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一致2025年中期业绩电话会

用户头像
不明真相的群友
 · 江西  

$国药一致(SZ000028)$

1、行业环境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与行业趋势:宏观经济方面,中国GDP保持5%以上增速,各地区增速有分化,广东省约4.2%,广西自治区约5.5%。宏观经济政策聚焦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注入新动能。短期内,受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医药流通市场规模略有下滑,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和实体门店销售额均不同程度下滑。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及疾病病谱变化推动我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和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医药服务、慢病管理和卫生健康需求稳步上升。

行业政策影响:集采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前十批集采落地影响价格及行业收入端增速,第十一批集采政策优化,预计未来趋于温和。医保支付改革推进DIP/DRG政策,促使公立医院强化成本精细化管理,倒逼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医保基金监管趋严,探索预付金制度推动及时结算,将深刻影响行业发展。此外,国家鼓励健康消费,推动多元化大健康需求增长,加大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力度。

2、财务表现分析

整体经营数据:2025年上半年,受环境、竞争格局和战略性闭店等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367.97亿元,同比降2.62%;净利润6.66亿元,同比降10.43%。同期,公司毛利率降0.27个百分点。费用控制上,销售和管理费用节约,财务费用因政策导向也有节约,但信用减值损失因长期应收账款因素增长多,影响利润。资产负债表方面,总资产504.26亿元,略有增长;负债率57.86%,保持平稳;每股净资产32.59元。

现金流与运营效率: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下降,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上升。盈利能力上,每股收益1.2元,同比降10%;净资产收益率3.70%,略有下降。运营效率方面,应收天数延长9天,存货天数优化1天,应付账款天数延长4天,营运周期延长约4天。

分板块盈利表现:分板块看,分销板块销售收入267.83亿元,同比降1.09%,净利润同比降7.82%。零售板块(国大药房)销售收入104.79亿元,同比降6.46%,但净利润1700万元,同比增215.81%,实现扭亏。扭亏原因是优化商品体系和业务结构、加快自有品牌建设、提升同采比例、强化门店经营质量等举措见成效。

3、分销板块业务表现

业务优化与增长亮点:高毛利业务持续提升,传统药品销售略有下降,但生物制品、麻精类药品、创新药及国谈品种等高毛利业务快速增长。公司借助港澳地区的区位合作优势,推动“港澳药械通”业务较快发展。同时,强化新品引入,创新药业务发力,麻精业务整合加速。2025年上半年在部分区域打破地方垄断格局,获得新资质。专业药房领域发展迅速,两广地区专业药房达157家,其中双通道药房113家;销售额同比增长25.1%,双通道品种销售额增长44.8%。在患者服务模式创新上,搭建了广东首家舒助中心、省级医疗健康管理中心,设立16个医保服务驿站及多个罕见病关爱中心。合规性管理获高度认可,成为国家医保智能监管试点单位。

中后台能力建设:中台聚焦数字化转型与智慧物流升级。数字化方面,业务价值度分析工具实现跨货主穿透分析,用于客户改善、供应商分级及应收账款管理等场景,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国谈集采t+1精细化追踪,上线零售数字化采购系统;引入RPA数字机器人及战略库存管理画像,推进流程自动化与运营管理智能化。物流方面,1+4+n仓网布局基本形成;2024年新投入使用的深圳智慧仓库通过先进设备提升了库容使用率和工作效率;广东物流公司成功晋级为国家4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后台管理深化组织变革,强化人才管理梯队,对前中后台资源整合进行结构性调整;加强年轻干部使用,优化考核机制推进业绩与激励强挂钩,打造高效人才供应链体系;通过刚性费用管控及物流运营效益提升,推进降本增效,改善费用结构。

4、零售板块业务表现

经营质量提升:2025年零售板块收入下降幅度约为6.46%,主要因战略性闭店致门店数量较去年同期降19.73%。今年上半年优化布局,关闭约1000家门店,其中直营店约800多家,截至6月底门店剩8591家。单店经营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净利润扭亏。截至6月底,6714家门店有医保资质,占直营门店比例96.9%。商品策略上,集中谈判降采购成本,同采比例升12.7%;自有品牌销售额同比增75.6%;13家合作工业企业核心品种上半年销售额增11.3%,爆量单品门店动销率达100%;集团内工业品种与国大药房协同,销售额增23.4%。

服务与管理转型:国大药房推进服务转型,加强慢病管理,优化会员体系,探索多元布局。同时推进业务和管理一体化协同,发挥规模优势,统一制度与系统,实现降本增效。

5、未来发展策略与展望

下半年重点方向:分销板块方面,全年预期与去年基本持平。尽管集采扩面、医保支付改革对利润率存在压力,但集采和带量商品的回款周期会缩短,且通过新药补充(国产和进口新药上市速度加快,医保给予通路)及医院SPD项目推广(目前成效较好)填补缺口。零售板块方面,下半年无主动关店计划,关店已告一段落;面对线上业务冲击,公司积极拥抱线上业务,同时调整经营品类以增强客流竞争力。应收账款管控方面,下半年将加强资信管理,实行账期和额度双控,强化业务源头管控,严格管控高风险、长账期应收账款,主动压降低效无效业务,清理高风险客户,对恶意拖欠客户采取法律手段催收,通过精细化管理促进应收账款回到合理水平。

