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科技(SZ000100)$ $TCL电子(01070)$
1、TCL科技整体经营情况及财务表现
•整体经营概况:2025年上半年,外部环境仍有较多不确定性与挑战,公司两大核心产业(显示面板与中环光伏业务)受不同外部因素影响。显示面板业务方面,国补政策拉动终端消费者需求传导至面板厂,提升需求但形成需求前置,二季度经营好于预期;公司完成对LG显示广州资产(含G11产线及模组产线)的并购,巩固显示行业头部地位,增强客户与产品优势。光伏业务受新能源430、531政策影响,需求节奏调整,2 - 3月因新政需求前置反应,上半年整体亏损环比收窄,但Q2改善收窄程度弱于Q1。内部经营上,公司坚持经营性现金流底线,践行行业自律,推进降本提效、提质及产品力与客户营销力提升,组件业务结构短板有所补足,海外Max业务(受美国市场影响)亏损收窄但仍影响业绩。财务表现上,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6.7%;净利润0.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7亿元);归母净利润18.8亿元(去年同期10亿元)。分业务看,华星贡献主要业绩:收入同比增长15.4%,净利润46.1亿元(同比增长19.2亿元,达历史较好水平);中环收入同比下降17.4%,亏损同比扩大(因去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市场价格下行未严重)。因公司对华星持股比例远高于中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表现良好(华星贡献9.8亿元正向收益,中环贡献 - 3.5亿元)。产品层面,多项行业领先产品保持优势,包括电视面板(尤其大尺寸)、显示器、电镜(OLED居第四位),光伏硅片持续全球第一。
•财务指标分析:从毛利率看,2025年上半年集团整体毛利率同比、环比去年下半年均提升,主要增长来自显示面板业务(上半年毛利20.4%,同比、环比均增加);中环毛利率虽亏损扩大(同比),但较去年下半年( - 18%)改进至 - 8%。费用率方面,上半年集团整体费用率9.8%,同比去年上半年上升,环比去年下半年改进;华星费用率同比、环比均明显下降,中环费用率同比上升(压力加大),但环比去年下半年改进。资产负债方面,6月末资产负债率67.7%(较年初增长),主要因并购LG广州(致资产负债率增长1.44%)及小股东退出(致增长1%),但资产负债结构无明显影响。现金流方面,上半年现金流272.7亿元(去年同期126亿元,提升显著),剔除并购LG带来的51亿元一次性影响后仍超220亿元,现金流改善明显;有息负债保持稳健结构(中长期负债占比94%以上),6月末货币资金489亿元(去年同期465亿元,较去年底上升),整体资本结构稳健,造血能力提升,可支配资金充裕。
•下半年战略方向:下半年公司将以战略为牵引提升核心能力。显示领域:巩固大尺寸化与高端化优势,加强IT和车载中尺寸业务布局,优化小尺寸产品及客户结构。光伏业务:材料板块提质增效、降低成本,以客户需求为牵引增强大尺寸产品竞争优势;组件板块补足短板,提升电池组件供应能力与全球化营销能力,同时积极考虑海外经营布局(进展将后续沟通)。半导体材料业务:强化先进制程研发与产品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海外重点扩大重点客户覆盖率,增强国际化品质能力。整体目标是完善产品布局、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国内领先与全球追赶的竞争态势。华星与中环后续将分别详细沟通上半年经营情况。
2、华星半导体显示业务表现
