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家公司基本面,没那么容易。可以不客气的说,绝大多数行业分析师是缺乏客观分析能力。在一个行业沉浸时间越久,越容易产生自己的偏爱。一般的财务分析其实是小儿科的事,最重要的是你能明白行业所处的大环境,这才是根本。在新能源行业下行的时候,里边的行业分析师就完全没能力抵御风险。同样,白酒行业江河日下,昔日自我感觉良好的白酒分析师,饭碗都可能保不住。
先要有大局观,才能明白哪些行业会是下一个风口。这是赚认知的钱,赢在中国很少说财务,但是像选股的差异,其实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甄别能力。像中石科技、华友钴业、诺泰生物、德赛西威先惠技术、阳光电源、移远通信和德业股份等的配置,都遭遇很多朋友质疑。大多质疑,事后都是站不住脚的,对于赢在中国而言,只是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
很多投资者喜欢看已经涨起来的票,赢在中国则相反,对于大幅上涨的个股大多是超警觉。追涨,好听点叫顺势而为,实际是被超大资金牵着鼻子走。在这样的格局下,你只有不断激进才能获得超额收益。说白了,还是没有能力甄别个股强弱和优劣,跟随其它超大资金拉升后,吃点残羹剩饭,偶尔吃掉一块肉,可能会兴奋大半夜。这就是典型的人下人做法,没有能力只能屈服于现状。
股市做人上人,则要幸苦了多。既然想要吃最肥美那一段,又不想风险增大,就要有取舍 。如果是像美股这样的成熟市场,赢在中国也许会像巴菲那样持股。而中国这么特殊的环境里边,三周可以把未来三年行情做完,凭啥一定要长期持股?那变成为极度投机的买单,显然也是不理性的。
A股的生态链顶端是无形之手,还有各类力量的代言人。相关个股就要绕开走,资本市场最讲究规矩,人家不讲规矩,你有没能力改变现状,那就做好自身防御。人有了自知之明,才能看清楚全局;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参与,都需要清清楚楚,超过自身能力圈,被教育就更容易。
具备大局观,才能赚大钱。很部分投资者者喜欢问,这股票几时能涨?或者目标价格多少?这都是井底之蛙的言论,股市很大,不是你持有的个股决定的;影响股价涨跌是一个综合性因素决定。如眼光看见眼前的方寸之地,市场当然会教育你。投资者起码要要知道自己所持个股是怎样的公司,未来趋势会怎样,后市会有更多人愿意来买吗?
资本市场培养大局观,连有经验的专业分析师也很难做到,普通投资者要达到这个级别,会前路漫漫,起码远比考研考博难度更大。大多数投资者一辈子也不会明白这道理。这不光需要天赋+年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等,更要克服恐惧和贪婪,做不到知行合一,认知再高。没有执行力也没用。
就像周五的部分品种的大涨,部分持有者可能超开心,但对于赢在中国而言,这是需要警惕现象。风光电等个股,更像是拍集体照,特别是尾盘的拉抬,显示出资金的浮躁。盘中赢在中国也说过,新能源政策可能近期出台,特别是固态电池,但在消息出台之前,把预期演绎到极致,就属于不留余地的做法。这是里边超大资金准备一波流的节奏,如果真有长期打算,无论如何也会压制其节奏。
这也就是之前说的野狗抢食。到了这个局面,赢在中国是以先手为准则,就会采取回避。先手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明白下一个潜在风口,率先卡位,可以从容布局。拉长周期来看,依旧是先手的收益率更为确定,并且风险也小。只是做先手的条件,并非是平常投资者所具备的。
预计下周逢高依旧需要兑现局部利润。亢奋不会持久,高位股进的拉抬,最终目的是把更多场外资金套在高位。作为三浪三布局的超大资金,是不会迎合这样的需求,后市大概率还会有新的震荡。短期在赚钱越容易的时候,越要时刻提高警惕,得意忘形只会让纸上富贵丢得更快。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建议,买卖请自主!