完全国产化的环节,动力/储能端基本由日韩主导;全球市场份额呈现“头部集中、国产加速渗透”的格局。
验证与客户:6–12个月动力电池验证,切换成本高,高端仍依赖进口。
进口均价较国产高约34.9%;在降本与供应链安全驱动下,国产正加速替代。
全球格局
日韩合计约73%:DNP约50%,昭和电工约12%,栗村化学约11%。
中国合计约25%:紫江新材(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新纶、$璞泰来(SH603659)$ 、明冠等进入前十。
固态电池对铝塑膜的要求远高于液态电池,具体体现在:
1)阻隔层阻隔水分和氧气,固态用的铝塑膜厚度更厚(较液态翻倍),且需新增陶瓷镀层等增强对水/氧气的隔绝效果;
2)耐更高温度:承受200度以上不分解/不变形,因此会用ASP更高的PP材料而非常规的CPP;
基于此固态铝塑膜的单价远高于液态铝塑膜,据了解高2-3X,按照液态铝塑膜12-18元/平,对应固态铝塑膜的单价有望达30-50元/平。
紫江新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紫江新材目前是国内铝塑膜行业的龙头,其体现在:
1)盈利能力强:产品毛利率保持在20%+,净利率约10%,在友商亏损的行业背景下,公司通过原材料自给率提升以及设备的充分国产化替代实现降本增效,保持极强的盈利能力。
2)绑定核心客户:目前是比亚迪铝塑膜的主供,固态电池对应的铝塑膜也已送样国内主流电池厂。
把紫江新材装进ST威尔内,符合紫江新材股东的诉求
紫江新材主要有三类股东,分别为:1)紫江企业(占59%);2)公司高管持股(占25%);3)战略投资者(占16%,含B/C公司的一级资金等)。
紫江新材一直有上市计划,但单独上市面临周期长、不确定性较大的风险。
因此将紫江新材的资产装入ST威尔(威尔和紫江企业为同一实控人)内符合各类股东的诉求,也是让紫江新材能实现上市的最快捷途径。
市场空间:我们按固态电池中期年出货300GWh(含动力+消费+低空等场景),按单GWh价值量3000万(150万平*20元/平,价格较当前提升),普遍用铝塑膜,对应90亿。//@不明真相的群友:回复@不明真相的群友:相比之下,金力股份这个时候卖给上市公司,以后在固态电池时代落伍了也是有可能的$佛塑科技(SZ000973)$ 湿法锂电池隔膜(基膜及涂覆隔膜)无法直接用于固态电池。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湿法隔膜服务于液态电解液体系,依赖微孔结构实现离子传导;而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隔膜功能被弱化或重构,需求转向无孔、高稳定性的新型材料。当前湿法隔膜的市场应用仍集中于液态电池,固态电池的隔膜技术尚在探索阶段,需匹配其独特的电解质体系。

*ST威尔:关于拟收购上海紫燕机械技术有限公司49%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长牛乱舞 :  *ST威尔:关于拟收购上海紫燕机械技术有限公司49%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ST威尔:关于拟收购上海紫燕机械技术有限公司49%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这就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正好上周四给公司打了电话,聊到过这事,就是有没有第二套保壳方案的问题。
公司对于收购紫江新材信心十足,聘请了华泰联合证券作为顾问,也对方案可行性进行过细致的论证。专业的事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