•上半年核心业绩:2025年上半年,华星在行业环境下取得较好经营业绩。营业收入增长14%至504亿元,净利润增长74%至43亿元,现金流增长87%至264亿元。分尺寸来看,中尺寸营收增长43%,为主要增长来源,得益于T9产线满产推动IT产品出货规模提升,平板a规产品快速放量、OC平板实现品牌客户量产、OED平板开始量产出货,车载业务通过扩大国内基本盘、加速海外客户突破及核心客户放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大尺寸营收增长8%,以TV为基本盘的业务在行业按需生产背景下发展稳定,维持了市场价格,且公司持续推动大尺寸化,平均尺寸保持行业第一。小尺寸营收增长3%,因T9满产带动LCD手机出货规模增长,但受价格较低影响,营收增幅有限,不过出货量和市场地位有较大提升。
•市场地位与产品竞争力:华星各产品品类市场地位表现突出。TV领域排名行业前二,55寸以上超大尺寸份额第一;电竞显示器行业排名第一;平板从行业第四升至第二,其中LTPS平板排名行业第一;车载整体排名行业第五,LTPS车载排名第三,中高端产品(以LTPS为主)保持每年40%-50%的高速增长,市场份额及客户市占率持续提升;手机方面,整体排名从第四升至第三,LCD手机排名行业第三,柔性OLED手机排名行业第四;笔电出货量今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并购与技术进展:上半年华星完成多项并购与技术布局。并购LG产线命名为T11,二季度完成交割且过渡期运作平稳,生产、品质及交付未现问题,核心人才基本保留,收购以来降本幅度超10%,良率稳定在95%以上,Q2已贡献部分业绩,2026年盈利增长可期;T11具备43寸纯切高效率优势,可弥补公司43寸品类切割效率,并通过改造部分产能生产Monitor,与T9在中尺寸产品形成联动。完成发股收购昆鹏持有的部分股权(70亿),7月完成交割,对下半年归母净利润有正面影响。5.5代印刷OLED线(命名为T12)自去年底量产,产能正从3K扩展至9K,医疗领域产品已量产,笔电、显示器与头部品牌客户联合开发顺利。苏州Mini LED模组产线7月量产,直显业务实现突破,为战略业务之一。越南工厂模组产线4月首片点亮,正通过国际大客户量产验证,进展顺利。
•全年展望:基于行业需求,华星对全年发展作出展望。显示产业通过升级拉动结构性需求,国补政策推动中国品牌发展。TV整机按面积全年预计增长4%,高刷、超大尺寸需求更显著,公司超大尺寸(8X、9X)产线改造进入产能释放期,高刷产品保持行业领先;电竞显示器全年预计增长10%以上,快于行业;笔电整体增长约5%,AI PC更新换代需求带动增幅较大;平板整体增长3%,中国品牌在国补带动下增长显著;车载业务保持每年40%-50%增长,从传统中控屏向仪表等新应用扩展;柔性OLED手机全年预计增长8%以上,a规手机借助T9产线切割效率优势,增幅超100%。技术策略上,公司持续推进超大尺寸(115寸已量产、130寸研发)、高刷、低能耗产品研发,98寸产品出货量及高刷产品均行业第一,护眼系列增长迅速;覆盖电竞、笔电、平板、车载等领域的全技术路线产品均在量产出货。运营方面,公司将持续精细化运营,保持库存周转、稼动率行业领先。
3、中环光伏及半导体业务表现
•上半年经营数据:2025年上半年,受国家政策短期抢装影响,Q1光伏行业供需改善带来涨价窗口期,但5 - 6月需求快速变化致硅片价格持续下降,叠加供给侧过剩,光伏主要产品价格6月跌至历史低位,7月起上涨。受价格波动影响,公司上半年销售收入134亿元,同比降17%;净利润 - 48亿元,同比降52%,环比改善37%;归母净利润 - 42亿元,同比降38%。公司坚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上半年含汇票的经营性现金流11亿元,同比增177%。
•光伏与半导体业务进展: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务分光伏与半导体两部分。光伏业务,硅片发挥拉晶等优势,优化用料结构,硅片单瓦工费同比降40%,并以销定产优化存货;组件从单一叠瓦扩展至叠瓦+半片+BC产品,完善结构,借品牌提升国际营销影响力,Q2出货量环比翻倍,上半年营收38亿元,同比增39%。全球化布局上,推进菲律宾BC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关注中东项目,应对美国《大美丽法案》调整中东项目,Mason项目瘦身控费,聚焦美国市场。半导体业务,受益12英寸产品出货提升,上半年全球市占率突破7.2%;产品向高价值转型,ASP及盈利稳健,营收超27亿元,同比增38%。