十四五与十五规划: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最后一年,公司正回顾十四五经营情况及战略实施落地情况,大部分目标基本达成,但在销售收入规模及零售层面能力搭建上存在不足。十五规划正处于初步研讨阶段,大致方向将紧扣市场环境变化(尤其是医保、医疗体系改革)、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及区位行业特点,优化业态结构与管理层面组织架构,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初步成型,后续将酌情与市场沟通。

6、投资者问答与重点问题

医保控费与分销预期:2025年公司分销业务预期与2024年基本持平。医保控费下,集采扩面和医保支付改革使毛利率受降价影响,但回款周期缩短。为填补缺口,一是借新药上市速度加快及医保通路,新药成有效补充;二是推进医院SPD项目,成效较好。

麻精业务与区域市场:2025年上半年肇庆获麻精资质,后续会扩大区域资质获取;集团内麻精工业与全国配送平台加强协同,引入品种、提升覆盖率。区域市场上,广西对手是柳药,其2025年上半年增长 -3%左右,广西公司持平,双方运营周期差距缩小,公司对提升占有率有信心。广东对手是广药,其2025年上半年增长3%左右,批发占比高、净利润率不足1%(公司约1.67%);公司2025年上半年因放弃长账期业务负增长1%左右,待资信好转将扩大份额。

信用减值与现金流:2025年上半年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6000多万,原因是账期延长、营收规模高,且采用迁徙率法测试时前瞻因子系数风险增大。经营现金流仅1000多万,因分销回款延长、国大药房销售负增长6个多点。

零售发展与O2O布局:2025年下半年公司无主动关店计划,将按经营情况开展工作。国大药房2025年上半年收入降、净利润增,因毛利率改善(引进自有品牌、加强集采)和费用节约(关店、集约管理)。O2O冲击线下,公司积极合作线上平台,调整品类提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与多平台合作获服务费优惠,认为O2O是趋势,需保持独特性应对定价压力。

Q&A

Q:医保控费的持续力度如何?公司对今年全年分销板块业务的预期是什么?

A:今年公司对分销板块业务的整体预期是与去年基本持平。医保控费下,集采扩面、医保支付改革对利润率存在压力,但集采及带量商品回款周期缩短。公司通过两方面填补缺口:一是国产与进口新药上市速度加快,医保提供通路;二是持续推广医院SPD项目且成效较好。

Q:公司未来对麻醉业务的思考和布局是什么?

A:未来麻醉业务布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持续加大麻精资质获取,2024年上半年已在肇庆地区获得麻精资格,后续将进一步扩大其他区域的麻精资质覆盖;二是加强集团内麻精工业与全国配送平台的内部协同,持续引入优质品种并提升品种覆盖率。

Q:管理层对广西市场与广东市场的未来展望预期是什么?

A:广西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柳州医药,根据柳药半年报,其上半年增长-3%,广西公司同期基本持平,且双方运营周期差距持续缩小,对未来市场占有率提升抱有信心。广东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广州医药,对方半年报显示增长3%,但分销占比显著高于我方,且净利润率不足1%,保持良好竞争力;上半年广东市场虽负增长1%,但系主动放弃长账期无好转迹象的医疗机构业务,待资信环境好转后将扩大市场份额。

Q:公司是否有新的增长点?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大幅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A: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大幅上升主要因两方面因素:一是账期持续延长导致营收规模维持高位,二是采用迁徙率法进行预期信用损失减值测试时,前瞻因子系数风险增大,叠加账龄与规模同期增长,最终使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6,000余万元。关于新增长点,公司目前有三方面布局:新产品上市速度持续加快,国谈品种与新品有效弥补市场;专业药房保持快速增长,承接销售下滑压力;上半年通过结构化改革成立器械中心统筹全程器械管理,成立医疗管理中心统筹两省准入,为未来持续增长提供支撑。此外,国家集采虽已推进至第十批且前10批价格降幅较大,但集采未对公司业绩形成根本性影响,上半年利润主要受信用减值及民营企业投资收益降低影响,且降幅大于实际业绩下滑幅度。

Q:公司未来是否继续关店?零售板块的发展策略及未来趋势如何?线上销售是否会进一步取代线下?

A:公司下半年无主动关店计划,关店已告一段落,将根据经营情况开展具体工作。线上业务对线下造成较大冲击,公司积极拥抱线上业务,同时持续调整经营品类以增强客流竞争力。由于药品为特殊商品,线上无法完全替代线下,完成服务转型后客流将保持稳定。

Q:国大药房收入下降但净利润大幅增长,增长是否来自关店和费用压缩?公司未来如何平衡规模与盈利?