4、投资者问答与业务展望
•TV面板需求与利润展望:针对TV面板需求扰动问题,上半年因美国关税导致品牌供应链相对混乱,这一情况持续至8月,9月起全球各区品牌供电基本建设完整,大尺寸化进程略慢于原预计。从总量看,全球TV需求无明显变化,但整体需求呈缓慢下降趋势。不过,TV平均尺寸持续增加,其带来的面积消耗增长远超体量缩减的影响,未来三到五年电视需求面积仍将保持增长。从稼动率看,Q1全行业满产,Q2维持83%,Q3 7月约85%、8 - 9月趋于满产,Q4预估稼动率比Q2高约10个百分点。价格方面,8 - 9月预计重新上涨,10月计划进行约7天税休,税休后Q4供需趋于平衡。叠加2026年为体育大年(世界杯赛事),从2025年12月至2026年6月世界杯前需求较好,价格下行机会基本不存在,上行将平衡产业链经营状况。
•中小尺寸利润规划:2025年上半年,除TV面板外,中小尺寸(含OLED)业务呈现较好增长势头,各业务线均实现盈利,其中基围利润为主。T9产线投产后,中尺寸发展动能增强。OLED方面,行业竞争激烈,友商仍有亏损,公司表现优于行业,但尚未达到LCD的盈利水平。未来期望在TV稳定盈利基础上,中小尺寸(中组村、小组村)利润进一步提升,实现稳定良好盈利。
•光伏行业自律影响:针对光伏行业反内卷及自律对经营的影响,国家部委已参与推动,覆盖多晶硅至硅片环节。2025年7月起,多晶硅、硅片、电池价格上涨,行业倡导不低于全成本销售。组件投标呈现高效率、高价格趋势,价格较之前有较大增长,国内为最大市场。公司内部将通过加速反应速度、极致降本控费、调整产品结构等策略应对不确定性,内外因素协同驱动经营业绩环比改善。
•T9/T11线及折旧展望:T9产线目前满产,产能运作顺利,产品需求旺盛。初期以TV为主爬坡,当前TV及商显大尺寸营收占比降至15%以下,中尺寸占比超50%,小尺寸手机序列需求旺盛,全成本已打平并实现盈利。T11(原LGD广州工厂)整合后,依托客户及产品基础,正开发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参考此前收购三星类产品(年盈利稳定10亿以上),2026年盈利贡献有望增大。折旧方面,2025年为峰值,2026年起逐步减少(2027年降幅更大),折旧下降将对利润产生正面改善,具体数字将在定期报告中体现。
Q&A
Q:如何展望电视面板未来几个月至明年的整体需求情况及利润持续增长态势?
A:上半年受美国关税影响,品牌供应链混乱,该影响预计持续至8月,9月起全球各区域品牌供应链基本恢复,导致TV大尺寸化进程略慢于预期。全球TV需求总量变化不大,数量缓慢下滑,但平均尺寸持续增加,其带来的面积消耗增长远超数量缩减的影响,未来三至五年电视需求面积增长保持乐观。行业稼动率方面,Q1满产,Q2维持83%,Q3 7月85%,八九月趋于满产,Q4交付率预计较Q2高10个百分点。基于此,8-9月电视面板价格将重新上涨,10月十一税休后Q4供需趋于平衡。叠加2026年世界杯等体育赛事,今年12月至明年6月需求较好。当前价格由供需决定,下行机会基本不存在,上行将平衡产业链经营状况。
Q:未来两至三年内,除TV面板外,中小尺寸面板在利润端的占比预计将达到何种水平?
A:今年上半年中组业务营收大幅增长,除TV面板盈利较好外,中小尺寸各业务单元均实现盈利,其他中尺寸与小尺寸业务亦实现盈利。中组业务因T9产线建成后发展动能增强,有望加速发展并实现较好盈利。OLED行业竞争激烈,友商仍有亏损,公司OLED业务表现优于行业,但达到LCD盈利水平仍需时间。未来在TV面板稳定盈利的基础上,中小尺寸业务利润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尺寸与小尺寸业务均将保持较好盈利状态。
Q:下半年是否有机会看到行业反内卷带来的公司经营层面改善?
A:光伏行业反内卷由行业协会发起,今年国家主要部委参与推动,覆盖多晶硅、硅片等前端环节并向产业链下游传导。自7月初起,多晶硅价格上涨,随后硅片、电池价格跟进上涨,反内卷核心目标是避免低于全成本销售,公司业绩预计将环比显著改善。但行业反内卷存在不确定性,终端市场政策与结构变化尚不明确,前端涨价与终端需求存在不确定性。近期国内组件投标显示高效率、高价格趋势,价格较此前明显增长,外部因素驱动公司业绩改善。内部将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加速反应、降本控费及产品结构优化等措施,结合内外驱动因素推动经营业绩向积极方向改善。
Q:一二季度业绩连续超市场预期,投资人关注T9、T11及折旧退坡明年对业绩的具体贡献,需展望这三方面的盈利情况如何?
A:T9产线当前产能持续满产,产品需求旺盛,TV及商显等大尺寸营收占比已降至15%以下,中尺寸占比超50%,小尺寸手机需求旺盛,全成本已打平并实现盈利,产线运作良好;明年其价值预计按预期节奏释放,推进节奏符合规划。T11为收购产线,整合后与公司整体产能协同,客户及产品基础良好,正开发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参考此前收购的三星类产品,T11因需时间改善成本及替换新旧产品,今年贡献较小,明年预计有较大正面贡献,具体利润因预算规划中暂无法预计。折旧方面,2025年为峰值,2026年起逐步减少;公司现金成本精细运营具备行业优势,折旧下降将对后续利润产生正面改善,具体数字不便透露,后续定期报告将体现影响。
Q:未来分红预期如何规划?后续资本开支计划是怎样的?
A:公司过去十多年保持稳定分红比率,股息率表现良好。除2021年因亏损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外,其余时间均维持较高分红率;2024年因产业低谷期影响,分红率提升至约60%,过去6年平均分红率约37%-38%。长期来看,公司自由现金流将趋好,未来资本层面规划优先考虑少数股东股权回购以增厚股东权益,同时积极降低有息负债、减少财务支出。过去分红安排远高于证监会一般性要求,后续现金流进一步释放后将延续积极分红策略。资本开支方面,科技集团已过投资高峰期,中环与面板业务后续尾部投资总额约135亿元,资金来源包括项目融资贷款及自有资金。华星近两年净现金流持续在200-300亿规模,主要来自盈利及折旧;存货周转约30天,应收账款零逾期,管理精细,业绩稳中提升将保障现金流稳定。
Q:印刷OLED的具体进展、客户评价、应用领域,以及未来是否考虑扩展或建更高世代线的印刷OLED产线?
A:印刷OLED是华星布局的重要下一代显示技术,其5.5代线已于去年在武汉实现量产,产能从3K提升至9K,可支持部分中尺寸产品量产。2023年底医疗用21寸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量产,当前笔电、显示器正与一线品牌客户联合开发,平板处于技术验证阶段;技术层面,显示器、笔电、平板的量产技术已基本成熟,同时正联合供应商研发更经济的打印材料体系以提升品质。印刷OLED采用打印方式,较蒸镀方式减少材料浪费,成本优势显著,客户对其量产期待较高。未来将积极推进高速印刷OLED产业化进程,具体进展时间表尚未明确,后续将定期公告。目前华星是全球唯一实现印刷OLED量产的厂商,计划近期邀请长期投资人参观武汉T12产线以展示技术细节,有兴趣的投资人可联系IR团队。
Q:四季度作为传统淡季,其需求如何展望?中国、韩国、美国及其他地区客户下半年拉货节奏如何?
A:华新二季度稼动率约75%,四季度规划稼动率为83%-85%。2026年为电视消费大年,叠加印度市场9月初拟将32寸以上电视消费税从28%下调至18%,8-9月需求旺盛,9月大部分面板厂满产。尽管四季度为传统消费淡季,但因需为2026年体育赛事促销提前备货,预计今年四季度需求不会特别淡,表现将优于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