A:国大药房收入下降与外部环境及关店有关。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零售端毛利率改善,通过引进高附加值自有品牌商品及加强集中采购实现;二是费用端节约,通过关店及内部集约化管理达成。

Q: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后续是否会继续下滑?

A: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仅1,000余万元,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分销业务受当前经济环境影响,回款周期大幅延长;二是国大药房上半年销售额同比负增长6个百分点,而零售业务通常贡献正现金流,销售下滑导致现金流减少。

Q:公司对药店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是什么?未来行业关键趋势是否将延续?

A:从国家医药分家政策导向看,药店在医药流通环节的作用将持续增强。短期内,国家加强医保费用管理导致行业增速放缓、闭店现象增多;但中长期看,零售药店的价值及承担的社会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对行业发展仍保持信心。门店数量方面,2023年底国家统计数据为68万余家,行业整体增速已放缓。2024年行业内零售企业闭店较为集中,系竞争加剧及环境变化下的正常调整。国大药房较早采取提质增效、主动战略性闭店策略,聚焦优质门店,2024年上半年业绩已验证该策略成效,未来将保持稳健发展,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并强化自身经营能力。

Q:公司未来是否有药店并购的预期?

A:短期内公司暂无药店并购计划,当前经营重点聚焦于提升现有门店的经营能力;未来若行业门店数量出清、竞争进入良性循环,不排除进行适当扩张。

Q:分销业务市占率是否仍有提升空间?

A:广西市场正缩小与主要竞争对手差距,对未来提升市占率有信心;广东市场规模更大、竞争更激烈,与主要竞争对手广药的差距较小,现阶段重点转向经营质量提升,聚焦利润率、现金流管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分化,企业策略差异显现,短期收入差异非核心关注点,长期更注重稳健发展。未来市场环境趋于稳健时,获取更高市占率的机会将增加。

Q:未来零售业务净利润率是否将继续向3%左右的目标推进?

A:零售业态行业平均净利润率处于中低个位数水平。国大药房过去因聚焦药品及处方药的商业模式导致毛利率偏低,进而影响净利润率。未来通过自有品牌建设及集中采购优化提升毛利率,净利润率仍有提升空间。

Q:零售业务在O2O模式方面的具体布局如何?

A:上半年外卖大战是行业竞争的典型状态。过去O2O为实体药店提供了收入扩充机会,但平台技术服务费压力影响了门店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通过与京东美团、饿了么等O2O平台合作,争取技术服务费优惠并取得进展。O2O是行业发展趋势,企业需保持独特性以应对产品定价压力。

Q:行业内门店调改近期关注度较高,国大药房未来在国内调整经营品类的战略优先级如何?

A:国大药房品牌定位以药品和大健康品类为主,不会脱离健康领域。受医保政策、检查、药品降价等因素对传统药品的影响,未来将加大发展大健康品类之外的高毛利、自有品牌,并强调国药集团体系内相关品种;同时优化供应链,加强与厂家合作并提升物流效率。目前药品仍是最大品类,非药大健康品类将随患者需求及自有品牌发展逐步扩充。

Q: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智慧物流建设的投入是否已带来可量化的成本节约或效率提升?

A:相关投入带来的成本节约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通过投入自动化设备及IT系统提升工作效率,逐步节约人工成本。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已有一定节约,部分归因于信息系统、数字化及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Q:公司目前分红政策是否会有变化?

A:公司于去年年初制定了三年分红承诺,今年实际分红比例已超过30%。后续将结合公司现金实际情况,尽可能为投资者及股东提供更多回报。

Q: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如何?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对今年应收账款的展望如何?

A:公司长期重视应收账款管控,结合当前市场形势,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资信管理,实行账期与额度双控;强化业务源头管控,严格管控高风险、长账期应收账款;主动压降低效、无效业务,清理高风险客户;对恶意拖欠客户采取法律手段催收;通过精细化管理、分析及严格考核,推动应收账款回归合理水平。

Q:十四五收官之年,是否有十五规划的初步蓝图?未来分销和零售板块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

A:公司正回顾十四五经营情况及战略实施落地情况,并筹备十五规划相关工作。十四五期间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变化较大,与初期预判存在差异,大部分目标基本达成,但销售收入规模及零售能力搭建存在不足,将作为十五规划重点。目前十五规划处于初步研讨阶段,尚未形成完整方案,大致方向包括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与社会功能、结合区位及行业特点分析,以及优化业态结构与管理架构。预计年底或明年年初战略规划初步成型,后续将酌情与市场沟通。

Q:今年及后续收入、毛利、费用的趋势如何?后续品类结构中创新药物的收入占比、增速及对利润率的影响预期如何?

A:分销行业收入端整体稳健,预期保持与当地GDP水平相近的增速。短期内竞争激烈,公司将更关注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的质量平衡,推动盈利能力逐步改善。在创新药领域,国内创新药增长强劲,公司传统药品及集采品种仍保持重要地位;近一年多来,公司加大与创新药企业合作,通过成立医疗板块中心提升创新产品医院准入服务能力,吸引更多品种接入,未来销售结构中创新药占比将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